從煤礦工人到博士生導師,他沒上過本科,以第一名成功考研,著作被俄羅斯收藏!

對於每一個國人來說,高考承載了太多夢想、太多的希望,它是中國人的一場"成人禮"、是一次人生的重要轉折。而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儘管無緣參加高考,但卻另闢蹊徑通過自考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的身份幾經變化,卻始終辛勤而執著,堅持著自己的文學夢。如今,帶著最初的夢想,他已在古都南京教書育人30餘春秋。他,就是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汪介之教授

從煤礦工人到博士生導師,他沒上過本科,以第一名成功考研,著作被俄羅斯收藏!

國家恢復高考,卻因年齡限制無奈放棄

1974年3月,作為知青的汪介之被招工到山東棗莊礦務局,成為了一名煤礦工人。但這位青年工人從未忘記在工作之餘,堅持對文學夢的孜孜追求。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他立即不分晝夜地準備起來,以為藏在心中的願望就要實現。不料宣傳部長和入黨介紹人同時找他談話,熱心挽留,勸他從大局著想推遲報考,等到有人來填補這一崗位。一向服從組織安排的汪介之不得不含淚點頭同意。可是,1979年高考年齡限制的條款,卻切斷了他心心念唸的大學之路,這幾乎讓他瀕於絕望。此時,已在大學就讀的兄長伸出援手,為他指明出路:你可以自學本科課程,然後直接考研。

從煤礦工人到博士生導師,他沒上過本科,以第一名成功考研,著作被俄羅斯收藏!

每天僅睡五小時,自學考上研究生

在1979-1983年間,汪介之通過大哥寄來的教材和筆記,自學了中文系本科的全部課程。四年中,他每天睡眠僅五小時,在日常工作之後的挑燈夜讀中完成了常人需要八年時間才能學完的兩個系的本科課程。堅如磐石的求學意志和一絲不苟的學習實踐,使得他在1983年強手如林的考研競爭中,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被吉林大學俄語語言文學專業錄取為碩士生。曾經因特殊時代而擱淺多年的夢想之舟,終於就此鼓足風帆,起錨出航。

從煤礦工人到博士生導師,他沒上過本科,以第一名成功考研,著作被俄羅斯收藏!

離開白山黑水,他紮根金陵傳道授業

1986年7月,汪介之被分配到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從那時起,他就一直給本科生講授《外國文學史(歐美部分)》。另外,他還開設過《中俄文學關係研究》、《20世紀俄羅斯文學》、 《比較文學概論》等選修課。

30多年來,每屆學生都清楚地記得,他上課時總帶上一塊溼毛巾,板書後習慣地擦擦手,講稿上不留一點粉筆灰,清晰地給他們描畫出從古希臘到20世紀的文學進程,引領他們走近一部部經典作品;他朗誦普希金詩歌時那渾厚低迴的音色,那深沉節制的情感,都烙印於學生們的心田。汪介之教授把自己的閱讀體驗和對文學的熱愛注入課堂教學,致力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鑑賞水平,深受學生歡迎。

從煤礦工人到博士生導師,他沒上過本科,以第一名成功考研,著作被俄羅斯收藏!

鍾情高爾基,他矢志不渝著作等身

教學之餘,佔據汪介之大部分時間的就是從事高爾基研究,他的第一部專著《俄羅斯命運的回聲:高爾基思想與藝術探索》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5年,這本專著被俄羅斯國家圖書館收為館藏書。此外,據統計,自1986年以來,汪介之還發表了高爾基研究論文40餘篇。

2018年3月,汪介之因其在高爾基研究中的突出成就,受到下設於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的俄羅斯文化中心的邀請,於高爾基誕辰150週年之際,以流利的俄語向中俄學者暢談了自己的研究心得。為感謝他在俄語文學傳播與研究領域內的貢獻,該中心向他頒發了由負責人梅利尼科娃簽署的獲獎證書。

從煤礦工人到博士生導師,他沒上過本科,以第一名成功考研,著作被俄羅斯收藏!

如今,汪介之教授的日程表裡依然沒有閒暇的時刻,文學教學與研究始終是他的現在進行時。而深留於南師大學子心目中的,也正是這樣一個純正的讀書人、一位辛勤而執著的耕耘者形象。

關注"南京師範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