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输血"为"造血" 提升脱贫战斗力 怀化市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变

怀化新闻网讯 “现在在基地里采茶每天有100多元收入,我还和合作社合作种植了3亩茶园,每年增收有1万多元,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近日,在中方县桐木镇华汉茶园,贫困户严昌芬一边忙着采茶,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华汉茶业是中方县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企业之一,与全县15个村签订了产业扶贫项目合作协议,共吸纳县级扶贫资金320万元,带动了铜湾镇、新路河镇16个村3883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年分红资金达32万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要务,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主攻方向,以“四跟四走”(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贫困人口跟着致富能手走,致富能手带着贫困人口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精准扶贫为统揽,发展“一村一品”,让贫困农户共享共建扶贫产业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增收;将“金融便利店”开到村,创设“无抵押、无担保、基础利率、补贴利息”扶贫小额信贷,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贷到款;发展乡村旅游,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成为脱贫致富的“金饭碗”;开展“电商扶贫”,让农产品出山插上翅膀……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 9 个县(市、区)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 2013 年的 87.07 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9.52万人,减少77.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8%下降到2.32%,降低18.48个百分点,贫困村由1024个(合并后)减少到84个,减少940个。全市创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示范点 265 个、帮扶贫困户15.7万余人,共有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实现脱贫退出。

“四跟四走”:贫困群众从“扶着走”到“跟着跑”

“过去,上级领导和扶贫单位年年拨款送物,帮贫困户解难救急,就像给病人输血救命,偶尔改善了一时的生活,但始终脱不了贫。现在好了,我们和村里一起搞项目,大家都有份,我们村脱贫有希望了。”说起多年来甩不掉的贫困帽,会同县林城镇白岩村村支书沈必光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我市通过完善落实“以村党支部为领导、以脱贫为目的、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财政为杠杆、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四跟四走”精准扶贫机制,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70%以上用于产业扶贫,其中 70%以上用于引导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发展特色产业,更加有效地组织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切实增强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和持续发展后劲。

我市坚持市场引导、产业引领、依法自愿的原则,以“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为基本组织形态,扎实推进直接帮扶(组织引导既有产业发展愿望又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直接参与特色产业开发,予以资金扶持)、委托帮扶(受扶贫对象个人或集体委托,将国家给予的扶持资金直接委托给扶贫经济组织,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股份合作(将扶贫对象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扶贫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等模式,鼓励贫困人口在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环节与致富能手结成利益联结体。

此外,按照“市场有需求、项目能盈利、贫困群众能受益”和“一村一品、一村一个产业示范基地”的要求,抓好扶贫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科学编制和有效推进贫困村特优产业培育计划、扶贫产业园(示范基地)建设计划、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计划,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四跟四走”精准扶贫模式的发展,我市在产供销以及利益联结机制上逐步完善,实现了“一村一品”,“一个产业园,脱贫一大片”。

扶贫小额信贷:让贫困群众贷得起款

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要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然而,真金白银却“卡”在金库里流不出来,一边是银行为“放贷款”而想招,一边是贫困农户为“要贷款”而发愁。供求关系脱节正是因为贫困农户没有资产可抵押、可担保,贷款手续复杂难办,贫困农户望而却步。

2015年12月29日,溆浦县黄茅园镇树凉村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把“金融便利店”开到贫困群众的家门口,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办好手续、拿到贷款。该村贫困户唐立中、唐明军兄弟激动地说:“多亏村里成立了金融扶贫服务站,让我们及时贷了5万元,要不然扩建养鸡场的计划又会‘泡汤’了。”

我市创新的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在制度设计上体现“特设”,是“普惠金融”基础上的“特惠金融”;服务对象上体现“特定”,专为贫困农户量身打造;金融产品上体现“特别”,实行“无抵押、无担保、基础利率、补贴利息、风险分担”的信用贷款;运作模式上体现“特殊”,发挥基层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联结”作用,为贫困农户增信。这一模式的核心是“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一授”,就是为贫困户量身定做评级授信系统,根据贫困对象的诚信度、劳动力、家庭收入3项指标进行量化评级,降低了贫困户的贷款门槛,确保了85%以上的贫困农户能够获得1-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二免”,就是对贫困农户贷款免抵押、免担保,直接凭《信用等级证》和身份证在农商行快速办理小额信贷。“三优惠”,就是对贫困农户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期限优惠、全额贴息优惠,贷款周期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灵活确定。“一防控”,就是按不低于小额信贷总额的1/10设立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扶贫小额信贷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截至目前,全市对26.05万户贫困户开展了信用评级,授信额度 44.13 亿元,累计向贫困户投放扶贫小额贷款53900笔,共计23.39亿元。

变

溆浦县桥江镇白岩 冲村村民采摘黑木耳

变

辰溪县孝坪镇 千里坪蔬菜基地

变

游客在通道皇都 侗文化村品尝合拢宴

乡村旅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 年实现分红 50 万元,2018 年实现分红100 万元。今年年初,鹤城区黄岩大峡谷景区出现最令人心跳的一幕:百万现金摆在主席台上,284名入股村民排成长长的队伍,签字、拿钱、点数、开心大笑。村民丁则妹手里拿着厚厚的钞票,激动得脸上直冒汗:“跟着旅游来挣钱,今天好开心哦!”

生态是怀化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推进脱贫攻坚的最有力抓手。我市立足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生态脱贫的新路子,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去年,我市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筛选了景观质量较高、交通条件较好、开发价值较大的28个贫困村作为 2018 年度培育的旅游扶贫工作重点村,加强规划和业务指导。大力争取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发展,助力旅游精准扶贫。2018年,全市共争取到项目资金6978万元,其中: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项目资金 4065 万元、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建设资金 1800 万元、乡村旅游发展资金669万元、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444万元。同时,提质升级景区产品开发,从而推动旅游产业扶贫。2018年,鹤城区黄岩生态旅游区、九丰现代农博园成功通过省景评委4A级景观质量评审,通道芋头古侗寨获评国家4A级景区,新评定3A级景区3家。

此外,我市创新旅游扶贫方式,探索形成了四种旅游产业扶贫利益联接机制,即:全民众筹发展的鹤城黄岩乡村旅游综合开发模式、龙头企业带动连片发展的雪峰山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互联网+产业联动发展的沅陵借母溪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景区带村联动发展的通道皇都侗寨模式。黄岩旅游扶贫模式成为湖南省 5 个重点推广的扶贫模式之一,景区被评为“旅游扶贫示范基地”,“湖南省最佳自驾游基地”。

变

洪江市安江镇下坪村 贫困户被誉为“鹅司令”

电商扶贫:让农产品出山插上“翅膀”

2018年12月8日,我市举办冰糖橙线上营销启动仪式。活动现场,主办方与大家分享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兰里镇的贫困户黄雨顺和冰糖橙的故事。

因病致贫的黄雨顺,种了 4 亩冰糖橙,并大获丰收。不久后,电商代表来到他家,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将通过电商帮他卖冰糖橙,以此扶贫助农。大屏幕上,黄雨顺脸上的笑容比家里种的冰糖橙还甜……

针对贫困地区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养在深闺很便宜”“养在深闺嫁不出去”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电商扶贫模式,市政府与京东集团开展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2018年,麻阳、芷江、靖州、沅陵和中方等五个县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示范县,每个县国家资金支持2000万元,目前我市已有除鹤城区、洪江市、洪江区外的1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示范县。大力推广“电商扶贫小店”平台,帮助广大贫困户开设网络店铺,支持扶贫户在网络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截至2018年底,我市已开设“电商扶贫小店”4527家,上传商品2339种,成交金额345.4万元。

为帮助怀化山果出山,帮助农户丰产增收,去年我市还举办了大量的线上销售活动:中方县花桥镇芭蕉溪村举办的枇杷销售节,实现网络销售近万件;靖州杨梅节通过电商销售杨梅75万件,销售额约1亿元;麻阳、洪江市等地举办黄桃销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通过电商销售黄桃就突破100万件……

通过电商扶贫,贫困群众把自家的特色生态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实现“山货下山进城”,价格比原来翻了好几倍。(记者 底健 通讯员 余秋松 李紫平)

变

(点击放大)

一周热点

彭国甫主持召开怀化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洪江市:“加速度”承接产业转移赢先机 工业集中区一季度签约5个项目实现“开门红”

甜甜的怀化·走起来|新晃汆岩古屯:高山上的石头世界

记者调查丨《独生子女证》遗失,可以补办吗?

变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怀化日报”“来源:边城晚报”“来源:掌上怀化”“来源:怀化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怀化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怀化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