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死後十八年,他的七個兒子為何一個不剩?

摘要:孫皓在位長達十七年之久,之前蜀漢已亡,東吳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但孫皓依然花天酒地,惡行累累,公元280年,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後在洛陽去世,享年42歲。

孫權死後十八年,他的七個兒子為何一個不剩?


一、孫權七子

公元252年4月,孫權薨,孫亮嗣。此後禍亂不斷,宮斗大戲,血雨腥風已成常態。其時孫亮還是十歲的孩子,他是孫權最小的兒子。孫亮之前的太子是孫和,兩年前的改嗣引發了一場地震,廢立之際,孫權已將孫和幽閉在宮內,驃騎將軍朱據等率大批官員連日赴宮門叩首請願,孫權從宮裡親睹這情形,心裡發怒,也有些發毛。先是殺了幾個諫諍的官員,又將為首的朱據拽入宮內杖笞。朱據是孫權的小女婿,竟未能得免,後來更被“追賜死”。

其實,東吳立嗣不止鬧出這一場風波。孫權有七子:登、慮、和、霸、奮、休、亮。早在公元221年,長子孫登被立為吳王太子,可是沒等到繼位就死了,此後,立第三子孫和為太子。按說順位承嗣自是順理成章,可偏就鬧出軒然大波。發難者是孫和的姐弟,全公主和魯王霸。全公主就是孫權長女魯班(嫁周瑜之子周循),此女竭力譖毀孫和母子。

孫權死後十八年,他的七個兒子為何一個不剩?

孫亮


孫權溺於讒言,考慮重新立儲。與其同時,魯王孫霸亦覬覦上位,又有全寄(全琮次子)、吳安(孫堅吳夫人侄孫)等人與之結成一黨,這就跟太子孫和那邊死磕,形成所謂“二宮構爭”的局面。大臣們自然以兩宮選邊站隊。按殷基《通語》的說法,雙方几乎勢均力敵。

陸遜、吾粲、顧譚這些人堅持嫡庶之分,力挺太子,但孫權既不屬意孫和,更不容臣下。於是痛下殺手以儆效尤,吾粲被“下獄誅”,陸遜幸未獲罪,大概是礙於聲望太高。

此時,孫權難以決斷,擺在他面前的選項已經不是非A即B那麼簡單。直到公元250年八月,終於廢黜太子孫和。但同時魯王霸被“賜死”,至於魯黨,亦皆被誅。同年十一月,立孫亮為太子。以上所述,乃孫權立嗣始末之概要。圍繞爭嗣的兩次權力對撞,徹底撕裂了東吳王室乃至士族集團,而孫權更以殺戮改變了親緣關係與倫紀之常。

孫權死後十八年,他的七個兒子為何一個不剩?

孫休


二、骨肉相殘

孫亮在位六年,實為孫峻、孫綝(chēn)秉政。峻、綝,乃東吳開山之祖孫堅的曾侄孫,孫峻受遺詔與大將軍諸葛恪等同為輔政大臣。然而,孫亮即位第二年,孫峻設了圈套誅殺諸葛恪,隨之將丞相和大將軍這兩個最重要的職位抓到手裡。

公元256年九月,孫峻病死。據說是夢見諸葛恪索命,驚懼而亡。此後孫綝接替了他的位置,當初輔政大臣已經一個不剩。小鮮肉孫亮這時才十四歲,他實在不甘做傀儡皇帝,第二年就迫不及待要除掉孫綝。年幼的孫亮畢竟涉世未深,找來謀事的竟是太常全尚(全琮之侄)和全公主那班人,結果正是他們走漏了風聲。孫綝得知孫亮要動手,連夜發兵,包圍宮苑,宣佈廢黜孫亮,立孫權第六子琅琊王孫休為帝。隨即清除異己,自然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孫權死後十八年,他的七個兒子為何一個不剩?


可是,誰能想倏然間來了個大逆轉,孫綝扶上位的孫休一翻臉把他給滅了。孫休用人吸取了孫亮的教訓,替他辦事的是老臣丁奉和左將軍張布,二人與宗室均無姻親關係。頭天夜晚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建業城中傳言要出大事。孫綝可能有預感,當日稱疾不出,但招架不住孫休派人上門催促。他出門前佈置部隊待命,又與家人約定,入宮後即在府中放火,以便藉故脫身。可是等到相府起火,孫休硬是不讓他離席,這時丁奉、張布示意左右將孫綝捕殺。

三、喪心病狂

孫休去世後,主事的大臣們再玩廢立之局,廢棄太子,迎立烏程侯孫皓。於是,這位早先的廢太子孫和的長子成了吳國最後一位君主。但孫皓粗暴驕盈,又好酒色,很快讓大臣們追悔不已。孫皓對於宗室人員的舉動保持高度警覺。聽說廢帝孫亮有些不安分,便將他殺了,年僅十八歲。不過,比起後來的孫皓,這般對付自家兄弟的手段還真是小巫見大巫。孫皓三個弟弟中,孫謙和孫俊都死在他手裡。據《吳歷》記載,孫謙是被孫皓酖殺,還連帶殺了其母子。

孫權死後十八年,他的七個兒子為何一個不剩?


對於其前任孫休的妻兒,孫皓更是毫不留情。其傳中記述,公元265年,逼殺孫休的皇后朱氏,後將孫休兩個大的孩子一併翦除。如此喪心病狂,慘絕人道,實令人髮指。還有,另外兩個重要宗室人物——孫權第五子孫奮、孫策的孫子孫奉,也都被孫皓所誅。至此,孫權謝世十八年後,他七個兒子已經一個不剩。

孫權死後十八年,他的七個兒子為何一個不剩?


孫皓在位長達十七年之久,之前蜀漢已亡,繼而曹魏禪晉,東吳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但孫皓依然花天酒地,惡行累累,那些爛事不提也罷。公元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後在洛陽去世,享年42歲。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先主傳》

《吳主傳》

《孫策傳》

《後漢書》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