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成為公務員,近期的這些考試絕對不能錯過!!!

立志成為公務員,近期的這些考試絕對不能錯過!!!


近期的一些大考已經陸陸續續的完畢了,比如備受關注的省考,當然還有一些小考試也在陸續的招考當中。

其中菸草考試、遴選考試、還有就是市直轉公務員考試了。

全省的統一考試大潮基本完事了,所以近期的考試基本全是一些小型考試,針對的人群也是比較有限的。

那麼對於很多待考的學生來說就沒有考試了麼?其實並不是,雖然說國考考試一般在十一月份,但是掐指一算也只有五個月的時間備考了,所以準備國考的考生可以開始備考了,迎戰十一月的國考大考。

立志成為公務員,近期的這些考試絕對不能錯過!!!


那麼這段時間該怎麼準備呢?時間還有這麼久,會不會準備準備就沒有力氣了呢?

其實公務員考試並不是單純是短期速成的技巧考試,也是一種能力考試。所以雖然時間還很長,但是我們可以先熱熱身,做好提前的準備。

立志成為公務員,近期的這些考試絕對不能錯過!!!

那麼關於常識題,我們日常備考階段該如何學習?

眾多的公考考生、常識老師、甚至包括所謂自稱公考常識大神的人,其實都走入了一個誤區。

那就是認為,常識就是考察相關知識儲備的,要想在常識模塊取得好成績,就必須不斷積累、加強常識的知識儲備。

在這種思路之下,我們看到了所謂“常識幾千題練習”、“常識題型分類——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文學、物理、化學、時政”等等試圖通過加強常識基礎練習,進而提高常識模塊成績的努力。

這種做法無疑是愚蠢,錯誤的。

首先,別忘了,提高常識模塊分數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提高行測分數——為了提高筆試分數——為了上岸。

公考筆試成績只是公考總成績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還有面試成績),而行測成績只是筆試成績的一部分(還有申論成績),而常識成績又只是行測成績的一部分(還有資料、邏輯、數量、言語等等)。

換句話說,就為了提高几分的分值(實際上做到還是很難的),就在常識模塊花費大量時間做幾千道題目的人,顯然是腦子壞掉了。

立志成為公務員,近期的這些考試絕對不能錯過!!!

其次,常識知識浩如煙海,學得過來嗎?眾多的公考高手中,我聽過有人說自己的數量關係計算全對,資料分析全對,邏輯和言語理解模塊全對的就很少了,你們有聽人吹牛逼說常識模塊全對嗎?

如果你們願意用整個餘生去提高自己的常識知識儲備,那麼我支持。如果你只是為了考上公務員而學常識,那麼顯然沒有任何必要。

再次,就算考生備考真學過,真練過的知識,你們都能記得住嗎?考試時候還能用得上嗎?大家看看常識主要考的那些東西,作為一個標準的文科生,我絕大多數都很眼熟。

例如文學方面,好多都是我初中高中背過的文學知識。

歷史、地理、政治,都是高考時候的簡單內容。

這些東西好多學理的考生都沒有認真學過,甚至好多學文科的考生高考後早都還給老師忘記了。

甚至是相當多公考考生,高考時候都學懂、學不明白,怎麼就寄希望於考公的幾個月複習週期,把基礎教育階段的知識短板全都補上了???

這不是在意淫呢嗎?還是談談世界和平的事吧!!!

立志成為公務員,近期的這些考試絕對不能錯過!!!

綜上,我的意思應該很清楚了。

傳統的基礎複習對於常識模塊分數的提升效果是極為有限的。

這就是為什麼眾多考生直接放棄常識模塊複習的原因所在——這種備考模式性價比太低太低!!!!!

就算好一點的,下載了海量的常識背誦基礎資料,估計除了有助於睡眠之外,甚至恐怕連看完一遍的都算鳳毛麟角了。

如果真有的,請出來,受我一拜。

立志成為公務員,近期的這些考試絕對不能錯過!!!

有嗎??

說了這麼多,估計很多人洩氣了。按照我的說法,常識模塊真的只能放棄了。下面是我說的關鍵所在了。

這種海量做題提升常識模塊分數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是因為這些人完全曲解了常識命題人的真實意圖所在。

通常認為常識題目,需要掌握相關的背景知識才能獲得相關分數,因此為了提升常識模塊分數,及只能不斷提高常識背景知識儲備。

問題是,公考行測常識模塊真的考察的是“常識”嗎?

我們首先來看百度詞條對於“常識”概念的定義。

常識:普通知識。 一般人所應具備且能瞭解的知識。即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

如果公考行測常識模塊部分考的真的是“常識”,那麼每道常識題目的正確率至少應該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否則,我只能理解為絕大多數做錯常識題目的考生

都不算是心智健全的成年人了!!!!!!

——所以你們從根本上誤讀了常識題型的存在意義了。

立志成為公務員,近期的這些考試絕對不能錯過!!!

相當多的常識題目其實考的不是常識,而是邏輯,我糾正應稱之為“邏輯常識題”。

因此,本人自封“公考常識第一人”。

不僅是因為本人常識模塊做題水平高,更是因為只有我正確而深刻地把握了常識模塊命題的規律所在,第一個提出必須採用邏輯技巧去解決常識真題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常識題目都可以的。我的技巧必然不能解決全部的常識題目。問題是,世界上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嗎?連馬克思主義原理都要中國化呢,何況是一種做題技巧?

問題是,考生要的就是高性價比地提高常識模塊正確率,提高常識模塊分數以超過自己水平檔次的競爭對手就足夠了,為什麼非要追求一種方法解決全部題目呢?

假設世上真有這樣的方法話,就沒有學霸和學渣的區分了!

立志成為公務員,近期的這些考試絕對不能錯過!!!

邏輯法解常識題目技巧之

一、絕對化的表述往往不是正確選項。

理論基礎:按照辯證法,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因此,絕對化的表述往往是錯誤的。(也包括這句話本身,如果我說絕對化的表述絕對是錯誤的,那麼我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不是說絕對化的表述一定錯誤,而是說,絕對化的表述的錯誤概率遠遠高於非絕對化的描述。這其實就是文科類的做題技巧罷了。

例如,你說女性多數都是長頭髮,這種說法是完全正確的。假設說女性都是長頭髮,這種說法就是錯誤的。因為,你只需要在全世界幾十億女性中,找到一個短頭髮的女性(哪怕是先天性禿頭或者是刻意為了推翻該結論去剃光頭的)就足以推翻該假說。這種絕對化表述的說法,發生錯誤的概率幾十億倍於其正確的概率。

再比如說,明天要麼下雨要麼不下雨,這種非絕對化的說法絕對正確,雖然這完全是廢話。

假設,我如果說了一個非常絕對非常確定的話,例如明天會在北緯38度26分到北緯41度3分,東經112度6分到東經119度17分範圍,下一場降水量262.4毫米,降水持續時間25分18秒的降水。你分析我能預測正確的概率有多小????

例1、【2013年聯考省份真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兩個翻番”,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下列關於“兩個翻番”表述錯誤的是:

A.黨的十八大首次對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提出了量化目標

B.到2020年我國城鄉居民每人收入預計都能夠實現倍增

C.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是GDP翻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D.到2020年我國的GDP預計將超過2000年GDP的4倍

【某網絡機構解析】B 解析: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B項表述錯誤,“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並不等於“城鄉居民每人收入”。所以本題選B。

【我的解析】邏輯法解題。本題根本不是考察公考考生對“兩個翻番”的準確理解。考生們只要看B選項,“每人”、“都”這種絕對化的表述往往都是錯的。本題選擇B。

例2、【2015年北京公考真題】下列對經濟概念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恩格爾係數的降低,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利率水平的變化與國外資金的流入流出具有相關性

C.國內生產總值又稱GDP,是衡量我國經濟狀況的經濟指標之一

D.一個城市要提高GDP的增長速度,就必須發展工業,招商引資

【某網絡機構解析】為了盲目追求“GDP”,不惜損害地方長遠利益和群眾根本利益,罔顧地方產業結構, 競相鍾情和追逐那些總量大、見效快卻汙染重、能耗高、產能過剩的行業,會把招商引資引入了誤區。因此不能說“必須”招商引資,要同地方的產業結構融合促進,故本題答案為D選項。

【我的解析】邏輯法解題,D選項“要,就必須”為絕對化表述,屬於錯誤表述,選擇D。

邏輯法常識題目技巧之

二、並列選項往往不是正確選項

理論基礎:所謂並列選項排除,基本原理在於絕大多數的公考客觀題目都是單項選擇,既然是單項選擇題目,自然排除並列選項的,因為正確答案有且只有一個。而與題目本身關係不大,就是純粹的邏輯技巧!!!!


例1、【2015年吉林省考甲類真題】猶太人有句名言: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賣豆子的農民如果沒賣出豆子,可以加水讓它發芽,幾天後可以買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乾脆讓它長大些賣豆苗;如果豆苗賣不動,可以移植到花盆賣盆景;如果盆景賣不動,那麼就把它移植到泥土裡,幾個月後它又長出許多豆子。要實現從商品到貨幣的轉化,賣豆子的農民應該( )

A.在製成盆景時賣出 B.在能夠賣出時賣出 C.在結出豆子時賣出 D.在價格最高時賣出

【某網絡機構解析】B。馬克思把商品轉化成貨幣叫做“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能否實現從商品到貨幣的轉化對商品生產者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這樣商品的價值才能實現,商品生產才能正常進行。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要實現商品的價值,實現從商品到貨幣的轉化必須要進行交換。豆子作為一種商品,在其任何生態過程中都有一定的價值,當價值需轉化成貨幣時,可以在任何時候出售。因此本題選B選項。

【我的解析】本題選擇B。考生應當注意審題,題目問的是“實現從商品到貨幣的轉化”,意味著關鍵在於賣出,而非最高價賣出,排除D選項。AC都是四個循環轉化過程中的某一個階段,因此AC構成並列選項,排除,本題選擇B。


例2、【2015年北京公考真題】

飛到月亮上去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人類登月已經實現。下列有關人類登月的說法有誤的是

A.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於1961年乘東方1號宇宙飛船奔向月球

B.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1969年在月球上率先跨出人類歷史“一大步”

C.2013年我國成功將“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送抵月球表面

D.美國是人類最早登上月球的國家

【某網絡機構解析】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願望,而不是登月。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我的解析】可以用邏輯法解題。從B和D選項來看,明顯屬於並列選項。單項選擇題目中出現並列選項只能是都對或都錯。本題選項3對1錯,要求選錯的。顯然BD只能都對,因此排除BD。而A選項明顯與BD選項的表述相悖,所以A選項為錯誤選項。

加加林如果只是奔月而不是登月顯然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奔月只是一種意向行為而已,就像我本人曾經嘗試過把泰山推倒一樣,這種嘗試顯然意義不大。正如我國著名歷史人物嫦娥也能“奔月”一樣。

事實是加加林是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本題選擇A。


怎麼樣?是不是對常識題的看法有一種翻天覆地的改變!!

翻開身邊的題。找一道常識題,用上面的方法試著做一做!!

行測常識題答高分不是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