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失误: 为何文本中秦可卿的故事和判词、曲相互抵触?


第五回中秦可卿的画,判词,曲和文本中的故事是明显相互抵触!脂批认为删掉了“秦可卿命丧天香楼”。但是画、判词、曲没有改!

曹雪芹删改过程的遗漏?脂批给出遗漏文字如:“瑞珠殉葬,宝珠自认义女”等等。秦可卿所对应的画、判词、曲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存在又删除的铁证。

曹雪芹的失误: 为何文本中秦可卿的故事和判词、曲相互抵触?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深(庚辰本为“),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红楼梦》文本中“高楼大厦”就一定是“天香楼”吗?还有大观园里的“大观阁”……画中“悬梁自缢”没有争议。但和文本死法不一样,也是相互抵触的根本。

判词的“情海情天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是非常重要的的线索。这二句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发生事件的判词总结。秦可卿是贾宝玉的梦中情人形象,但绝非就是秦可卿。为什么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曹雪芹的失误: 为何文本中秦可卿的故事和判词、曲相互抵触?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有四个仙姑分别是: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这里四位仙姑对应和宝玉有“情感”关系的十二金钗中四位女性。第一个“痴梦仙姑”就是秦可卿。钟情大士是林黛玉;引愁金女是史湘云,这是金麒伏“爱哥哥”;度恨菩提是薛宝钗。但秦可卿这个梦中情人和贾宝玉没有情感关系,可贾宝玉却因秦可卿的死吐血。那么《红楼梦》中还有谁会成为宝玉的梦中情人真实载体?换句话说:秦可卿并不是十二金钗,真正的最后一钗另有其人。

《红楼梦》最后一钗:傅秋芳。贾政门生,通判傅试之妹。“琼闺秀玉”,“才貌俱全”二十三岁。十一个判词唯独最后一首有前二句是,后二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不是金钗判词!更有意思的是在“曲”中又一次指责宁国府“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而前后重复,用词简单。不是曹雪芹手笔。是保管《红楼梦》全稿的“畸笏叟”所为。目前能看到的“甲戌本”也没有逃脱被更改的命运。为了使这个更改不被高手看出来,又改了“傅秋芳”的年龄!但是就是这个更改露出破绽!

曹雪芹的失误: 为何文本中秦可卿的故事和判词、曲相互抵触?

“琼闺秀玉”这不是二十三岁的未出阁女性的描写。整整给“傅秋芳”长了十岁!傅秋芳才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后一钗。傅秋芳是自缢而亡,在大观园最高的楼“大观阁”。《红楼梦》后面的故事傅秋芳是主角。

《红楼梦》前十六回细节严谨,连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作者都反复推敲过,不可能会留下未删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