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溼氣重!”到底是該“祛溼”?還是該“健脾”?

很多中醫,喜歡對患者說“嗯,你溼氣重!”很多患者,喜歡問醫生:“我溼氣重嗎?”呵呵,簡直了,男一號和女一號對臺詞,捧哏的和逗哏的對臺詞。

“嗯,你溼氣重!”到底是該“祛溼”?還是該“健脾”?

如何判斷是否有溼氣?

請參考以下正經的中醫“溼氣”的國家標準,來判斷一下自己是否有“溼氣”!

1、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多,四肢偏細。

2、舌苔偏厚膩,舌有齒痕。

3、女性白帶量多,男性陰囊潮溼。

4、小便不利。

5、大便稀溏。

6、顏面油膩,頭髮油膩,口中粘膩感覺。

7、背痛或後背不適,身體痠痛。

8、胃脹,進餐後,不適加重,腸鳴較多,平時痰多。

9、關節沉重,活動不利。

10、腿沉,嚴重時腿腫。

“嗯,你溼氣重!”到底是該“祛溼”?還是該“健脾”?

溼氣,分為10度,一條算1度。1-3度,可以通過飲食運動加上下文的小方子調整過來。4度以上,就該認真找個中醫調理了。溼邪比較難於去除,所以,不管找哪個中醫,一定要有耐心,病去如抽絲。但是,不管是誰的中藥,2周如果沒有絲毫進展,可以考慮換人了,除非醫生事先與你有約定的。

“溼氣重”到底是該“祛溼”?還是該“健脾”?“祛溼不如健脾”這個說法對嗎?

怎麼說這個話呢,凡事有個輕重緩急,中醫也很講這個,比如“大小不利治其標”,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人一旦出現大便小便同時不排洩的情況,不管這個人還有什麼其他再重要的病,也必須先“通利”大小便,等大小便通暢了,再去治療其他更重要的疾病。因為“大小不利”會在短時間內危及人的生命,而其他疾患哪怕再重,都不會在短時間內威脅到生命。

所以,溼氣重,該健脾還是該祛溼?這個問題要把握一個度。

1、如果脾虛很重,溼氣也重

應該先祛溼,此刻,即使給了強壯脾胃的藥,脾胃在短時間內,也不會強大到可以“自主”去除溼邪的程度。也就是說溼邪的去除,絕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所以,此時此刻,健脾不如祛溼。正確的治法是“祛溼7成,健脾3成”,溼氣去除的越多,脾胃也就會因為負擔減輕了而加速恢復。

2、如果溼氣很重,脾虛不重

依然應該重點在祛溼。打個比方,如果身體是順豐快遞公司的倉庫,那麼快遞員就是脾,而各種攬收的包裹就是溼氣。平時快遞員夠用,富富有餘,那麼,當雙十一時包裹爆倉,快遞員顯得相對不夠用時,請問,此時,如果你是這個倉庫的經理,是擴大編制招聘更多快遞員(健脾),還是加大派送攬收頻率(祛溼),讓貨物變少?

“嗯,你溼氣重!”到底是該“祛溼”?還是該“健脾”?

3、如果脾虛不重,溼氣也不重

此時此刻,是應當先健脾的。在都不重的情況下,脾健壯了,溼氣自然就會通過脾的除溼功率的增大而逐漸減少。

祛溼的尺度,如何不傷陰?

溼氣、溼邪,無非就是體內不能正常代謝掉的水液、陰液。所以,即使有溼氣,也要“中病即止”,不能祛溼太過。否則,人體一旦沒有了多餘的溼氣,再去強行利溼,就會無“溼”可利,從而變成了“傷陰”,反而不划算了。所以,見好就收,往往比漁夫的那個貪婪的老婆要好得多。

這個度如何把握,很關鍵,參考上文提及的十條金標準,如果你的症狀只剩下1條時,就可以考慮停止祛溼的過程了,剩下的一點溼氣,正常的身體是足夠把它們去掉的。

“嗯,你溼氣重!”到底是該“祛溼”?還是該“健脾”?

參苓白朮散的最大魅力是健脾,通過健脾補益肺,就是所謂的“培土生金”法則,再加上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規則,所以,一個參苓白朮散可以去盡體內的溼氣和“痰”。這樣的情況下,除了溼去之後的一身輕鬆之外,對於老爸老媽還可以給他們去除容易患“腦梗”的致病因素——痰。

溼氣,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哪怕是三天三夜,也不一定可以說完,歡迎大家再次一起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