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非法集资、诈骗陷阱,天津多部门支招

非法集资、诈骗等行为属于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具有涉案金额大、受害人数多、作案周期长等特点,多数案件案发后大部分集资款已被挥霍、转移、隐匿,资金返还率低,集资群众损失惨重。但是因为物价房价上涨等因素,很多中老年人还是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接连中招,那么如何避开这些陷阱,我们老百姓想要投资应该选择什么途径呢?

据悉,2016年至2018年,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各基层法院共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278件,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42件,集资诈骗罪25件,双罪名(即一个案件中同时涉及上述两个罪名)11件,涉案集资参与人近20万人,涉案犯罪金额高达人民币458亿余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从受害人的年龄结构看,6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大约占到了85%以上,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而其中的投资钱款多数是他们“口袋中”的养老金。中院相关人员表示虽然公安经侦积极追缴但是现实却是这458亿中绝大部分很难追回来。

如何远离非法集资、诈骗陷阱,天津多部门支招

防范非法集资 听听专家怎么说?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李冰:

超高收益不可信

天津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副总队长刘学铸:

要警惕这十类“投资”

如遇以下十类情形之一的“投资”“理财”项目务必警惕。一是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二是以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三是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四是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五是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六是以“扶贫”“慈善”“互助”等为幌子的。七是在街头、商超发放广告的。八是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九是“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十是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如何远离非法集资、诈骗陷阱,天津多部门支招

专家表示,老百姓理财还是应该通过正规的银行进行,据悉目前银行保本型理财在4-5%左右,非保本型理财中低风险的能达到8%,完全可以满足我们对抗通胀的要求。老百姓切莫为了几个点的高收益,把自己的棺材本搭进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