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齊桓公的稱霸之路

傳說在公元前684年的時候,齊桓公仗著自己雄厚的實力,開始向外擴張。而在那個時候,在黃河下游的各個諸侯國之中,能夠與齊國一爭的有魯、鄭、宋三個國家,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之下,重點對這三個國家展開了一系列的政治以及軍事的鬥爭。

尊王攘夷,齊桓公的稱霸之路

尊王攘夷

齊桓公一開始先滅了不尊重自己的譚國。兩年以後,齊桓公藉著宋國大臣殺死了宋閔公,宋國正在發生內亂的機會,先派遣使臣朝見周王,請求周王決定宋國國君之位的歸屬。周王只好委託齊桓公代為辦理此事。於是在周釐王元年的時候,齊桓公開始公開出頭號令諸侯,他邀請幾國諸侯在3月初的時候到北杏會盟,協商平定宋國叛亂,這是春秋時期,第1次由諸侯國所主持的天下會盟。因為魯國不肯參加此次會盟,而宋國又提前退出了會盟,那一年冬天,齊桓公就以違抗周王之令,不參加北杏會盟為理由出兵討伐魯國。魯國公兵敗,被迫讓出了遂邑,並且與齊國在柯地會盟解決爭端。

尊王攘夷,齊桓公的稱霸之路

尊王攘夷

齊桓公又以奉周王之命的名義討伐宋國,宋國一方面派遣使臣給周王送厚禮,另一方面向齊桓公承認不參加北杏會盟的錯誤。就這樣,在公元前679年的春天,五國應召在衛國的鄄城會盟,承認了齊桓公的盟主地位,這僅僅是齊桓公稱霸的開始。

當時的鄭國仍然對齊國不服,鄭厲公雖然答應了結盟,卻不出席幽城的盟會。一直到鄭厲公突然得病逝世,齊桓公才又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在公元前667年的冬天,周惠王派召伯廖來到西國,正式賜命齊桓公為諸侯之長,並請他討伐衛國,直到此時,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才完全確立。

齊桓公的稱霸一直是以“尊王攘夷”為旗號,因為在當時如果公開奪取天子的權力,就會遭到諸侯們的聯合反對,而“尊王” 可以從道義上得到諸侯國的支持;“攘夷”, 一方面是致力於抵禦嚴重威脅中原各國安全的北方少數部落,另一方面也是暗中遏制從江漢極力向北擴張的楚國,這是中原各諸侯國的共同心願。

尊王攘夷,齊桓公的稱霸之路

尊王攘夷

齊桓公做了霸主以後,曾經多次派兵“攘夷”, 主要是幫助一些小國打退戎狄的入侵。比如說,在公元前664年的時候,幫助燕國擊退山戎入侵,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兵;在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八國軍隊打敗靠近楚國的蔡國;以楚國不向周天子進貢祭祀的包茅以及周昭王被淹死於漢水為理由,進攻楚國,最後迫使楚國在昭陵結盟修好,抵擋住了楚國北進的勢頭,楚國趕忙派使者向周王進貢包茅,表示尊王。

齊桓公向北阻擊戎狄,向南遏制楚國,獲得巨大成功以後,知道了周惠王想廢太子鄭,另立新太子,於是出面力保太子鄭的地位,反對周惠王廢長立幼。他從昭陵回來的第2年,又以拜見太子為名,召集諸侯在首止集會,周惠王只好讓太子鄭前去同諸侯見面,也相當於公開肯定太子鄭的地位。

尊王攘夷,齊桓公的稱霸之路

尊王攘夷

​在公元前652年的時候,周惠王逝世,齊桓公再一次召集8國諸侯相會,擁立太子鄭為王,也就是後來的周襄王。襄王非常感激齊桓公,準備派人送給他祭肉、弓箭以及車子。齊桓公趁機以招待周王使者為名,於葵丘會盟諸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