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電子產品當孩子的老虎還是保姆?這樣想就徹底錯了

在家庭育兒的意見分歧上,最常見的一個是:

父母埋冤老一輩帶孩子總是給孩子看電視;

妻子訓斥丈夫一回家就玩手機,帶著孩子也愛上玩手機;

老人家說年輕人一看孩子吵鬧就給手機孩子看,怎麼不會沉迷電子產品……

埋冤彼此都把電子產品當成“保姆”來看孩子,又一起默認電子產品是“老虎”,這樣的分歧意見裡還難得一致的統一。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已然成了當今父母焦慮的頭號問題之一。

把電子產品當孩子的老虎還是保姆?這樣想就徹底錯了

為什麼它如此可怕?因為它無處不在,防不勝防,吸引力堪比80年代的毒品,一旦接觸,很難抗拒它的“魅力”,成年人都無法避免掉進它的陷阱。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電子產品的品類越來越多,它們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因為我們的生活需要提升質量和效率都離不開它們。

不可避免的,孩子成長環境必然要與電子產品接觸。

雖然電視機的使用率越來越低了,但是免不了家裡必然還有一臺電視;

雖然公司上班有電腦了,但是家裡必然也需要至少一臺電腦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已經有手機了,為了使用的體驗度更加良好,很多家庭都購買了平板等產品;

雖然手機只是用於通訊和工作,但回到家裡,總是戒不掉不看手機的習慣……

所以,如果不希望孩子接觸這些電子,那麼意味著你就不該讓它們出現在家裡,又或者該戒掉使用它們的習慣或者需要。

這無疑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你只有一個理由不要它們,卻有無數的理由需要它們。

而且,當孩子走出家門,世界上的各個角落都有無數的電子產品充斥著他們的眼球,我們有何能耐去阻止電子產品在孩子的生活中出現呢?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強行阻止他們去接觸電子產品,反倒可能會讓他們對這些電子產品更加好奇,越是制止,越發想要接觸。

而且最關鍵的是,孩子是必須要接觸電子產品來適應這個科技化未來的,否則他們根本無法融入未來的生活和工作。

所以,阻止孩子完全不接觸電子產品這條路,就是一條死衚衕。

把電子產品當孩子的老虎還是保姆?這樣想就徹底錯了

沉迷電子產品最大的危害有三:

一方面是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對視力有著不可逆的損害;

另一方面是網絡信息的不可控,可能會讓孩子接觸到不良內容,影響孩子的思想健康發展;

還有一方面是孩子自制能力較弱,容易沉迷其中難以自拔,廢寢忘食,影響正常的作息和學習生活。

當然,電子產品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它的產生和倍受追捧必然有其優勢。

對於孩子來說,好的電子產品,能夠幫助孩子開拓視野,增加知識量,還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如今的電子產品已經非常科學智能,不僅僅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有很大幫助,也將對孩子的學習,以及我們育兒起很大的作用。

與其制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不如好好幫孩子做好電子產品使用計劃,規範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頻率和內容,讓電子產品這隻“假老虎”從“保姆”變成“育兒利器”。

把電子產品當孩子的老虎還是保姆?這樣想就徹底錯了

想要用好電子產品,就要挖掘出適合孩子的產品,然後充分利用好其中的有益功能,讓電子產品成為孩子學習成長的好幫手。

以下三個建議教你如何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收穫積極正面的知識,而不沉迷其中:

首先是挑選合適孩子使用的電子產品或者電子產品中的軟件。

好的電子產品或軟件,不應該是隻有單純輸出的內容,而是有較強的互動性能。

比如動畫片、電視劇等等,就是屬於被動輸入信息到大腦,孩子在觀看動畫的過程幾乎不需要動腦思考。

而有一些互動性強的學習遊戲軟件,可以讓孩子在屏幕上進行互動回應,這樣的話電子產品輸出的知識和內容,需要孩子進行思考後給出反饋才能繼續進展。

寶寶被動接受信息,和接受信息後給予反應,進行互動,明顯是後者才能有助於寶寶進行思考、學習。

所以,總的來說,可觸屏的互動型產品和軟件內容,是對孩子學習成長有益的。

把電子產品當孩子的老虎還是保姆?這樣想就徹底錯了

其次,規範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頻率。

提前和孩子商定好如何使用電子產品,協商一致之後,必須嚴格執行。

但是設置使用時間方面,不要過於死板,比如一集動畫片10分鐘,你只給孩子看15分鐘,那麼孩子肯定不樂意,如果給孩子看20分鐘,剛好兩集結束,他們肯定樂於接受。

如果孩子在遵守使用時間方面做的好,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鞏固孩子的行為。

有些好的兒童電子產品,有家長設置功能,可以設置好使用的時間和頻率,確保孩子不容易沉迷其中。

把電子產品當孩子的老虎還是保姆?這樣想就徹底錯了

再者,電子產品中的內容選擇,家長應該要有科學地進行干預。

孩子尚不具備鑑別能力,如果家長強硬幹預孩子選擇電子產品中的內容,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感甚至叛逆。

我一朋友的兒子特別愛玩手機遊戲,雖然平時約定週末才可以玩,但是週末玩的時候,我朋友一看到他玩的那幾款遊戲,就開始勒令要把手機收掉,導致孩子常常偷拿爺爺奶奶的手機,躲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玩。

與其讓孩子偷偷摸摸地玩,不如讓孩子光明正大的玩。

我姐夫就有一招特別棒的技巧。他雖然完全不喜歡玩遊戲,但是當他兒子迷上“王者榮耀”那會,他為了和兒子溝通這個問題,就強迫自己也去下載了這個遊戲玩了遍。

瞭解遊戲內容之後,很快就跟兒子找到了共同話題。

當兒子覺得這個遊戲爸爸也懂,也沒什麼神秘了,就不會為了玩遊戲躲躲藏藏,而且還會跟爸爸商量攻略。

因為彼此都成了“戰友”,所以對於爸爸在遊戲上的建議和與學業上的衝突,他非常樂意接受。

所以,要知道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做什麼,家長先要積極參與孩子接觸的電子產品內容中去,與孩子產生共同話題的同時,幫孩子選擇合適的內容,引導孩子選擇積極正向的內容。

不要打擊、鄙視孩子選擇的內容,而是參與其中共同分析內容帶來的能量與信息,孩子才會覺得你是真的“懂”他,才會願意與你“統一戰線”。

只有讓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平等關係,才能有效地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中積極、正向的內容。

把電子產品當孩子的老虎還是保姆?這樣想就徹底錯了

如果你還在把電子產品當成可怕的老虎,生怕毒害了你的孩子,又或者把它當成替你“照看”孩子的保姆,讓它還你三分鐘清靜的話,那就該好好醒醒了。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絕大部分物品都可以被我們利用成為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工具,前提是你如何看待這個物品可以帶來的幫助,以及你是否用對了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