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跟素菜館裡的素牛肉素雞 到底有什麼不同?

都市快報 記者 林司楠

“素雞不是雞”,本以為這是中國人獨有的智慧,直到美國人搞出了“人造肉”漢堡。

比爾·蓋茨投資的美國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5月2日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大漲163%,很快A股開始大炒人造肉概念。

昨日,A股市場繼續向下調整,但人造肉板塊延續前兩日的強勢表現,包括哈高科、登海種業、京糧控股、豐樂種業、維維股份、來伊份等個股漲停,板塊整體漲幅接近7%。雖然有幾個公司發公告澄清自己並沒有涉足人造肉領域,但還是架不住市場的熱情。

人造肉到底是什麼?它跟杭州街頭素菜館裡的素牛肉、素雞到底有什麼不同?

人造肉其實是大豆做的

主廚告訴記者,“老外比較追求科技,許多味道是從動物細胞或者植物細胞中提取出來的,最後用植物蛋白合成了人造肉;而中國人主張用烹飪的手法仿葷,同樣用的素食,卻做出了肉味。對於許多老百姓來講,大家關心的無非就是兩點,一個是味道,另一個就是健康。平日裡大家大魚大肉吃慣了,多吃點蔬菜會更健康,這大概就是最近人造肉比較受歡迎的原因吧。”

可以明確的一點是,人造肉肯定不是肉。

人造肉屬於純素食,主要有大豆蛋白以及動物幹細胞培育兩類,以前者居多。

Beyond Meat在招股書裡介紹,公司生產的人造肉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為大豆、豌豆蛋白及其他植物原料。

Beyond Meat做出了雞肉一樣的人造肉,還做出了“人造牛肉”。用這種肉做出來的牛排、牛肉漢堡和其他食物看上去相當誘人。

近日,美國連鎖品牌漢堡王開售“人造肉”漢堡,隨後食品巨頭雀巢也公佈了“人造肉”漢堡的計劃。

而在美國的部分超市也已經開始銷售這種人造肉,售價比真正的牛肉還貴一點。

味道和質地很像肉

用豆製品做出來的人造肉,吃上去是什麼味道?

據說,比爾·蓋茨在品嚐了Beyond Meat的產品後表示:這肉看上去不僅像雞肉,而且聞起來也跟雞肉的味道一樣。我咬了一口,味道和質地也像真正的雞肉。但當我得知這肉完全不是雞肉做的後,被震驚了。這雞肉完全是由植物製成的,可沒看出它和真的雞肉有什麼不同。

肉味素材VS人造肉

比爾·蓋茨吃人造肉的描述,可能會令中國人感到不以為然。

“這不就是素雞嗎?”杭州一位素食主義者對於這一橫空出世、迅速走紅的“人造肉”覺得很費解,“素雞的原材料是豆腐,而‘素牛肉’或者說目前走紅的‘人造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或許人造肉在製作工藝或者植物提取技術上更為先進,但從口感和健康的角度考量,應該並沒有什麼差異吧。”

現今,在杭州的許多素菜館都能吃到肉味的素菜,比如大蔬無界的“炸腐衣豆腐”可以吃出炸雞的味道;“福壽全”被譽為全素版的“佛跳牆”,其應用的基礎材料大多是豆類、菌菇,這和目前迅速躥紅的人造肉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人造肉在資本市場上有多牛我不知道,但從結果導向來看,大家不過都是在追求一種味蕾上的體驗,以素仿葷。”杭州一家素菜館的

人造肉概念能紅多久

儘管從口感或者食材健康的角度考量,人造肉和大家平時接觸的肉味素菜並沒有特別大的差異,但這並不妨礙這一新奇的概念在資本市場中迅速走紅。

五一假期後的首個交易日,在滬指暴跌5.58%、逾千股跌停的背景下,人造肉概念股絲毫不受影響,直線拉昇,成為萬綠叢中的那“一點紅”。

以人造肉概念龍頭股哈高科為例,從5月6日,也就是A股發生暴跌的那天開始,哈高科股價出現連續“一字”漲停,截至昨日,三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已達到33.33%。

不過,這家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上市公司業績卻十分慘淡,公司最新公佈的2018年年報業績淨利潤同比下降27.72%;一季報則下降44.87%,扣非淨利潤虧損494.43萬元。

至於股價暴漲的原因,顯然是受到了美股Beyond Meat的刺激。哈高科子公司及巴彥縣50萬畝大豆生產基地的現代化大豆產品深加工產業鏈,生產分離蛋白、組織蛋白、乳清蛋白、大豆纖維和營養保健食品,同時銷售大豆蛋白類產品及食品,而後者是人造肉的主要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連的股價暴漲之後,哈高科自身似乎也意識到了短期拉高炒作的風險。其在最新的投資者互動專區中表示,“根據Beyond Meat招股說明書,其產品主要原料為豌豆蛋白,且強調其產品不含大豆成分,請投資者注意區別。”

以連鎖食品企業來伊份為例,這家上海上市公司唯一能與“人造肉”扯上關係的就是公司旗下擁有蛋白素肉產品。即便這樣,來伊份也被投資者硬生生哄搶出了三個漲停板。

從事天然植物提取物研發物的萊茵生物,和“人造肉”八竿子打不著,但也被投資者追問:“據悉公司擁有植物提取技術,可以將提取植物蛋白轉化成人造肉、人造蛋,請問是否屬實,公司能否具體介紹下這個技術的具體情況以及相關的應用?”對此,萊茵生物回覆:“公司未涉及該領域,對相關情況也不瞭解。”

事實上,“人造肉”之所以如此被追捧,就在於它的產品替代空間。國盛證券研報指出,假設“人造肉”未來能夠替代全球1%的肉食消費,則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0億美元。但實際上,IPO後的Beyond Meat原始投資者紛紛拋售了手上的股票,比爾·蓋茨等投資界大佬也已退出,“人造肉第一股”的明星光環已不復存在。

杭州某券商投資顧問稱,“近期人造肉概念的炒作熱度,確實超過了許多人的想象。或許,‘人造肉’確實為解決食物困局打開了一扇窗,但素食主義者在整個市場畢竟不是主流,該業務能產生多大的市場空間也有待商榷。投資者切忌盲目炒作,使自己陷入不利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