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清照詞的用典與豪放風格,以《夏日絕句》為例

李清照以一支生花妙筆,寫盡閨中之情,寫盡相思之意,被奉為“婉約派”代表詞人。但是,她亦有全無女兒態,充滿丈夫英偉之氣,充滿勵志精神的佳作。易安詞多明白清麗,感情真摯,因而也有學者評論,易安詞少用典事 ,然考易安詞, 知此言不確。

李清照詞用典故處頗多, 其用典博採眾長、雜取諸家, 典故多來源於詩詞、雜記 、文賦、史書等, 自上古先秦之文獻至宋代之詞作均有涉及。

比如我們常常聽到的《夏日絕句》就是其中的代表。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直抒胸臆,慷慨悲壯,字裡行間透出凜凜正氣。

論李清照詞的用典與豪放風格,以《夏日絕句》為例

李清照詩詞的用典方式

在開始分析這篇文章之前,先來說說李清照詞的三種用典方式,分別為:直用,如清照《臨江仙》(庭院深深)詞之“庭院深深深幾許”即直接引於歐陽修的《蝶戀花》,可見對歐陽修的認同;還有反用。《鳳凰臺上憶吹簫》有“日上簾鉤”句,引自詩聖杜甫《落日》,杜詩云 :“落日在簾鉤 ,溪邊春事幽。”其實這種用法比較少,最多的還是化用,比如《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之“載不動許多愁” , 化用了蘇軾《虞美人》 :“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本文要提到的用典,應該也屬於這種方式,取材歷史,用於詩詞中,可謂妙哉。一起來看看。

論李清照詞的用典與豪放風格,以《夏日絕句》為例

《夏日絕句》的用典

二十字小詩,連用三個典故。

“人傑”:人中的豪傑。出於漢高祖劉邦,他曾稱讚開國功臣韓信、張良、蕭何為“人傑”。“鬼雄”:鬼中的英雄。出於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這兩句以雷霆之勢,破空而起。將那種生死不愧的英雄氣魄,將那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強力彰顯,讀之令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生”當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死”也應當氣壯山河,可歌可泣。愛國之情噴湧而出,直撼人心。

論李清照詞的用典與豪放風格,以《夏日絕句》為例

氣勢奪人,境界崇高,不愧為千古名句。然後,詩人再次用典——至死不肯過江東的霸王項羽。用項羽悲壯之舉譏諷南宋朝廷“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不思進取。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國難當頭,統治者們只顧自己逃命,不顧人民死活;國土淪喪,人民流離,朝廷卻偏居一隅,軟弱求和。李清照借失敗中表現出英雄氣概的項羽鞭撻當權者,振聾發聵,正氣浩蕩。借古諷今,用意深刻。

項羽:江蘇宿遷人,力拔山兮的蓋世英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在轟轟烈烈的推翻秦朝暴政的義軍中,項羽是一面最鮮明的旗幟。項羽以堅定的決心,堅韌的毅力,無畏的勇氣和強大的氣勢成了歷史使命的擔當。雍丘之戰,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佔領咸陽,分封諸侯。

後來楚漢相爭,劉邦也是屢戰屢敗。彭城之戰,項羽為自己的英雄人生又畫上濃重的一筆。但是,項羽的剛愎自用最後卻害得他走向失敗。

論李清照詞的用典與豪放風格,以《夏日絕句》為例

垓下被圍,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後,項羽八百精兵突破劉邦十萬重圍,漢軍派大將灌嬰率五千鐵騎緊緊追殺。渡過淮河時,八百親兵只剩下一百多人。項羽迷路了,行至沼澤,再轉向東城,這時,他的身邊只有二十八騎。無畏的項羽再次展現西楚霸王的雄風。

他威立烏騅馬上,高聲對這二十八人說:我從江東起兵至今整整八年,期間歷經戰役七十餘場,從無敗績,雄霸天下。今日被困於此,我要與敵決一死戰,我要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將奪旗,向世人證明西楚霸王的霸氣。

項羽把二十八人分為四隊同時突擊。漢將楊喜迎面而上,項羽一聲厲吼,人馬竟退出數里。這次突圍項羽殺敵百人,斬三將,敗兩將,嚇退一將。突出重圍時,僅損失兩騎

烏江岸邊,烏江亭長準備了一隻小船,請項羽速速渡江,並對他說:江東方圓數千裡,百姓數十萬,大王回江東養精蓄銳,再圖宏業。

論李清照詞的用典與豪放風格,以《夏日絕句》為例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這時,項羽才知道西楚並沒有失陷,所謂的“四面楚歌”只不過是漢軍的攻心術。西楚霸王的英雄之氣再次升騰。他悲壯地回答道:蒼天欲亡我,我為何還要渡江呢?當年,我率八千子弟渡江西下,至今無一人生還,今日縱江東父老尊我為王,我怎有臉面再面對他們。

漢軍又圍將上來。項羽把心愛的烏騅贈予烏江亭長,示身邊人全部下馬,以劍迎敵。項羽又連斬數十人,身上負傷十餘處。這時霸王已再無一兵一卒,漢軍將他重重包圍。

這時,項羽看見曾經的部下呂馬童,他大笑著對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故人嗎?今劉邦懸賞千金,封邑萬戶要我的人頭,那我就將著大好人頭奉與故人吧!”說完舉劍自刎,年僅三十一歲。項羽死後,蜂擁而上的漢軍,為爭搶霸王的人頭,互相殘殺,死傷百人。

生命的盡頭,項羽用一個壯烈的自刎,恣意嘲笑了那些所謂的勝利者。 在成王敗寇的歷史書寫中,項羽雖是一個失敗者,但是他用“不肯過江東”的壯舉,用千古不滅的豪情,為後人詮釋了兩個字——“英雄”!所以,偉大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赫然將項羽列入屬於帝王的“本紀”中,太史公視項羽為真英雄。

論李清照詞的用典與豪放風格,以《夏日絕句》為例

不是刻意用典,而是在人格精神和氣質上,我們的易安居士與英雄一脈相通,這是正氣精神與英雄之氣的使然。

靖康之亂,不但把國家一分為二,而且也把李清照的人生劈為兩段。

1128年,李清照隨丈夫趙明誠去金陵任職。路上,看到山河割裂,想著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李清照發出了“南遊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的感慨和憤嘆。在金陵,身為市長兼軍區副司令員的趙明誠在叛軍政變之時,竟然趁著月色,帶著兩個隨從棄城越牆出逃。叛亂平定。趙明誠因為臨陣脫逃被革職,於是帶著李清照與去江西置業生活。行至烏江,想起英雄項羽,想起貪生怕死的丈夫,想起苟且偷安的朝廷,李易安思緒萬千,浮想聯翩。悲憤地寫下這首《夏日絕句》。

李清照不以勝敗論英雄,欽佩、推崇、褒讚窮途末路的項羽,極富有正能量,又極富有現實意義。直指朝廷不思進取,不思抵抗的懦弱行徑,展現了深深的愛國情懷。

論李清照詞的用典與豪放風格,以《夏日絕句》為例

李清照的豪放風格

到這裡這首詩賞析也結束,藉此來談談李清照詩詞的豪放風格。其實我們也大概清楚,李清照詞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早期的幸福生活,詞風清新明麗,大膽率真;晚年孤苦伶仃,情感基調傷懷,又不失豪氣,《夏日絕句》就是最好的體現。

其實李清照鋒芒畢露,大膽解釋宋朝的腐敗懦弱不止這一篇,比如《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以安史之亂”的歷史教訓,揭露王朝的腐朽,痛批統治者。再比如《詠史》“兩漢本相繼 ,新市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以王莽篡漢的歷史,繼而突出嵇康的剛正不阿,也是借古喻今。還有《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大氣磅礴,想象豐富,意境開闊,這哪裡是婉約派,豪放如斯。再比如《題八詠樓》:“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用典故八詠樓、十四州,歌頌沈約和貫休的精神氣骨,同樣藉著諷刺南宋。

可以說,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又超出了婉約派的內核,她是全能型詞人,也可以在豪放派有一席之地。

論李清照詞的用典與豪放風格,以《夏日絕句》為例

結語

流落江南後,李清照經歷了夫死,物散,再婚,離異。在世人的冷眼與嘲諷中,孤獨的了卻殘生。晚年的李清照孤苦無依,貧病交加。但是,當她聽說自告奮勇的韓肖胄去金國打探軍情時,六十七歲李清照激動地寫下:“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烈士暮年,愛國之心尚在。這就是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李清照!

這就是李清照,“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李清照!

這就是李清照,昭昭朗朗,高山仰止的李清照!

這就是李清照,千古不朽的易安居士。

參考文獻:《全宋詞》、《論李清照詞之用典》、《李清照詩詞豪放風格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