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優點不能掩蓋缺點,王朝的標籤都是後人根據王朝特點總結和粉飾的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小編同樣不喜歡滿清,甚至對中國古代大部分封建王朝都嗤之以鼻。所以,那些單純拿明清兩朝做對比的低端“明粉”請您嘴下留情。如果您對本文有任何的不同見解歡迎評論區交流,我非常期待和您在歷史觀和思想上的求同存異。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無論是小說,演義,電視劇或是暢銷書。只要題材涉及明朝,這段霸氣的話肯定是少不了的。當然,這些的確說明了大明王朝和其他封建王朝相比獨樹一幟且值得稱讚的地方。可說實話,這些偉大的“標籤”也只是一塊遮羞布,把大明王朝見不得光的地方遮的嚴嚴實實。

好存在,但由此忘了壞,實在不應該。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當然了,你有喜歡明朝的權利,我也有不喜歡明朝的權利。如果我們是理智的成年人,求同存異思想交流過後,能達成一方面的共識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您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為什麼不喜歡明朝?因為明朝冤死的忠義之人太多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于謙本是大明忠烈,前期被大明皇帝寵幸的宦官王振欺壓,甚至一度要被處死,從王宮貴胄到士卒小吏大家都給他求情才勉強留下了一條性命。一直到大明皇帝朱祁鎮自己作,被瓦剌軍隊打敗並俘虜。于謙才得以回到朝廷整肅風氣,重整朝綱。大難臨頭,他非但沒有畏懼瓦剌兵臨北京城下的危險,也沒有強調自己的蒙冤。他的心裡只有國家,只有大明。

大明王朝在他的支撐之下,終於穩定住了局面。瓦剌軍隊撤退,國家另立新君,一切都在迴歸正軌,最後瓦剌也不得不還被俘的大明皇帝朱祁鎮。

可就在於謙想要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退隱時刻。功名沒來,屠刀先來了。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朱祁鎮奪門之變成功復位,這時另立新君的于謙自然成了千古罪人。可憐大明肱股之臣,沒有死於國家危難之間,反而死在了他自己再續的大明“盛世”之中。行刑當天的劊子手都用自殺這種手段表示對於謙的敬佩和無可奈何。也許只有他自己的《石灰吟》能替他自己說話了吧。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就是大明肱股之臣,而且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可能出現的肱股之臣越多,說明國家出現的危機更多吧。到了最後一個危機沒有人願意站出來,這個王朝也到了覆滅的時候。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大明首輔張居正和萬曆也是個例子,甚至於萬曆生前都不敢殺張居正。居然要在張居正死後偷墳掘墓來發洩情緒。可能《萬曆十五年》裡描寫的小萬曆心理活動很真實。但作為一國之君,你就是與眾不同,就是要經受朝臣的“折磨”。你掌權以後反攻倒算,把大明肱股之臣張居正屍骨都挖出來,真的讓人寒心。雖說託孤大臣大多沒有好下場,但萬曆對於張居正的報復實在心寒。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袁崇煥爭議太多,這裡只說他的名字,不說他的事蹟了。


俠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讀書人的領袖錢謙益平日裡還在教授著別人要溫良恭儉讓,要立志報國。可真到了滿清八旗禁旅兵臨城下,第一個跪在城門的就是他。反倒是他的愛妾柳如是每日經受他愛國思想的洗禮想要投湖自盡,殉國殉夫。錢謙益臨跳湖之前卻說水涼,不跳了。真是笑話。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可能八旗禁旅不來,錢謙益還是那個正人君子。可歷史沒有假設,滿清還是來了。反倒是煙花柳巷出生柳如是始終不忘國家大義。

商女不知亡國恨,錢謙益,他知道嗎?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大明這種平日裡的正人君子真的多得是,但經歷戰火考驗下來的,確實不多。反都是洪承疇這種貳臣遺臭萬年。皇帝都以為他畢竟壯烈殉國,痛哭流涕,為他進行了國葬。可時日不多,便接到了洪承疇投降滿清的消息......

還有那吳三桂把南明最後的火苗也給掐斷。這種貳臣,大明尤其的多。

這就是你們說的大明有骨氣嗎?


懶政都被你們說成政治創新,哎,愛屋及烏?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萬曆幾十年不上朝被說成政治創新,武宗皇帝荒淫無度就因為帶個武就成了賢明皇帝?嘉靖皇帝好色懶政也被說成好皇帝,哎,愛屋及烏嗎?

我理解大家喜歡明朝的心情,可是咱們得按事實說話吧。史書上明確記載的,萬曆幾十年不上朝,導致買官賣官鬻爵,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反倒某些歷史發明家看不到這些把萬曆的懶政說成是政治創新,說什麼幾十年不上朝還掌握實權。話說,你掌握軍隊,哪怕腿瘸了,攤床上了,半死不拉活了。你也一樣掌握實權。

當然了,壞歸壞,好歸好。萬曆三大徵還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抗日援朝真是值得國人尊敬的,一碼歸一碼。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正德皇帝諡號明武宗,然後就被推上了與漢武帝,漢光武帝一樣的偉大君主行列。這,真的看不懂。一個“武”字能代表什麼?按你們這麼說,齊武帝蕭賾、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齊武成帝高湛、北周武帝宇文邕這些都是一等一的明君了?

不要開玩笑了,上邊這些你認識幾個?

“武”只是動用武力,征討開發,大興土木的代號。明武宗興建豹房,每天浪費大量國家財政享受奢靡生活。打了一下北方遊牧民族游擊隊,然後死於溺水,這樣的皇帝真的堪稱“明君”嗎?

對不起,你們眼中近乎完美的大明,我真的喜歡不起來

至於首輔和內閣,只是朱元璋撤了宰相以後,後來皇帝們為了偷懶,又迫於公事繁忙的無奈想的轍。政治創新談不上,政治鬥爭倒是十分優秀,參考後來的東林黨和閹黨黨爭。

(已與維權騎士簽約,非法轉載和抄襲所帶來的法律責任由侵權者承擔。若文章不是歷史挺好玩發佈請您舉報為抄襲,感謝您對版權事業作出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