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人,切忌肝氣鬱結!《黃帝內經》手把手教你疏肝解鬱!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承受著這樣那樣的壓力,有些人可以很好地舒緩這些壓力,也有些人卻整天悶悶不樂,心裡有股氣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其實這就是肝氣鬱結的情況!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必將傷害我們的身體!那麼,肝氣不順暢我們應該如何調理呢?《黃帝內經》:“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在人體內主要起到調暢氣機和調節精神情志的作用。因此,肝對情志影響最大,防癌當重“肝”。

養生之人,切忌肝氣鬱結!《黃帝內經》手把手教你疏肝解鬱!

一,中醫上是怎麼解釋肝氣鬱結的起因呢?

中醫認為,肝的屬性是“木”,木是喜歡蒸發氧氣,發散疏洩的,所以如果發怒就會肝旺,如果憂慮就會肝鬱,體內的氣就不能發洩出來,就會引發失眠、偏頭痛、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乳腺增生、抑鬱症等疾病。發生肝鬱的情況,多屬於中醫氣鬱體質。繼三月陽光充足,草木繁榮,人體內肝氣也會隨著環境而改變,此時是疏肝氣解肝鬱養肝血最好的時節。應用中醫各種治法,調治肝氣鬱滯,可謂事半功倍矣。

二,有哪些具體變現?

肝氣鬱結的6大症狀

1. 抑鬱

肝臟氣機鬱結滯留在體內,不好的情緒也會積存在心裡,壓制久了還容易情緒失控。另一方面,由於肝鬱得不到紓解,也會使人變得越來越多疑、焦慮、煩躁不安。

2. 失眠多夢

肝鬱者很容易有入睡難、易驚醒、多夢等情況,嚴重時可能發展為睡眠障礙。就算睡眠時間充足,仍然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而休息不好反過來也會加重肝臟負擔。

3. 脾胃失調

心情不好的人經常胃口也不好,即肝氣鬱結影響了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脾胃失調的症狀。肝氣不疏洩,我們就無法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營養,所以肝鬱者大多體型消瘦或有體重減輕現象,自身免疫力也隨之降低。

4. 胸口發悶,兩肋疼痛

養生之人,切忌肝氣鬱結!《黃帝內經》手把手教你疏肝解鬱!

肝臟位於胸脅部位,肝氣鬱結容易導致氣滯血瘀,可能引起胸脅脹痛、呃逆、噁心等不良反應。肝鬱者為了緩解胸脅脹滿,才會下意識地不停嘆氣,但還是治標不治本。

5. 面色無華

肝鬱表現在舌象上就是唇色淡、舌苔薄白,顯得氣色不足、面容黯淡。如果肝鬱減弱了肝臟功能,可能還會有貧血的症狀。

養生之人,切忌肝氣鬱結!《黃帝內經》手把手教你疏肝解鬱!

6. 睏倦乏力

肝氣瘀滯會讓人感覺睏倦乏力、精力不濟,整天都昏昏欲睡、反應遲鈍。特別是老年人,肝氣鬱結還會加速大腦老化,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風險。

養生之人,切忌肝氣鬱結!《黃帝內經》手把手教你疏肝解鬱!

⑤舌苔薄白肝鬱表現在舌象上就是唇色淡、舌苔薄白,顯得氣色不足、面容黯淡

。如果肝鬱減弱了肝臟功能,可能還會有貧血的症狀。

那麼,這種肝氣不舒,會導致什麼疾病呢?

來講講危害吧!

首先,肝氣瘀滯,會導致肝臟的受傷。

中醫講的肝,是指一個系統,包括藏血、疏洩等功能。情緒不佳,肝氣不舒,對肝臟這個臟器本身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此我們在調理肝病的時候,看到患者肝氣不舒,也是要疏肝理氣的。

而對於中醫的肝經的問題,比如藏血功能,也會影響比較大的,甚至連肝經的循行部位出了問題,我們都會尋根溯源,來疏理肝氣。因此女性如果出現生殖系統的問題,我們也會想到是否肝氣不舒,因為肝經“繞陰器”,女子胞宮的很多問題,與肝氣不舒相關

養生之人,切忌肝氣鬱結!《黃帝內經》手把手教你疏肝解鬱!

然後,肝氣不舒,肝木化火,會導致肺系統的紊亂。

因為肝五行屬木,肺五行屬金,如果肝火太大,會木火刑金,也就是說,肝火會把肺金給融化了。

所以,嚴重的女性的肺系的疾病,往往裡面都有情緒不佳的影子在裡面的。

比如,有的婦女長期清晨早醒,凌晨四點五點就醒了,之前本來是正常睡眠的,六七點醒,現在莫名其妙地早醒了,往往檢查她的肝肺系統,究其原因,在早醒之前,都是家裡有了巨大的變動,比如情感的重大的創傷等等。

一般男性的抗壓性強些,女性更容易被情緒所傷,所以古人講“情深不壽”是對的。

養生之人,切忌肝氣鬱結!《黃帝內經》手把手教你疏肝解鬱!

肝氣不舒,還會引起脾胃的問題。

其實嚴格地說,脾胃的問題,多數會與情緒不佳有關的,因為肝屬木,脾胃屬土,木克土。所以,當肝氣不舒的時候,就會肝氣橫逆克脾土。這是中醫裡面一個非常著名的模型。

中醫所講的脾胃,其實泛指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當肝氣不舒的時候連腸道都會出各種問題的。

所以,我們的各種胃病,往往與情緒相關。有的女士一生氣,立刻就犯胃病,這叫肝脾不和,必須疏肝理氣,同時調補脾胃才行。

養生之人,切忌肝氣鬱結!《黃帝內經》手把手教你疏肝解鬱!

而心臟系統,更容易受情緒的影響。

心屬火,肝屬木,如果肝火太旺,則心火必然跟著受到牽連。所以,肝氣不舒之人,會感覺自己心悸,胸悶。如果遇到自述自己心臟有問題的人,一旦看到舌型是尖尖的,就一定疏肝瀉火,這樣,心臟的問題反而解決了,這叫“釜底抽薪”。

這樣看來,大家是不是覺得情緒不佳,簡直太可怕了?

我覺得這就像是一個冰山,露在水上面的,只是一個小的病症,但是,在水下面的,是巨大的,令人恐懼的情緒失調。

具體怎麼做?《黃帝內經》裡面講過:“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我覺得方向應該以調暢肝氣為主。莫忘扶正重視疏肝,肝調則身體通暢,疏肝解鬱,輔助以活血化瘀,以調理肝氣為主,兼顧其他臟腑,調脾和胃等。

養生之人,切忌肝氣鬱結!《黃帝內經》手把手教你疏肝解鬱!

小結一下

中醫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鬱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症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