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汉代碑刻与摩崖的气息——书法家自评隶书展入展作品

■常 猛

笔:农耕笔庄兼毫

墨:红星墨液+墨条

纸:粉彩纸

砚:端砚

近两年,我投稿中国书协的专项展以草书为主,偶尔用隶书投一些其他征稿,如历代名人咏成都书法展和孔孟之乡汉碑行书法展就是隶书入展。全国第四届隶书展截稿前两个月,我每天拿出大量的时间来临习《石门颂》和《张迁碑》,感悟汉代碑刻与摩崖的气息。

感悟汉代碑刻与摩崖的气息——书法家自评隶书展入展作品

入展作品

一、准备阶段

隶书是一个庞大的书法体系,包括碑刻、摩崖、简帛书等,由篆书演变而来,到西汉后期形成了成熟隶书。因此,学习隶书要通篆法,这样字形才能高古。当下展览创作中大字隶书较弱,此次投稿我决定从大字隶书入手。以前临摹汉代摩崖较多,但不够精,此次展览的作品我决定取法要精,从《石门颂》与《张迁碑》吸取营养。除了临摹学习之外,还走出书房,去泰安访《张迁碑》,更好地感悟古人的气息。

感悟汉代碑刻与摩崖的气息——书法家自评隶书展入展作品

二、打造作品

隶书作品入古最重要,只有入古方能出新,入古最重要的价值是得古意,古意是对古人作品悉心临习和感悟中得来的。在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完整的一段。通过查阅隶书字典先确定每个字的规范写法,避免使用异体字,更不能有错别字。

在章法的处理上,我一开始选择的是两块拼接而成,中间用一条白色宣纸间隔开,后来发现多余,把通篇的气息给打乱了。作品纸张要求不能超过六尺整张,对于大字隶书,想在六尺整张的宣纸上表达出正大气象很难。最后干脆自然书写,落款处用两行小字行草书,与正文的大字隶书形成对比,效果更好。在字形的处理上,没有过分变形,尽量保持每个字的原状。用笔上强化一些绞转与提按,使得作品更老辣、古朴些。

感悟汉代碑刻与摩崖的气息——书法家自评隶书展入展作品

三、展后思考

书法是情感的记录与表达,对于书法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过程。全国第四届隶书展开幕时,我到展览现场学习参观,收获很大。此次展览中的作品风格取法丰富,形式多样。每件作品都值得考究,特别是很多优秀作品,在用纸、章法、形式等多方面都别具匠心、非常巧妙。很多优秀作品在内容上是自作诗文,并且落款与题跋充分显示出其文学素养,为作品增色不少。

董其昌道:“字须熟后生。”由熟返生大概是每一个书家必须攻克的难题。书家要形成个性、风骨,必须要“生”。由熟返生不仅是书家技法的积累、文化内涵的充实,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生活阅历的增长。书法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同时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要避免匠气、习气、俗气。

感悟汉代碑刻与摩崖的气息——书法家自评隶书展入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