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藥物的出現,讓這些癌症變為了“慢性病”

世界上關於癌症的研究是如此的龐雜,就像是人類征服大自然的進程,雖然困難重重,但是還是取得了很多成果。今天就來說一說,靶向治療。

如果癌症細胞就像是靶子,藥物就像是子彈。藥物只傷害癌細胞,對正常細胞視而不見,那該多好啊!

靶向藥物的出現,讓這些癌症變為了“慢性病”

別說,還真有一類藥物,被稱之為靶向抗腫瘤藥。用靶向藥治療癌症,被稱為靶向治療。從1997年第一個靶向藥物上市以來,針對不同分子靶點的靶向藥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於是,我們不禁要問:

腫瘤的靶向治療現已是腫瘤治療藥物中的一個大類,歸屬其門下的藥物日新月異。今天,拿第一個上市的小分子腫瘤靶向藥——吉非替尼來說事兒。

在靶向治療出現之前,腫瘤治療手段包括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

前面也說了,化學治療,也就是化療,對正常的增殖細胞也會有部分損傷。原因很正常:腫瘤細胞在增殖,正常細胞也會增殖,化療藥針對的多是增殖過程,不論是小麥還是雜草,一併都割斷了事。

如此簡單粗暴,正常細胞只能淚兩行了。

提到了細胞,在這裡先插一句:人體的細胞也會“說話”,但是他們說話的方式不是發出聲音,而是在基因的控制下,裝配出的蛋白質或多肽(這個過程被稱為“表達”),可以用來在細胞間進行信息傳遞,調節免疫功能,調控細胞生長、分化、凋亡等。這些蛋白質或多肽,我們稱之為細胞因子。

細胞因子的分類很多,作用也是五花八門,複雜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門語言。

這其中,有一種細胞因子,叫做生長因子。

如果講人體細胞的增殖過程比喻成為蓋房子,那麼這個生長因子,就像是工地上的監工,專門用來刺激細胞進行增殖和分化。其中,表皮生長因子(EGF)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生長因子。

沒錯,表皮生長因子沒有那麼智能,它監工的對象,既包括正常細胞,也會是腫瘤細胞。

光有催人幹活的監工,沒有聽候指令的建築工人,房子照樣沒有辦法蓋起來。這些“聽信兒”幹活的建築工人,我們稱之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在平常的日子裡,細胞上的“建築工人”聽從監工的指令,有活就正常幹活,沒活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動作。所以對於人體細胞來說,絕大部分時間,就是老老實實地那麼待著,既不生長也不增殖。

但是,唉,總有那麼幾個細胞,由於種種原因,不願意那麼安分,朝著癌變的歧途走去……

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消滅絕大部分這樣的異類分子。極個別的癌細胞逃過了免疫系統的監視,最終發展成為惡性腫瘤。

靶向藥物的出現,讓這些癌症變為了“慢性病”

但是在部分患者(注意,部分患者,不是所有的腫瘤患者!)的腫瘤細胞,會存在有一種變異。這種變異的結果是,細胞上面,會有很多的“建築工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建築工人“蓋房子”是一把好手,但是蓋得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現在的研究證明,這些受體的過度表達與腫瘤的發生、發展都有密切相關,同時還與腫瘤的淋巴結轉移,以及化療藥物的耐藥都有關係。

總之,這些細胞因子受體的過度表達,在腫瘤細胞的增殖、粘著。侵襲等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腫瘤靶向治療藥物中的一種,它們打的“靶”,就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我們稱之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靶向藥物是怎麼發揮抗腫瘤作用的?

那還得繼續說“建築工人”和“監工”的事兒。

腫瘤細胞上的“建築工人”們在“監工”的監視下,愉快地蓋著房子。持續幹活是一件很耗體力的事情,到最後誰都會累會拒絕加班。怎麼辦?這個時候,酪氨酸激酶的出現,改變了工地上的生產氛圍。

酪氨酸激酶作為一種酶,其作用是活化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活化的後果,除了讓它們持續不斷地幹活、蓋房子,還賦予了它們精神的力量。

酪氨酸激酶手裡有一份用來對錶皮生長因子受體說的“激勵文檔”,具體的文案可能是這樣的:

“你們不要只顧著悶頭上班,只會幹活是不可能實現人生價值的,是沒有靈魂的工作,一定要將自己的聲音傳播出去!目的是什麼?是要佔領更多的市場,是要樹立行業裡的標杆,是要做能夠奪人性命的癌細胞!”

靶向藥物的出現,讓這些癌症變為了“慢性病”

很魔幻的號召。直到,酪氨酸激酶遇見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基本原理可以分成兩步。

第一步:“依偎”在酪氨酸激酶身邊:“親愛的,我來了。”

第二部:把酪氨酸激酶的嘴給捂上:“你可吵死我了,快閉嘴吧你!”

酪氨酸激酶閉上了嘴,“建築工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沒有了幹勁,甚至有了把房子給拆掉的念頭。

於是,腫瘤細胞掉頭進入到凋亡通道,漸次消失……

靶向藥物的出現,讓這些癌症變為了“慢性病”

是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可以用上靶向治療藥物?

並不是!

前文也說了,EGFR的異常表達,並不是在所有的腫瘤細胞上都會存在。拿非小細胞肺癌來說吧,在亞洲人群中,大約有50%的非小細胞癌患者有EGFR突變。同時女性比男性比例高,中青年比老年比例高,不吸菸的比吸菸的比例高。

對於某個個體來說,怎樣才能知道有沒有EGFR的突變呢?

前面說了,EGFR作為一種細胞因子,其本質是蛋白質。既然是蛋白質,那麼就有相應的基因進行表達。如果在腫瘤上能夠找到相對應的基因片段存在,就可以認為,該患者具有相應的基因突變,可以嘗試利用利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

重點提一句:EGFR,只是眾多靶向治療藥物的靶點之一。除了EGFR,還有十幾種不同的基因突變,和癌症的發生、驅動相關。每一種基因突變,都是癌症靶向治療的研究方向,不同癌症、不同種族、不同的遺傳背景的人群,基因檢測的結果都不盡相同,同時也意味著,可能有針對某一個個體的治療方案的存在。

這種癌症治療理念,也是和所謂的“精準醫學”的理念是相統一的。

靶向藥物的出現,讓這些癌症變為了“慢性病”

某醫院的部分“替尼”類抗腫瘤藥。可見可選擇性越來越廣泛。本文作者攝

如何用一句話評價靶向治療藥物的應用?

靶向藥物的出現,使得很多癌症從一種“絕症”,變成了“慢性病”。

所以,請永遠都不要放棄希望!


參考文獻:

[1]李鋇.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預測及相關基礎研究[D].中南大學,2010:1-9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