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沒有30萬以上幹船塢!原因?

俄羅斯沒有30萬以上幹船塢!原因?

俄羅斯海軍目前又提出要在2023年以前完成一艘7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的設計。並計劃在2025年前開始建造。注意這是明確說在4年以後才完成設計,至於什麼時候下水則乾脆沒有預測。有人說若按照過去俄海軍的計劃,到今天應該至少裝備6艘新航母了,結果一艘都不見影子。這次好歹說的還靠譜點,沒有再上來就說什麼9萬噸的暴風級,減少了2萬噸到7萬噸的級別。但問題是現在僅有的一艘6萬噸級的庫艦還沒地方維修,北極的船廠準備用2年的時間,強行把2個10萬噸級的小型幹船塢拆成一個,而且還要加長。這兩個幹船塢過去在蘇聯時代是生產核潛艇的。擴建一個船塢就要用2年,對當今的俄羅斯的造船工業,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不僅僅是俄羅斯,就是在前蘇聯時代,國土總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蘇聯,居然也是沒有一個超過30萬噸的幹船塢的!

要想容納6萬噸以上的中大型航母,因為同時有外飄大甲板和深吃水,幹船塢就必須至少有30萬噸,建造10萬噸以上的超級航母,甚至需要50萬噸級別,而且深度在14米以上的超級大船塢。這點上俄方即使把當前的2個小船塢強行合併後也達不到。蘇聯時代紅海軍的所有大於4萬噸的載機巡洋艦,都在黑海邊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生產,但是該船廠同樣沒有30萬噸級別的幹船塢。包括庫艦和001的前身,都是在傾斜船臺上建造的。從前蘇聯一直到今天的俄羅斯一直都沒有大船塢。首先一個原因,就在於蘇俄一直沒有現代船運大發展的時代機遇。從沙俄時代一直到前蘇聯,領土雖然廣大,但是大部分北方沿海都是冰海,人煙稀少,港口也不多,海運業並不發達。雖然從沙俄時代就拼命打通出海口。但是強行奪來的出海口,都是被嚴重封閉的內海。

俄羅斯沒有30萬以上幹船塢!原因?

條件最好的暖水黑海,外圍還被土耳其海峽給半堵住。也過不了十萬噸以上的大船。而從沙俄到蘇聯,對外貿易都一般般。蘇聯內部資源豐富,石油也不缺,因此既不需要30萬以上的超級油輪。也不需要40萬噸的超級礦石船,更沒有大量自建10萬噸以上級別高速集裝箱班輪的需求。蘇聯時代對外貿易的自造船舶,5萬噸以下已經足夠了。而海軍載機大艦到上世紀70年代才剛剛起步,結果沒造幾艘,蘇聯本身就沒了。總之自然條件和歷史機遇,都沒有推動在蘇聯國土上建造30萬噸和以上級別的超級幹船塢。這種中國人發明的海工利器,只有在當代批量建造超級大海船和超級海洋工程平臺的時候,才顯露出絕對的優勢。

實際上就算美弟的本國造船也沒有趕上大造30萬噸以上大船的時代,因此他家的超級船塢,全國也只有在紐波特紐斯有2個,若沒有這2個50萬噸級的船塢,美弟的航母也沒地方建造和修理。

另外一點,則在於建造30萬噸以上級別的幹船塢,造價驚人,動輒投入幾十億。而俄羅斯時代海運同樣不發達,僅僅為了維護一艘老航母而專門建造一個新船塢,俄羅斯方面可能覺得不划算,直到唯一的浮船塢出事,才被迫準備趕鴨子上架。大型幹船塢的三面接陸一面臨水,其基本組成部分為塢口、塢室和塢首。塢口用於進出船舶,設有擋水塢門,船塢的排灌水設備常建在塢口兩側的塢墩中。塢首和塢室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分重力式、錨碇式和減壓排水式等類型。結構和類型的選擇,主要是根據地基條件,考慮如何處理地下水作用在塢底板上的浮托力問題。

俄羅斯沒有30萬以上幹船塢!原因?

各種類型各有相應的處理辦法。重力式船塢是利用鋼筋混凝土塢體的自重抵禦水的浮托力,早先的船塢多是這種形式。錨碇式船塢是利用打設在塢底板下良好地基內的錨碇結構抵禦水的浮托力,一般用於摩阻力大的土中。減壓排水式船塢是利用排水管道系統排出塢底板下的地下水,從而消除或減少水浮托力。換句話說,30萬噸到50萬噸的超級大塢如果偷工減料,就有可能被地下水像船一樣頂出地面!俄羅斯大部分國土緯度太高,地下往往有多年凍土,冬季漫長冰凍嚴重,因此建造超級幹船塢面臨的地下水浮力和結冰膨脹破壞比中緯度地區嚴重的多。因此即使強行擴建出一個大型船塢,其安全性和利用效率仍然需要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