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蛾子”来袭!四川全面狙击,打响“虫口夺粮”战役

//sichuan.scol.com.cn/img/file/20190513/20190513130556_4259.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樊邦平 文/图)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全球预警9个月后,5月8日,原产美洲的害虫草地贪夜蛾在西昌市礼周镇被发现并证实,四川成为该蛾侵入中国之后的第七个虫害发生省,截至5月13日,中国已有13个省(区、市)遭受虫害。

5月13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西昌召开全省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现场培训会,明确草地贪夜蛾已在四川定殖为害,并宣布启动应急工作,全面打响“虫口夺粮”战役。

视频|“妖蛾子”来袭!四川全面狙击,打响“虫口夺粮”战役

“妖蛾子”来袭

尽管早有预料,但没想到它还是来了。

5月8日,西昌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陈耕收到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关于草地贪夜蛾样本的确认信息。

5月7日7时,西昌市礼周镇街村村七组村民刘国荣像往常一样到自家的1.5亩玉米地中“巡视”,在新安装的诱捕器中发现了一只灰色的蛾子,粗眼看,这只蛾子和以往的蛾类害虫并无差别,拿不准的刘国荣拍下照片并传给了陈耕。

早已“打了预防针”的西昌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将照片立即传到了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5月8日,经专家确认,这只被抓住的飞蛾正是当前肆虐我国南方多地的世界十大植物害虫——草地贪夜蛾。

西昌成为四川首个草地贪夜蛾发现地。

5月8日上午,陈耕带领3名植保站工作人员赶到到刘国荣的玉米地,并以此为中心,查看了周边30余亩地,发现1/10的玉米已有虫害痕迹,部分玉米心和嫩叶已被啃噬。

5月9日,与西昌直线距离300公里外的合江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税静也收到深圳专业检测机构的通知,此前当地村民在水稻中发现的幼虫经基因检测,确定为草地贪夜蛾幼虫。

至此,这一原产美洲的飞蛾已迁入四川,并定殖为害。

草地贪夜蛾,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1月在非洲首次发现,2年时间遍及非洲44个国家,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全球预警。

该蛾孵化的幼虫喜食玉米、甘蔗、高粱、马铃薯等80多种植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

该蛾繁殖能力远超当前玉米的头号害虫玉米螟,成蛾每晚可飞行100公里,几天时间便可覆盖全川,且具备繁殖倍数高,孵化的幼虫暴食危害重等特点,因此防治压力巨大,一旦大面积发生,虫害形势将极为严峻。

1月25日,我国云南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至4月底该省90%以上的县被覆盖,贵州发生的县也达到17个,该蛾目前已在我国华南、西南和江南大部地区产生危害。#SplitPageHere#

视频|“妖蛾子”来袭!四川全面狙击,打响“虫口夺粮”战役

如何捕杀?赶早赶晚杀幼虫最有效果

“看,就是它,食量巨大,传播快,对玉米的危害远远超过其它害虫”。

5月12日下午,在刘国荣的玉米地里,陈耕拨开一株玉米的叶子,在玉米中心抓住一只正在啃噬嫩叶的虫子,金身黑纹,有吸管大小,长约3厘米,属于4-5龄段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

基于对该虫侵入线路的研判以及国家农业农村部的预警,4月底,四川省农业农村植保站开始部署监测工作,重点在靠近云南、贵州的凉山、攀枝花、泸州、宜宾、乐山等5个市(州)39个高风险县(市、区)设置了性诱监测点585个,并组织市县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田间调查。

刘国荣是兼职监测员,他家的玉米地便是监测点之一。

截至5月12日,作为四川首发地的西昌市,已有1万余亩玉米地不同程度地发现幼虫啃噬痕迹。

视频|“妖蛾子”来袭!四川全面狙击,打响“虫口夺粮”战役

目前,当地植保部门已开展技术宣传,植保专家已奔赴田间指导农民,发现的虫害已得到有效控制。

专家介绍,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来自它的幼虫。

幼虫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穂的正常发育。

公开资料显示,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周最长可到90天,最短在30天左右,气温越高周期越短,一只蛾的生长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该蛾的幼虫分为6个龄段,最佳杀虫时机为3龄段之前,即幼虫的长不超过1厘米时,在清晨和傍晚为用药的最佳时期,如果幼虫超过了1厘米,就要加大用药量。

作为该蛾最早发现地,西昌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已率先启动防控工作。

“每天都要派出好几人下田,指导农民科学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控三种办法。”陈耕介绍,生物防治即通过安装性诱器来捕杀成虫,针对小龄幼虫则用生物农药,但这种办法效果慢,要几天后才能杀死幼虫,面对大龄幼虫,则采取用化学药剂。

陈耕告诉记者,按照国家和省级植保部门的指导办法来做,通过这几天的化学防控,他们发现,在西昌地区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农药来杀幼虫,效果最好。

视频|“妖蛾子”来袭!四川全面狙击,打响“虫口夺粮”战役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也推荐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芽孢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

专家介绍,如果虫害较重,如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也可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

“由于是外来物种,该蛾繁衍能力强,迁飞扩散快,几乎没有天敌。”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院刘旭表示,这种蛾与普通的蛾差别不大,非专业人士难以辨别,在作物上的幼虫又因为具有隐秘性,很难被发现,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监测,明确害虫身份,然后再抓住时机,施药杀虫。

“但也要注意,如果长期大量施用同一种药物,害虫会极易对该类药物产生抗性,如果产生抗性,那么药物将失去效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李晓认为,在施药时要注意多种药物交替施用。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姜玉英表示,由于是外来物种,它的习性和规律还没摸透,如果大规模繁殖,现有的监测防控技术要做适当调整完善。#SplitPageHere#

视频|“妖蛾子”来袭!四川全面狙击,打响“虫口夺粮”战役

全面狙击贪夜蛾 四川启动应急防控工作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玉米、马铃薯是主要粮食作物,高粱是川酒产业的重要原料,而这些作物都是草地贪夜蛾最喜欢取食的植物,一旦该蛾大量迁入,将对我省粮食生产和川酒产业构成巨大威胁。”5月13日,在全省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现场培训会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党委书记肖小余提醒,尽管该蛾目前在四川是零星发生,但由于其生长传播特性和当前农作物生长情况,该蛾在川即将进入高风险传播期,云南3个月便覆盖了97%的县,四川各地必须做好防控准备,引起足够重视。

培训会上,来自凉山、攀枝花、泸州和宜宾四市(州)的植保站工作人员接受了技术知识培训,会上印发了《四川省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方案(试行)》,宣布启动“虫口夺粮”战役。

怎么防控?

肖小余介绍,一是及时报告,二是加强监测,三是应急防控,一旦发现疑似虫源,必须立即上报四川农业农村厅,一旦专家鉴定确认,第一时间报告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各地要采取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灯下监测与性诱监测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迁入和发生情况;一旦该虫迁入为害,四川省植保系统将立即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统防统治,将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目前四川省已下达6000余万元的救灾资金,各地可在这笔经费中安排使用草地贪夜蛾防控经费,更多的专项费用也正在争取当中。

“四川现有10余中外来入侵害虫,现有的虫害防控体系能应对草地贪夜蛾。”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站长尹勇介绍,四川现有65个重点测报站和800个测报点,专业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600余支,现在已有可防可治的药剂,一旦发现虫害,可迅速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作战。

下一步,四川省植系统将在凉山、攀枝花、泸州、宜宾等高风险地区,组织专业队伍,整建制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川中、川西等潜在发生区,对重点作物开展普查,一旦发现虫情及时控制,在其他地区开展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

业内人士提醒,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是当前最好的防控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