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蛾子”入川!成虫可夜行百公里 农业部门已开展监测

5月7日,四川省西昌市礼周镇街村一玉米地里,刘国荣像往常一样巡视自家田地,却无意在诱捕器中发现了一只灰蛾。

经专家确认,该蛾正是当前肆虐我国南方多地的世界十大植物害虫——草地贪夜蛾。而西昌,也成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全球预警9个月后,四川出现并证实的首个入侵案例,四川成为该蛾侵入中国之后的第七个虫害发生省。

为在“虫口”夺粮,5月13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西昌召开全省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现场培训会,截至目前为止,6000余万元救灾资金已下达到位,用于防控该高危害虫。

当天,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全球预警9个月后,原产美洲的害虫草地贪夜蛾在西昌市礼周镇被发现并证实。与此同时,与西昌直线距离300公里外的合江县也接到了相关通知,此前当地村民在水稻中发现的幼虫确定为草地贪夜蛾幼虫。至此,这一原产美洲的飞蛾已迁入四川,并定殖为害。截至5月13日,中国已有13个省(区、市)遭受虫害。

据了解,该蛾繁殖能力强,成蛾每晚可飞行100公里,几天时间便可覆盖全川,且繁殖倍数高,孵化的幼虫暴食危害重,喜啃食玉米、甘蔗、高粱、马铃薯等80多种植物。

四川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玉米、马铃薯都是主要粮食作物,一旦该蛾大量迁入,将对全省粮食生产构成巨大威胁。因此,紧急应急防控迫在眉睫。

据西昌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陈耕介绍,目前当地植保部门已开展技术宣传,植保专家已奔赴田间指导农民。经专家确认,该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来自它的幼虫,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监测,明确害虫身份,然后再抓住时机,施药杀虫。

对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党委书记肖小余提醒,一旦发现疑似虫源,必须立即上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一旦专家鉴定确认,第一时间报告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随后,将有专家队伍下田指导,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控三种办法进行防治。

按照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芽孢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都是较好的喷施农药。如果虫害较重,如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也可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

“但也要注意,如果长期大量施用同一种药物,害虫会极易对该类药物产生抗性,如果产生抗性,那么药物将失去效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李晓介绍,在施药时要注意多种药物交替施用。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川省已下达6000余万元的救灾资金,各地可在这笔经费中安排使用草地贪夜蛾防控经费。下一步,四川省植保系统将在凉山、攀枝花、泸州、宜宾等高风险地区,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新闻链接

草地贪夜蛾,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1月在非洲首次发现,2年时间遍及非洲44个国家,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全球预警。

该蛾孵化的幼虫喜食玉米、甘蔗、高粱、马铃薯等80多种植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

1月25日,我国云南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至4月底该省90%以上的县被覆盖,贵州发生的县也达到17个,该蛾目前已在我国华南、西南和江南大部地区产生危害。

封面新闻记者 韩雨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