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院急诊科ECMO 成为击退死神的医疗“硬科技”

西安交大二附院急诊科近年成功开展了基于急诊ICU监护病房的ECMO救治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ECMO被称为击退死神的,成为坚守生死的最后一道防线。

医疗“硬科技” 为生命赢得抢救时间

西安交大二附院急诊科ECMO 成为击退死神的医疗“硬科技”

2017年12月,一名43岁男性患者因双肺感染并呼吸衰竭急诊入住交大二附院急诊ICU。经抗感染、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等治疗病情仍进一步恶化,肺部病变致使弥散换气功能障碍,科主任裴红红教授、副主任张正良副教授等ECMO专家团队立即启动科室ECMO治疗程序。医护团队与患者一起,与死神赛跑,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各项准备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启用膜肺!”随着一声指令的下达,暗黑的血液从患者股静脉引流至体外,经过膜肺的氧合后转变为鲜红色,源源不断地流入患者体内;动态监测的血氧饱和度也由20%左右向上攀升,逐渐达到80%以上,所有医护人员才轻轻舒了一口气:患者暂时安全了!经过医护人员进一步的系统治疗,患者转危为安,最终康复出院。据了解,此类急症患者死亡率高达80%,通过使用ECMO技术后,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

体外膜肺氧合(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技术,是走出手术室的体外呼吸循环生命支持技术,它代表了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ECMO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氧合后再泵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器官组织氧供,交大二附院急诊科ECMO技术的创新开展,使许多例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

ECMO治疗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成功上机只是第一步,后续需要密切的观察、监测和调整各项治疗方案,而后续工作的微小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为此,从上机开始,ECMO医护团队就排出了专门的应急排班表,小组人员24小时轮流守护患者的安全;治疗期间,治疗团队更是面临患者镇痛镇静、呼吸机管理、凝血与抗凝、抗感染、液体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但依托既往成功救治的经验,及兄弟科室的共同努力,患者成功带机1周后各项指标有所好转,胸部X片也提示双肺情况有所改善,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力度也逐渐下调。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进一步改善,并顺利脱机康复出院。

ECMO院内转运模拟演练 提升救治水平

西安交大二附院急诊科ECMO 成为击退死神的医疗“硬科技”

近年来,二附院急诊科成功开展了基于急诊ICU监护病房的ECMO救治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在院内乃至院外随时都可能出现病情的急骤进展,患者可能无法具备转运至急诊ICU后再行ECMO救治的条件。因此,积极开展院内院外危重症患者ECMO上机、然后转运至急诊ICU继续治疗,对于拓展ECMO技术、提升二附院对于危重症患者转运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1月,急诊科按照“EICU—CT室—120急救—EICU”路线进行转运演练。ECMO小组组织全员对转运过程中的所有细节进行反馈、分析,结合演练结果对原有转运流程进行补充、修订。开展ECMO转运不仅医务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对医疗资源调配、部门协作等方面要求极高,是多科室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的体现,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ECMO院内转运模拟演练,团队在ECMO救治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为后续开展院内外ECMO上机、远程转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ECMO“硬核”技术 重启患者生还希望

西安交大二附院急诊科ECMO 成为击退死神的医疗“硬科技”

ECMO被称为击退死神的医疗“黑科技”、“硬科技”,急诊科主任裴红红介绍说: 交大二附院急诊科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少数能开展ECMO技术的急诊科之一,通过院内急救、急诊ICU,一体化救治将最大程度缩短救治延误时间、改善治疗效果;ECMO也是急诊ICU的保命法宝之一,是科室十八班武艺中的核心技术,通过将患者体内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回流至患者静脉或动脉,构成了VV ECMO和VA ECMO两种基本模式,可完全或大部分替代患者肺脏、心脏功能,是为各种急性起病、危及生命、而临床具有可逆性的疾病或等待进行心肺移植、及作为供体提供器官患者进行心肺功能替代治疗的有效办法,也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综合实力体现的核心技术。

交大二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张正良对这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释:ECMO虽然能够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和肺脏功能,从而起到关键时刻挽救生命、争取进一步治疗机会的作用。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ECMO本身并不起到治疗作用,而只是为机体生命的存在提供机会,临时性替代人体心脏和肺脏,而病人能够得到最终救治,还取决于病人的原发疾病。任何循环、呼吸功能衰竭,心、肺病变可逆转(有可治疗的诊断学依据),或通过ECMO辅助,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的患者。因此,对于存在心肺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ECMO而使其存活,但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是采用ECMO的适应者。

据了解,近年来, 急诊科逐渐建立并完善了ECMO团队建设,已多次开展ECMO技术,进一步展现了该医院作为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整体实力和良好的医院文化,为后续开展ECMO救治、甚至为手术患者进行ECMO护航治疗奠定了基础。目前,ECMO技术已涉及到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危重症病人的转运、心脏移植等多个领域,对于呼吸科、心内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心外科、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间等可逆的心肺功能危重患者可以提供强有力的心肺脏器功能支持,为脏器修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西安交大二附院急诊科团队在封英群、乔义超、杜立峰、李丽君、裴红红等几任科主任的带领下,2010年成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陕西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科室设置急诊抢救间、急诊观察室、急诊普通病房、急诊ICU四大功能区域,开展了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安置术、PICCO监测、肺动脉压监测、IABP、血液净化等技术, 特别是ECMO技术等这些“硬核”医疗科技为交大二附院提高对危急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给医生赢得抢救时间,给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