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Uber、Lyft上市皆市值縮水,滴滴還能靠上市“救命”嗎?

成立10年後,Uber在上週五登陸紐交所,最終跌破發行價。

無敵有偶,同為網約車上市股的Lyft也在當日下跌6%,目前離發行價格已跌去近三分之一的市值。

Lyft和Uber先後實施上市,最終都遭遇市值縮水的窘境,外界似乎只能將期待的目光如“擊鼓傳花”般放在了滴滴身上。

那麼,作為國內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滴滴如何才能才能活下去,它還敢依靠上市來融資“救命”嗎?並且,若是真的要選擇上市救市這條路,滴滴還要解決哪些問題?

網約車Uber、Lyft上市皆市值縮水,滴滴還能靠上市“救命”嗎?

“手持一個武器”的滴滴,虧損仍在加劇

據精選君瞭解,滴滴去年虧損總額高達109億美元,而uber去年的營收也才僅有113億美元。

滴滴和Uber的核心模式大體相同,都是“共享出行”,也就是典型的“C2C模式”—— 通過互聯網連接需求端和供應端,進而獲取和保留用戶完成流量的變現。

此前,滴滴的成功在於找到了出行這個高頻剛需的點。

以“車”為中心,打出網約車、分時租賃、汽車後市場、汽車金融等多條業務線,再從各個業務線上打造“面”,以期形成“體”的合力。

網約車Uber、Lyft上市皆市值縮水,滴滴還能靠上市“救命”嗎?

之於出行,車是一個核心關鍵點,滴滴的大戰略應該聚焦在“車”上。

目前,除了網約車業務,滴滴在分時租賃、汽車後市場、汽車金融等業務推進比較淺,面都沒有形成,更遑論體了。

如果滴滴的大生態沒有形成,那麼平臺的媒介屬性難以實現,媒介屬性所帶來的廣告、分傭、CPS等商業模式變現則成了永遠的彼岸。

約車的痛點在於司機和車輛均不可控,儘管滴滴在網約車的市場滲透率高達90%,但是,並不具備太高的壁壘。

畢竟,網約車領域無論是乘客端還是司機端,供需本身的忠誠度是不高的。

網約車Uber、Lyft上市皆市值縮水,滴滴還能靠上市“救命”嗎?

如今,滴滴正為了“盈利”,變相對網約車業務進行“抽血”,如提高司機和乘客的雙邊手續費,這個節奏本質上就是錯誤的。

隔壁岸的Uber,如今還因為高額手續費被司機“上街抗議”,還好國內環境不同。

顯然,如若按照現在的情況去上市,滴滴的後果並不會比Uber這位“老前輩”好很多。

因而,滴滴若想改變現狀,拓展業務線是最好做法,而例如外賣等業務,也是滴滴嘗試的做法。

網約車Uber、Lyft上市皆市值縮水,滴滴還能靠上市“救命”嗎?

從現狀來看,順風車將是滴滴的“升值武器”

去年的這個時候,滴滴順風車鄭州空姐遇害案爆發。

就在出事的一個月前,滴滴還是整個互聯網界風頭最勁的公司,頻頻傳出上市消息,但兩起順風車司機殺人事件徹底改變了滴滴在2018年的走向,這家成立了7年的獨角獸公司為自己的傲慢以及對安全的輕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最終,滴滴只能忍痛“下線”順風車業務,並進行了長達六週的整改。

自此,“滴滴順風車”——這個日均客單量單近200萬、佔據滴滴整體利潤9成的業務版塊跌入谷底。

從數據上來看,順風車業務是能實實在在給滴滴帶來利潤的,因此恢復上線是遲早的事。

網約車Uber、Lyft上市皆市值縮水,滴滴還能靠上市“救命”嗎?

上個月,滴滴悄然在北京等幾個城市推出了“優惠拼車”,價格比普通的拼車更為便宜,且在上下班時間,要求路程超過10公里。這看起來跟此前的順風車功能基本一致,只不過增加了更多的限制條件,防止有司機全天靠順風車來接活兒。

也有傳聞稱,滴滴順風車可能在6月恢復上線,但滴滴方面的說法是一直在整改中,沒有恢復的時間表。

毫無疑問,順風車是滴滴難以割捨的業務,它能夠幫助滴滴在未來上市時有更好看的財務數據。如若滴滴接下來有上市計劃,那順風車業務的上線將會率先“提升日程”。

網約車Uber、Lyft上市皆市值縮水,滴滴還能靠上市“救命”嗎?

寫在最後

網約車公司如何扭虧轉盈,是個終極問題,全世界還沒公司能給出答案。

顯然,滴滴靠只是依靠上市來融資“救命”,顯然是不可能會成功的事情。滴滴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儘量佈局更多的區域,讓自己手上的“牌面”更多更好一點。

而面對這個“後燒錢時代”,滴滴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更是未來的最大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