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在我國北宋仁宗年間,西北戰場出現了一員戰將,在和西夏李元昊的一場戰鬥中,雙頰被侵略者的箭貫穿了,他拔掉箭,繼續和西夏兵戰鬥,可謂氣吞山河,最終打退西夏兵。他的名字叫張岊,是我國北宋府州府谷人,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神木縣人。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西夏李元昊率兵入侵,發動戰爭

宋朝自趙匡胤始,為防止再複製“黃袍加身”,便實行重文輕武的治國方針,只重視邊關防禦,國內採用禁軍壓制,把藩鎮的力量徹底抽空,這樣的治國精神保證了沒有武將作亂,人民過上了安定生活。但是,這樣的部署,國都和邊關之間就是空的,有著巨大的空隙,只要侵略者攻破邊關,便可以長驅直入國都。

公元1041年七月,注意時間是七月。七月西北是盛夏季節,這個時候又悶又熱,按道理說,西夏此時會更悶更熱,根本就沒有心情去發動戰爭。但是,西夏李元昊就是一個特殊的人才,他看出了“熱”的戰機!他突然帶領部隊殺向麟州城!我們先看一下地理位置:宋朝的最北端是豐州城,向下偏右就是麟州城,再向下是府州城。在這三個城之間是一連串的軍寨,他們之間相互呼應,相互依託。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再談李元昊為什麼選擇麟州城?因為七月天熱,渴!而麟州城沒有水源!再加上宋朝和遼國的“澶淵之盟”,誰也不許在邊境線上增加兵力,修築城牆。所以,這個時候的北方軍隊就是形如擺設。

李元昊利用三天時間就把麟州城困成了一座死城。還好,名將高瓊的兒子高繼宣趕到,他組織了強悍的邊民把李元昊一頓胖揍。再加上西夏人有一個軟肋——不會攻城。攻城需要經驗,知識,器械還有耐心,而這些李元昊都不具備。

沒能討到便宜,於是,李元昊放下麟州城,又轉身撲向府州!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党項人證明了遊牧民族同樣的聰明,他們能對危險和機遇把握得很好,同時,他們也很無賴!他們就像宋朝身上的一塊癬——總是復發,沒完沒了!直到拖垮宋朝。

張岊橫空出世,力拔山兮氣蓋世

麟州,府州,豐州,這三州,要數府州最強。

第一先說地理位置。府州城依山而建,比較險峻,攻守自然。而且府州城有水,外面有一條大河,既可以取用,又可以護城。

再說府州城的歷史。府州城和党項人當時的祖先地位相同,党項人是“定難軍節度使”,府州是“靜難軍節度使”。這個是後周柴榮承認的。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更重要的一點,府州的主管折(讀音為佘)氏,也是党項人,楊家將裡的佘老太君便是折家兒女。折氏一門忠烈,在《宋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折氏據有府谷,與李彝興之居夏州初無以異。太祖嘉其響化,許以世襲,雖不無世卿之嫌,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卷254、列傳12。

雖然這個時候的折家軍已經不同鼎盛,但是戰鬥力要比宋朝目前的禁軍厲害多了,能打仗,而且能打硬仗!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而此時西夏大軍正如猛虎下山,一路摧毀了麟州府州之間的軍寨,宋朝的主將身亡,李元昊把府州城圍了個水洩不通。這個時候,折家軍的首領是折繼閔。

西夏兵從一個小山路上開始,結果山上箭如雨下,滾木雷石讓西夏兵死傷一大片。李元昊又改變主攻方向,攻擊北城,折繼閔親自上戰場,浴血奮戰,西夏兵堆屍如山。李元昊終於看到了府州城的弱點——西南城牆。

那裡確實比較矮!狡猾的李元昊兵分兩路,一路繼續攻擊北城拖住府州城的主力部隊,同時派兵又去攻打西南城牆。西夏兵一窩蜂搶佔城牆,只要西夏人衝上去,就算府州城銅牆鐵壁,也會立刻淪陷。這個時候,城裡城外的人都在喊:“城要破了!”“《宋史》“城破矣。””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情況萬分危急!這個時候,張岊及時趕到,史書記載:張岊“乘陴大呼”,他首先命令城牆上的戰士每兩個人夾住一個人,在城頭之上形成一道血肉防線,用身軀擋住城頭的槍林彈雨。終於城牆保住了,但是,府州城的付出也是慘重的,張岊本人的右眼角下方中了一箭,身體也受了三處刀傷。(飛矢中右目,下身被三創《宋史張岊傳》)

可是,新的問題來了,城裡沒有水,要到城外去取水,怎麼辦呢?張岊打開城門,讓老百姓取水,而且對老百姓承諾:城裡的老百姓隨意來挑水,西夏人絕對不敢傷害你們!張岊帶領部隊出戰,把城邊的西夏人趕跑了。李元昊面對這一切無可奈何。看,我們的張將軍就是這麼牛!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張岊堪稱西北戰場上最勇猛善戰的將軍,他是折家軍的好男兒

李元昊看府州城又臭又硬,想難不成要等宋朝的援軍來?於是,他又改變戰略,立刻殺向豐州,因為三座城,只有豐州還沒有試過。前面已經介紹過了,豐州城在宋朝的最北面,一直是擋住党項和遼國的橋頭堡。可是,這次沒有守住,被李元昊一舉拿下。這是李元昊有生以來第一次攻陷了宋朝的州級城市。他對自己有了信心,準備擴大戰果。

他在麟州城,府州城之間修建寨子,目的就是切斷兩個城之間的聯繫,同時還切斷宋朝和兩個城市的道路,這樣,使兩個城市徹底孤立,得不到供給,遲早會餓死。而且在豐州城附近修建琉璃堡,作為供應西夏部隊物資的支點。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如果說李元昊的弱點是攻城的話,那大宋朝的弱點是——野戰!城裡的物資一天天消耗,很快就會用光了,老百姓要吃,軍隊也要吃。而糧食在路上,運不過去啊!

關鍵時刻,還是河北軍事主管康德輿英明,他命令張岊把麟州府州的道路打通,要堅決把朝廷的糧食送到豐州。為了確保張岊完成任務,康大人太慷慨了,太英明瞭!他特地撥給張岊——50騎!

真搞不懂,是太相信張岊的戰鬥力了,還是為了自己的安全,把主力部隊留在身邊。好像宋朝這樣的事件屢見不鮮。在党項人還是李繼遷,也就是李元昊的爺爺的時候,帶領三萬大軍入侵,當時的弱冠少年王德用請戰,主管大人也是捨得撥給他5000人。三萬對五千,鏖戰三日,最終宋軍舉得勝利,李繼遷滾回老家。嗯嗯,肯定康大人這個故事聽多了。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張岊就這樣衝出府州城。

和清邊軍,麟州城的護糧隊會合,總算戰鬥人員到達了6000人以上,當時朝廷護衛物資過來的還有一個太監叫宋永誠。

沒走多遠,他們便和近萬人的党項兵相遇。激戰開始,党項人的第一次衝鋒就把張岊和王凱的清遠軍隔開了,戰鬥在荒原上進行,沒有任何護體,是百分百的野戰!幸虧宋朝這邊的清遠軍都來自邊民,民風強悍,勇敢,再加上張岊不可思議的戰鬥精神。

亂戰中,突然一支箭射來,正射中張岊的頭顱,人人都以為張將軍死定了,誰知道,張岊伸手把那支貫穿他雙頰的箭拔下來,儘管血流滿面,但是張岊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繼續衝鋒在前和敵人生死搏鬥!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到達兔毛川,一片曠地,西夏人衝出生力軍——全是騎兵!無遮無擋,六千對三萬,當時的張岊已經身受重傷,而且還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戰鬥。這個時候,連那個太監都嚇哭了,拿出絹帶要自殺。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麟州城的王吉一箭射死敵軍主將,一下子西夏群龍無首,作鳥獸散,被宋軍趕到懸崖,據司馬光記載,掉下去摔死的將近一萬人。

張岊由於多次戰鬥中被亂箭射中,後來手臂上的箭傷發作,張岊因病去世。(前後數中流矢,創發臂間,卒。(《宋史張岊傳》)

他是北宋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箭穿雙頰仍打退西夏兵!

張岊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他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只可惜張岊將軍空有戰績,既沒有得到高官,也沒有得到高名。但,這都無損於勇士的功績,他們是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就算藏在歷史的衣襟裡,我們依然看見他們身上的光輝閃爍。


參考文獻

《宋史張岊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