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总不缓解,难受,试试《伤寒论》中的13种方法

小 编 导 读

口渴怎么办?灌上一大杯水,症状明显缓解,不会持续,这是生理性口渴。若有人经常口渴,饮水无明显缓解,这便是病理性口渴,说明身体出问题了。病理性口渴怎么治?张仲景在《伤寒论》为我们提供了13种方法。


针对渴证的病因病机,《伤寒论》对本证的治疗,可概括为生津和化饮两大法则。我将其具体治法归纳为13种,其中治疗津亏所致者6种,主要在清除邪热以存津液,或助其津液的生成;治疗饮所致者7种,主要在化饮,使津液输布正常。兹分述如下。

1.少少与饮法

太阳病之口渴应徐徐饮服,使易于吸收,俾津液得还则病自已。若饮之太过,反致停而不化,饮遏其津,口渴益甚。厥阴阳气初复,胃中津液一时不及上承而微渴欲饮,宜少少与饮之,恐饮之过多,初复之阳气不能化气行水致成停饮之证。《伤寒论》中渴欲饮水,除白虎汤证可以恣饮外,其余都宜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可见本法在渴证应用中是很值得重视的。

2.清热生津法

阳明经热炽盛,胃津被劫之口渴,用白虎加人参汤,以白虎汤清阳明炽盛之热,加人参汤以救胃中耗伤之液。

3.苦寒清热法

厥阴热利,或厥阴虚寒下利,阴证转阳,阳复太过,里热炽盛,下移于肠而见下利,渴欲饮水,以白头翁汤苦寒清热则渴利自解。

口渴总不缓解,难受,试试《伤寒论》中的13种方法

4.釜底抽薪法

少阴热化证,少阴阴液耗伤,阳明燥实内结,症见口干燥或口燥咽干,必兼渴而欲饮。此伏热在里,灼伤肾阴,如不急下,肾水有枯竭之虞。故以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急下燥实以存阴,阴津上承,口燥渴即愈。

5.和解生津法

伤寒之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如邪热进而结于胸,气燥津虚则口渴,以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根以和解生津。如太阳少阳并病,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伤寒论》中治从少阳,用小柴胡汤,实际仍宗本法。

6.釜底加薪法

寒中少阴,肾阳受困,以其火衰不能蒸腾津液,故渴利而小便色白,此下焦虚有寒,病机与“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脏有寒故也”相同,故可用四逆汤釜底加薪以助阳温经,津液上腾则渴利皆愈。

7.忍之待愈法

《伤寒论》第156条治疗方后附有“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因本证的痞与燥渴都是水蓄的缘故,假使能忍耐不饮,外水不入,内水得化,上述诸症即可自愈。

8.解表化饮法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饮,干呕,发热而咳,渴,以小青龙汤去半夏加瓜蒌根解表化饮。

口渴总不缓解,难受,试试《伤寒论》中的13种方法

9.化气利水法

对太阳蓄水所致的口渴,小便不利,以五苓散化气(解表)利水,待表解水泄,气化复常,津液上输则口渴诸症可愈。

10.和解化饮法

少阳病汗下失当,邪热与水饮互结不化,阻于胸胁,往来寒热,心烦,渴而不呕,小便不利,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化饮。

11.滋阴利水法

少阴阴虚,水气不利,阴虚水热相搏而为下利,咳而呕渴,以猪苓汤滋阴利水,俾利水而不伤阴,清热而不碍阳。

12.温中健脾法

霍乱吐利,如脾不散津,水饮停蓄,则见渴欲饮水,以理中丸加重白术温中健脾,待脾阳得展而能生津液,则吐利渴皆愈。

13.刺期门法

木火刑金,肝热移肺,津液被劫,肺津不布,肺气不能通调水道致大渴欲饮水,水停于腹而腹满,小便不利,当刺期门以泻肝邪。刺期门后,肝邪得泄,肺不受侮,毛窍通畅,则自汗出;水道通调而小便利,则口燥渴,腹满即愈。

综上所述,可见《伤寒论》对口渴的辨证颇为深刻,治疗方法多样,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中医学有“杏林”之称,于杏林中问道五十余年,这位老中医知道的可不止这一点点口渴的知识,更多的收获与感悟被记录在了这本书中——

口渴总不缓解,难受,试试《伤寒论》中的13种方法

《 杏林问道——老中医五十年行医感悟 》

本书对作者50多年中医生涯的收获和感悟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在医经研读、学术探讨和临证心得中,尤对中医水血相关学说进行了多角度、较系统的研讨,并在急症和内、外、妇等科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经验;对叶天士“络痛”学说做了发掘性探讨和临床验证;临证体悟的几个小标题更是作者经验有得之言。发展研讨中,作者对现代化的中医药、振兴中医的根本途径、中医教学、中医院突出中医特色以及如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等做了有益的探讨。附录中通过“我的杏林之路”的回忆,折射出中医人应崇尚顽强拼搏、奋发创新的时代精神,锤炼刻苦学习、善于实践的治学品质和塑造敬业襄业、同舟共济的人格魅力。本书有较强的可读性,对读者多元化的读书需求提供了选择。对中医医、教、研、管和学,有一定的启迪和参考作用。(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杏林问道——老中医五十年行医感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聂天义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