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溢血送醫院以後的28分鐘發生了什麼?一條命就這樣回來了

救護車停在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6號門口,踏板放下,病床緩緩滑下來。早已拿著“溶栓專用箱”等在門內的醫生護士,立刻上前輕捷地推著病床隨著開路的醫生到了接診室。大約15分鐘後,又被推到了急救室,稱重、給藥,一系列動作行雲流水一般,無縫銜接。

焦急的中風患者家屬,從上救護車開始,就不斷地吃“定心丸”,他們發現,他們能想到的各種更快讓患者得到的方式,醫生都已經搶先做到了。

腦溢血送醫院以後的28分鐘發生了什麼?一條命就這樣回來了

28分鐘能發生什麼?

120 急救楊思站醫生髮來信息:“唐某某,女,43歲,左側肢體麻木、乏力1.5小時。血壓130/90,血糖5.1。已送東方醫院南院急診。”腦卒中中心負責急診溶栓質控的李穎醫生連豎三個“贊”。“這個微信群由社區醫生、120醫生、醫院等構成,主要溝通患者信息、發病時間、預計到達時間、可能的溶栓禁忌等信息,這都是我們工作前置的成效。上了救護車,就意味著病人已經闖過了危險的發病環節,進入專業通道了。”李穎說,有了這些,我們對病患的識別準確率、救治方法就心中有數了。

救護車上,受過專項腦卒中課程培訓的救護人員便開始為病人監測和維護生命體徵,建靜脈通道、心電監護,觀察病患的呼吸道是否暢通。“120人員具有一般的救護知識,我們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後,他們在車上就可初步判斷患者是否中風,告訴我們患者病情,與醫院的急診處置實現了無縫銜接。”中心副主任鮑歡說,這樣一來我們的接診準備工作便可有的放矢,針對病情協調急診科、收費處、神經內科、影像科、檢驗科、藥房等多學科開展急診溶栓速救模式。

到了醫院,情況就在掌握之中了。急診護士長楊杏靜從急救箱中拿出一張綠色卡片,上面寫著“腦卒中綠色通道”,白色塊處是預留病人基本信息的。仔細端詳溶栓專用箱,裡面特製病號服、急救包等入院時需要的應有盡有,為的就是爭取時間。

“以前我們申請一支溶栓藥,需要到藥房排隊、藥庫取藥,往往僅這一項就需要十多分鐘。後來,科主任簽字擔保,定期申請一批放在中心裡,這十幾分鍾就省去了。”楊杏靜說,醫院內部,如何進一步優化程序、縮短救助時間,我們這些年也動了不少腦筋。她說,按照原有的程序,入院後須分診、掛號、就診,然後進入診療流程,還是檢驗、CT、心電圖、急診搶救室。現在,楊杏靜指著地面,這些流程都在這塊指示牌上。鮮紅粗大的箭頭所指,右邊是急診診室、掛號收費、CT心電圖,左邊就是搶救室了。

所有這些都在門廳周圍,相距不過七八步。“不僅如此,病患優先基本信息登記完畢,電腦裡立刻彈出他(她)的日常資料(這些都是社區工作的成果),然後拿著這些資料去CT室、去抽血,一路綠燈,最後進入這間房子。”當天急診值班的黃正昱醫生跟隨一名剛入院的病患七八步就來到“急診搶救室”,病人被推上地磅稱重,一分鐘不到,稱重完畢,進入溶栓用藥程序。總共不到26分鐘。

“現在,我們院又進了一臺320排的CT機。”黃醫生說,這樣我們的檢查精度會上一個大臺階。

28分鐘之前,發生了什麼?

腦溢血送醫院以後的28分鐘發生了什麼?一條命就這樣回來了

“其實預防救治,早在28分鐘之前就開始了”。眾所周知,人一旦中風往往就走上不歸路。現在生活水平高了,肉魚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多了,中風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東方醫院腦卒中中心主任李剛教授解釋,腦卒中(中風)包括了腦梗死和腦出血兩種類型。民間俗稱的腦血栓是腦梗死的俗稱。人一旦出現反覆瞬間眩暈、眼前東西旋轉,幾秒後復又正常;也有的看東西發現物件旋轉,伴有耳鳴、嘔吐,拿東西把不了準頭,這都是中風的前兆。他說,中風並不可怕,怕的是耽誤時間。因此2015年以來,我們一心致力於打破一小時黃金救助(國際通行的最佳救助時間)“定律”。

如何打破?東方醫院腦卒中中心2015年開始將重心前移到社區。“醫生要幫我做記憶力測試,我要好好回答他們的問題。”浦東東明社區的夏阿姨所指的醫生來自東方醫院腦卒中中心,這個項目到今年已經持續了5年。該中心副主任鮑歡醫生介紹,夏阿姨所說的是“上海老年腦健康隊列研究”中的認知障礙測評,我們牽頭開展的。該項目是上海市目前持續時間最長的認知障礙 社區跟蹤篩查,項目第一階段設計時間為5年,條件允許的話可能要隨訪20年。

“腦卒中預防與救治普查工作開展得更早。”鮑醫生拿著一張名為 “浦東新區腦卒中預防與救治工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督導表”介紹,責任人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表格列出腦卒中的社區任務項目、考核內容、考核方式、考核情況等。“社區要做的工作包括宣傳、篩查、高危人群轉診及保障措施,涵蓋面很廣。”她說,對這項工作支持力度最大的就是那些家中有患者的人,他們知道這病的兇險和救助方法的重要,因此我們經常請他們為街坊鄰居現身說法,效果很好。鮑歡副主任介紹,腦卒中急救我們將其分為四個環節,患者發病—院前急救—急診處置—卒中團隊,其中最難掌控的就是在社區。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們在上海浦東地區指導4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完成腦卒中社區篩查患者10萬人次,篩查出高危患者約33000人。這些資料全部輸入我們的系統,同時建立社區、120及醫院腦卒中心微信群,這個院前急救微信群還有個好聽的名字:時間就是大腦。

28分鐘內含金量最高的關鍵步驟:拿命換命的活兒

腦溢血送醫院以後的28分鐘發生了什麼?一條命就這樣回來了

“腦卒中是一個病象看似差不多,但病因等情況相差極大的複雜病症。”該中心負責做介入手術的肖亞平醫生介紹。有些病患服藥後效果不好,就要進入手術室。我們來到手術室,就看見一名年輕的醫生正在穿鉛製防護服。“您掂掂。”“媽呀!”聽畢肖醫生的話,我接過他手裡的衣服,差點脫手掉了,我沒想到一件衣服居然這麼重!“10公斤。”肖醫生指著這位年輕醫生說,進去就要穿,因為那臺“大弓”工作時有輻射,想造影就必須有輻射。您看,脖子上也要防護,甲狀腺和淋巴不能受傷害。病人只一次,我們常年這樣。有時一天七八臺手術。

形象地說,就是拿命換命。

“病患救助,不僅醫生,我們的護理隊伍也很有鑽勁,病房護士長徐卓珺帶領她們團隊根據科室特殊情況探索了一套高效、優質的溶栓護理流程,並形成論文發表在SCI期刊上,在國際上被多次引用;她們開展的卒中早期床旁語言康復、吞嚥康復、認知障礙篩查等工作,成為其它醫院競相學習的榜樣。目前,我們還在優化程序,爭取將入院後的救助時間進一步壓縮。”李剛教授補充說。據悉,腦卒中急救國際通行的救助是一小時。東方醫院腦卒中心的28分鐘救助模式,證明了在不額外增加人力等成本的基礎上,我們國內的急救模式一樣可以做到世界先進水平。

第二個“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這家醫院的腦卒中中心打造的中位數28分鐘“急救閉環”獲得上海市“第二批30個‘創新醫療服務品牌’”稱號。該項目近年來也獲得包括上海市臨床醫學重點專科在內的多個獎項,學術帶頭人李剛將這套方法帶入援疆工作中,獲得了上海市“優秀援疆建設者”等榮譽稱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