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叶落归根,为什么故乡成了回不去的农村?

现在出来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农村土地微薄的收入已经不能让自己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打工是无奈之举。但是朋友们发现没有,这两年真正回到农村的人,并不是很多,原因何在,且听我说。

  • 辉哥很少回家,回家的那一次还是在六七月份回去的是为了给孩子上户口,回得快来得疾,仅三四天时间,因为他的那份工作请假都是有日子的,工作忙,必须按时回来,现在找到一份好工作也不容易,你不干,干的人多的是,想回来吧,家里的工资太低了,一月两三千块钱,根本养不了家,想想还是外面好,干几年再说吧。

工资低养不了家是一个原因。

  • 我的侄子在广东那边很多年了。两个孩子和父母也在那边。小两口上着班,嫂子在那边带着孩子,帮着做做饭。哥哥也在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干活。一家人都在外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如果没有什么大的事,回家真的没有必要了,因为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前不久他们就在那边买了房子,故乡已经成了娘家。网上朋友也这样说:
都说叶落归根,为什么故乡成了回不去的农村?
  • 在他乡定居生活是不回家的另外一个原因。
  • 儿时的玩伴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在那里工作创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自己的公司办得非常不错,就把家乡的父母也接了过去。这么多年我记不清他什么时候回来过,既然外面有足够优质的资源,如工资高,创业条件好,入学又近,超市不远,买东西很方便。在哪里生活不是生活呢?为什么一定会故乡呢?而有的朋友也想回去创业,可是又有些忧虑:
都说叶落归根,为什么故乡成了回不去的农村?
  • 优质的外部资源,把农村的优秀人才留在了那里。
  • 小杨,以前是做门窗工作的,后来回到自己的县城里边开始单干,自己创业。由于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让他在业界有了很好的口碑,业务和工程进展都很顺利,让他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县城买了房子。老家的父母也跟着过来帮忙,把土地也转给了别人。故乡虽然近在咫尺,但回家的次数是屈指可数。

县城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不选它选谁呢?

农村这两年变化也非常大。道路好了,房子高了,可村里的人却少了,留守的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在路边经常可以看到,老人和孩站在大道边痴痴地守着,两眼望着远处的行人,多么希望,那就是自己的亲人。

叶落归根。故乡应该回去看看,毕竟那里是我们的根呀,人是不能忘本的!

朋友们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讨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