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咖啡怎么调控研磨度?

用户66243619


上次讲了现目前使用的一些萃取理念,在文章的最后写了一个猜想:当咖啡粉大于滤纸孔隙直径时,就不会堵塞滤纸,那只要筛出足够多这个极限粒径的咖啡粉,就可以去制作一份萃取率很高且不会有苦涩杂味的美味咖啡了。

之后做了很多测试,建立在门店出品之上,结果远远没有那么理想,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测试的过程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磨度。首先做了减小研磨度的测试。我店里出品用了两台磨豆机,一台小富士和一台大富士。这个测试因为用的是手冲的方式,没有稳定数据,就不详细列出了,我直接用举例说明:

之前数据:研磨度2.5#,水温93℃,萃取时间1m40s,15g咖啡粉,240g水。

测试数据:其他数据不变,研磨度分别测试了2#、1.5#、1#。

水只能穿透100μm的咖啡细胞层,磨豆机是达不到100μm那么细的,所以不管是磨细或粗,理论上萃取时间都会是一样的,所以我的其他参数都没有改变。

在这样粗糙的做了测试之后,我发现不管磨得再细,得到的味道都是惊人的一致,区别只是在于浓度上的区别而已。并且因为萃取率非常高,物质浓度高,得到的甜感丰富得简直惊艳。

可能有人会问:“调细了研磨度之后,下水速度就变慢了呀,时间怎么还能得到一致呢”。在这里不得不实名表扬MOLA家的麻纤维滤纸,稳定的下水速度才是支撑了我做这个测试的最大保障。(从业4年,用了4年,测试过的滤纸没有比这款滤纸更好用的,所以自己开店之后妥妥的成为经销商,反正自己要用,卖不出去就全部自己用呗。但是店里的客人被我安利这款滤纸之后也是再也不用其他滤纸了。)

但是,最怕的但是又来了。除了味道丰富甜感超足以外,里面的杂质也是多得让人“惊艳”,喝下去之后口腔和喉咙会异常的干,已经不是涩感。每个研磨度做了几杯的测试之后,我思考到这个问题的产生应该是极细粉增多产生的。

磨豆机的工作原理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像刀一样把豆子切细的,而是类似于磨,是把咖啡豆碾细的。所以在碾的过程中会因为碰撞产生极细粉。而极细粉是小于100μm的咖啡颗粒或破碎的细胞碎片。

所以哪怕用1#研磨度,大部分咖啡粉还是在正常萃取区间内,但是极细粉已经被穿透,然后过萃了。

休息一下,我们先总结一下:

  1. 如果滤纸给力,理想状况下,研磨度减小或增大是完全不会影响咖啡风味的;
  2. 研磨不应该成为变量之一,研磨度只是提升了同类物质的总量(影响的是浓度),而不是物质种类的多少;
  3. 使用同一种水的情况下,时间才是用来调整物质种类多少的关键;
  4. 调整研磨度后,萃取时间增加,是因为滤纸的问题。

图源网络由此,在不筛粉的情况下,哪种研磨度综合考量才是更合理的,成为我测试的另一个项目。这个测试的前提就是细粉的多少,细粉越多,越容易让萃取翻车,越不容易让数据稳定。测试使用到的工具就是筛网。

通过筛网,就能得到使用的磨豆机的粒径分布——简单讲就是不同大小的咖啡颗粒分别有多少。测试使用了小富士磨豆机,每份都使用15g咖啡粉,测了5个研磨度,使用了4个筛网(不同大小越多越好越详细),分别是800μm、500μm、400μm、200μm,得到了5个数据。

(点开横屏可看大图)

看图可能会比较复杂,我直接讲我做了这个测试后得到的一些结论:

  1. 小于200μm的数据来源,就是称了其他4个筛网中咖啡粉之后“不见”的那一部分,太细了;
  2. 研磨度1#的小于200μm的极细粉竟然只有0.2;
  3. 研磨度1-2#的极细粉是在递增,而2.5#减少了,然后继续递增;
  4. 把200μm与小于200μm的颗粒重量相加,结果与上一条基本相同;
  5. 800μm与500μm的颗粒相加,2.5#是最多的。

得到了什么结果?2.5#的细粉少,均匀度最好,这样在做咖啡的时候,得到的数据更稳定,更容易得到正确的结果。说到这,有点佩服自己的感官。两年前买回机器做了测试之后,一直到现在出品都在使用2.5#的研磨度。所以,不去搞清楚,哪怕是对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对。

总结:我们想尽可能的提升萃取率,就要尽可能磨细,磨细了之后细粉会增多,就要考虑合理范围内最细的研磨度,就要知道自己磨豆机的粒径分布,测试了粒径分布之后,就能找到一个综合考虑最合理的研磨度,以后就不用更换研磨度了。

绕了一圈,感觉上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一样,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对上一次文章的猜想更进一步,下一次可能就会从其他因素上去纠结去探索。另外,因为筛网买回来除了测试粒径以外,用处并不大。本地的爱好者或者同行如有需要,不用再购买筛网,可以带上你的磨豆机到我店里自行测试粒径分布,找到最适合的研磨度,物尽其用,此项不收费但请自己动手。


永康嗨好食


总体来讲,咖啡粉的粗细程度可以分为:粗粉、中粉、中细粉、细粉、极细粉五个等级。

咖啡豆研磨度参考

在各个影响冲煮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咖啡粉越细,越容易导致咖啡过萃。反之,咖啡粉越粗,咖啡当中的物质越不容易被萃取,容易导致萃取不足。

那么讲到这,大家都应该知道怎么样能最稳定去挑选做手冲的研磨度啦!中粉是最安全的,当然这也取决于其余六大因素(豆子原产地,烘焙度,处理方法,新鲜度,冲煮器具,水温水质)

我在家,一般会选取口感比较平衡的豆子,哥斯达尼加是最爱。 最近疯狂迷上巴西各个产区的豆子,不太酸不太苦,冬天的冲煮温度我会控制在92摄氏度左右,温度不会在冲煮过程中下降太快。下面是我的处理方法:

1.选择中度烘焙的豆20g

2.研磨至中粉

3.冲煮成300g咖啡液,水粉比为1:15 萃取

4.时间控制在2分钟-2分30秒

5.包括焖蒸25秒的时间

一份单品手冲就做好啦!

单品咖啡

如果你的口味也和我一样,口味不轻不重,可以尝试喔!欢迎大家按照上述方法制作一杯手冲咖啡,告诉我你喝出什么味道?早上上班前来一杯,真的元气满满呢!


你杰超牛批


手冲咖啡其实就是是利用过滤萃取的原理提取咖啡液。手冲咖啡的过程是:先焖蒸后萃取。焖蒸:用热水浸润咖啡粉,将咖啡烘焙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释放完毕后,继续有技巧地注入热水,把咖啡可溶物质提取出来。总体来讲,咖啡粉的粗细程度可以分为:粗粉、中粉、中细粉、细粉、极细粉五个等级。

当然研磨的程度也是和咖啡豆的烘焙程度以及风味息息相关的。在各个影响冲煮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咖啡粉越细,越容易导致咖啡过萃。反之,咖啡粉越粗,咖啡当中的物质越不容易被萃取,容易导致萃取不足。

相对来说中粉是最安全的,当然这也取决于其余六大因素(豆子原产地,烘焙度,处理方法,新鲜度,冲煮器具,水温水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