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加速:新型急救車10分鐘到現場,老百姓急救看病再也不慌

“您好,這裡是120,請講。”近日,一位重症病人的家屬想將病人轉至上級醫院,但普通的急救車不配備呼吸機,在撥打120急救電話後,經急救中心(120)進行調配急救車輛,新惠康老年病醫院急救站的高性能監護型急救車承擔此次任務,僅用了10分鐘病人便成功轉院。

為生命加速:新型急救車10分鐘到現場,老百姓急救看病再也不慌

高性能監護型急救車。

120急救站多設一個點,病人就多一分獲救的希望。按照2019年市辦實事要求,今年市北區新增6處120急救站,2處已通過驗收進入試運行,2處正在驗收,其他2處也進入人員招聘階段,所有急救站10月底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近日,記者來到重慶南路和淮安路交叉口的新惠康老年病醫院急救站,探尋他們是怎麼為居民提供快捷、方便、優質、高效、安全的醫療服務。

與醫院精密齊全的設備和分門別類的科室比起來,急救車廂空間有限,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為將有限的空間利用至最大化,新惠康老年病醫院急救站配備了最新的高性能監護型急救車。“與常規的救護車相比,新配的急救車穩定性好、車內空間大、急救設備齊全,提高了院前急救服務能力。”新惠康老年病醫院院長熊祥雲說。

為生命加速:新型急救車10分鐘到現場,老百姓急救看病再也不慌

救護車上除顫儀、吸痰器等急救設備一應俱全。李浩哲攝

記者看到,新型急救車的車身結構和底盤高度等設計都與普通急救車有所不同,這是為了保證了速度與穩定性的兼顧。一上車,在右手邊的車內通過座椅的合理排序,能夠容納一位急救醫生,一位護士和三位病人家屬,保證了空間足夠容納院前治療所需的人員。

左邊是醫療設備的有序擺放,呼吸機、除顫儀、吸痰器、心電監護一體機等急救設備,在救護車內都有安放,確保大部分緊急病發患者在救護車上就能提前得到搶救,從而提高送醫後的存活率。並且隨車安裝的車載圖像傳輸系統,無論是救護車外的路況信息,還是救護車內的搶救情況,都可以視頻的形式,傳送給120急救中心的調度室。患者身體狀況和患病信息,在救護車趕往醫院的路上隨時同步傳輸給目的地醫院,為危急病患爭取搶救時間。

據瞭解,隨著市北區近年來城區規模擴大,特別是城區北部及新都心居民小區不斷增加,人口快速增長及老齡化進程日益加劇,現有的院前急救體系已不能滿足居民醫療需求,形成院前急救的“盲區”。

為生命加速:新型急救車10分鐘到現場,老百姓急救看病再也不慌

車上配備心電監護一體機。

自2017年開始,市北區根據全市規劃,在轄區東部、北部和中部選址建設,累計建設了12處急救站點,填補了周邊的盲區和空白點,為急重病患搶救贏得了黃金時間。截至目前,市北區急救站數量已達到22個,服務人口數量提高59%,運行能力提升75%,轄區每5萬人擁有一個急救站,服務半徑大大縮短,市民叫車候車的時間也大大縮短,使患者能夠及時得到治療。2017年第一批啟用的中心醫院河西急救站位於居民密集的河西街道,居住人口密度大、周邊缺乏大型醫院,建成以來已經完成了950餘項急救任務。

今年新投入使用的新惠康老年病醫院急救站、濱海醫院急救站、同和醫院急救站等,將重點承擔新都心、臺東、浮山後等居民相對密集的院前急救任務。這些救護車在完成院前急救里程30萬公里後,就光榮完成了它們的使命,將“退役”到非急救工作中。急救站的廣泛覆蓋、強力的院前救治設備、搭配專業的醫護人員,老百姓們急救看病再也不發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