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家如何有效防治番茄、西紅柿的生理性病害

教大家如何有效防治番茄、西紅柿的生理性病害

秋番茄除了早防侵染性病害和蟲害外,像落花落果、生理性卷葉、臍腐病、裂果等生理性病害的發生也很普遍,對番茄的品質和質量造成不小的影響,值得我們去重視。

一、落花落果:

1、溫度不適

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花器官缺陷,發育不良,引起落花落果。一般番茄在夜溫低於15℃或高於22℃,日溫高於35℃時會引起大量的落花。

2、植株徒長、旺長

很多種植戶為了讓植株快速生長,偏施氮肥,尤其是使用速效性氮肥,夏季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也容易造成植株旺長,抽走大量的營養,最終引起落花落果。

3、缺素引起

植株缺硼也能引起番茄大量落花落果。

4、土壤、空氣溼度不當引起

水分過多或過低均會造成落花落果。

調控措施:

1、溫度、光照條件的調控

番茄開花坐果期,白天所需溫度為20~30℃,夜間最適溫度為15~20℃。當棚內溫度高於30℃時,就要及時進行放風降溫,也可噴水降溫,防止溫度過高,導致落花落果的產生;棚內最低溫度降到15℃以下時,就應及時拉遮陰網、覆蓋草簾等進行保溫。

2、水肥管理

番茄整個生長期需肥量較大,尤其是開花坐果期對肥料的需求量最大,故應在施足基肥基礎上進行追肥,及時施用奧農樂微生物菌肥、有機肥,奧農樂可作為基肥、追肥和有機肥、農家肥一起使用。奧農樂中富含多糖類、生物鹼類、氨基酸類、腐殖酸類、海藻素等高能量物質以及鉀、鈣、鎂、磷、硫、鐵、鋅、硼、錳、鉬等大、中微量礦物元素,可以提高植株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提高作物體內的酶活性,營養復壯作物、提質增產,提高植株自身免疫力、抗逆性;多種有益微生物可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利用率,通過生物菌的固氮、固碳功能為作物補充營養。

生長期間根據植株不同時間段需水量,合理供水。

3、植株調整

對於非自封頂類型番茄可採用單幹整枝或雙幹整枝。

4、品種選擇

大果型品種易落花,小果型品種不易落花。注意選擇不易落花的果型。

二、生理性卷葉:

主要與土壤、水分供應狀況及農事操作管理有關。當氣溫高或乾旱缺水時,水分供應不足,葉片氣孔關閉而出現卷葉。土壤板結、鹽漬化、酸化,植株根系不能正常生長,導致柱體長勢弱,造成地上部葉片捲曲。

番茄定植時可以用青枯立克+地力旺蘸根,定製後澆定植水可配合青枯立克+地力旺灌根,中草藥製劑中含有的魚腥草素可以及時修復傷口,避免病原菌從傷口處侵染植株,還能為植株補充氨基酸類、有機酸、糖等高能量、風味物質,營養復壯作物,提高果實品質,果實品相好、口感好。

地力旺微生物菌劑可以改良土壤微生物環境,增加土壤透氣、透水性,有益微生物進入土壤後在作物根際周圍迅速繁殖蔓延,形成佔位優勢,抑制病原菌的繁殖蔓延,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及時做好整枝打杈工作,每次農事操作後及時噴霧中草藥修復傷口,營養復壯作物,增強抗逆性。生長期間尤其是高溫時期,容易爆發蟲害,可以配上大蒜油一起用藥,大蒜油的獨特氣味具有趨避害蟲的特效,還具有殺菌的功效,主要成分是硫醚化合物,還可以開啟作物的次生代謝,促進作物生長。

三、臍腐病

臍腐病在番茄種植中也較為常見,與水分不均衡、缺鈣、土壤不好等有關係。

臍腐果常發、重發區(地),可選栽果形圓,果皮光滑、較厚的品種;番茄種植前,撒施奧農樂微生物菌肥、有機肥等,避免偏施氮肥,尤其是速效氮素化肥,更應防止一次大量施用,否則會阻礙鈣的吸收,易造成臍腐果;做到適時灌水,均勻灌水,不可使土壤忽幹忽溼,特別注意防止土壤過幹;

坐果後30天內,是果實吸收鈣的關鍵時期,此期間要保證鈣的供應。可葉面噴施沃豐素、過磷酸鈣等葉面肥。

四、裂果:

番茄裂果有頂裂果、放射狀裂果、混合狀紋裂果等,在選擇品種的時候

要選擇抗裂性強的品種,一般果形大而圓、果實木栓層厚的品種,比中小型品種、高樁型果、木栓層薄的品種更易產生裂果。

合理澆水,避免水分的忽幹忽溼,特別應防止久旱後澆水過多或遇連陰雨,容易造成裂果。露地栽培時,平時要多澆水,避免突然下雨時土壤溼度劇烈變化,雨後及時排水。

番茄臍部裂果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礦質元素比例失衡。大量施用氮肥,影響作物對鈣、硼元素的吸收,鈣、硼供應不足可引起裂果,要補充鈣肥和硼肥,調節土壤中各種營養元素的比例。及時噴霧沃豐素和鈣硼肥。在乾旱條件下,植株對鈣的吸收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要均勻地澆水,以利植株對鈣的吸收。

更多種植管理技術百度【奧豐劉青】查看,文章內容若有異議請聯繫作者【奧豐劉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