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60載的試管嬰兒締造者|新中國女性第一

人物簡介

張麗珠,1921年生,我國著名婦產醫學專家,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張麗珠多年來致力於婦產醫學的研究和臨床工作,是新中國婦產科學的重要開拓者、現代生殖醫學的先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中國大陸試管嬰兒之母”。2016年9月2日,張麗珠去世,享年95歲。

耕耘60餘載,只為孕育“新生”的希望

2019年4月15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護士照看著我國首個“試管嬰兒”產下的孩子。降生了。

耕耘60载的试管婴儿缔造者|新中国女性第一

2019年4月15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護士長在照看著我國首個“試管嬰兒”產下的孩子。(據新京報)

31年前,同樣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這名男嬰的母親——鄭萌珠的降生同樣引發社會關注。作為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的出生,開啟了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的新徵程。

而她的名字也深有寓意,“萌”即萌芽,“珠”則取自她的締造者、婦產醫學專家張麗珠的名字,感謝她賦予孩子生命。

開創了我國生殖醫學事業,為許多家庭實現了孕育孩子的願望,為我國婦產科學、生殖醫學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這就是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培育者張麗珠的人生註解。

“中國大陸試管嬰兒之母”

張麗珠的名字與我國生殖醫學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

她曾在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學習,1944年獲醫學博士學位,之後赴美國作博士後研究,主攻婦科內分泌學、病理學、局部解剖學和腫瘤早期診斷,後又受聘去英國做婦產科臨床工作,並取得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文憑。

新中國成立後,張麗珠回國,投身新中國的醫學事業,先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和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任職。1958年,北京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現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創建,她直接參與併成為該院婦產科創始人。

接診時,很多不育症患者對孩子的渴求讓張麗珠深感責任之重。1978年英國已誕生了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20世紀80年代,我國臺灣、香港也有成功範例。

1984年開始,張麗珠和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進行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的研究。1986年,她主持了國家“七五”攻關課題《優生—早期胚胎的保護、保存和發育》,首度展開國內試管嬰兒技術的應用研究。

自主探索,意味著從零開始。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就連儀器設備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但張麗珠告訴助手,“條件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堅持”。

失敗,嘗試,再失敗,再嘗試……12例失敗之後,1987年,張麗珠遇到了第13位受試者,來自甘肅禮縣的鄭桂珍。由於雙側輸卵管堵塞,鄭桂珍婚後多年不孕,渴望孕育孩子的她輾轉找到張麗珠求醫。

幸運的是,取卵手術後,體外授精成功。受精卵開始分裂,張麗珠用一根特製的塑料管將受精卵植入鄭桂珍子宮內,鄭桂珍成功妊娠,1988年3月10日,順利誕下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

耕耘60载的试管婴儿缔造者|新中国女性第一

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出生時候的情景。

這一標誌著我國生殖科學重大突破的歷史性時刻,被相機記錄了下來,廣為傳播——照片中,身著白大褂的張麗珠望著懷裡剛出生的鄭萌珠,笑容慈愛。

耕耘60载的试管婴儿缔造者|新中国女性第一

張麗珠懷抱著剛出生的鄭萌珠。(新華社發)

攻堅克難,矢志探索先進生殖技術

張麗珠曾說:“在事業道路上無窮的探索,讓我感到了幸福和快樂。”探索先進生殖技術,攻克複雜難題,她從未停止。

最廣為人知的,是試管嬰兒研究初期,她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研究的故事。

全院只有一根取卵針,針頭鈍了就送到鐘錶鋪磨一磨,消毒後再用;沒有培養液,就自己配製;沒有專業的保溫設備,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試管裝在保溫桶裡。她的助手懷抱裝有卵泡液的保溫桶,穿過北醫校園和操場,一路小跑送到組織胚胎教研室的場景,成為大家的集體記憶。

成功培育出大陸首例試管嬰兒後,更多成果接踵而至——我國首例贈卵試管嬰兒、首例凍融胚胎試管嬰兒等,相繼在她的培育下誕生。

各環節的技術也得到迅速發展。1989年年底,張麗珠開創的陰道B超下一根針取卵方法,因創傷小、可重複進行,被列為“常規取卵法”。她帶領團隊進行試管嬰兒週期1300多次,使臨床妊娠率從早期的6.4%升至32%,活嬰率達20%。中國試管嬰兒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除了科研和臨床工作,張麗珠還不遺餘力地培養人才,指導了國內第一批婦產科研究生。她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影響了幾代人。

仁愛為懷,為婦女的健康和幸福奉獻終生

“張麗珠教授被譽為中國大陸試管嬰兒之母,她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一生。”張麗珠的學生、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劉平曾如此總結張麗珠的生平。

張麗珠從事試管嬰兒技術研究時,我國正實行計劃生育,曾有人問她,中國那麼多人口,為什麼還要搞試管嬰兒?

在張麗珠看來,試管嬰兒與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並不牴觸,這項工作是計劃生育工作的一部分。不育症給患者的家庭、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和危害,為人治病是醫生的天職。

張麗珠曾表示,作為婦產科醫生,要理解婦女的痛苦和她們人生的波折,“婦產科醫生直接服務的對象蓋住了半邊天,她們的健康和幸福不能小看。”

正是“我是醫生,病人有苦痛,我就要為她們解決”的責任感,讓她砥礪前行。

晚年的張麗珠仍不懈耕耘。她數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一百多篇,並主編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婦產科分冊》《婦產科臨床經驗教訓101例》《臨床生殖內分泌與不孕症》等著作。年過八旬,她還堅持坐診,學習使用電腦,上網瞭解學術界最新成果,用電腦製作課件、打字寫書。

如今,張麗珠已去世,但她創造的精神財富還在繼續傳承。

2019年9月10日,張麗珠名家研究室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正式揭牌,將培養和激勵更多醫學工作者為人類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耕耘60载的试管婴儿缔造者|新中国女性第一

(原文來自《中國婦女報》2019年10月21日1版)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張園園編輯/侯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