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国家卫健委即将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国家卫健委即将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见习记者 安晓双 北京报道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正成为我国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许多人在年老的时候又伴随着各种疾病的折磨,因而养老问题又往往与健康医疗问题息息相关。如何让广大老年人在颐养天年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更健康的生活,是当前养老工作必须尽快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位从事“医养结合”研究的专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传统的养老机构与医院分开独立建设的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和治病的双重需要。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做到边养边医的“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欢迎。

本报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是,为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国家卫健委即将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医养结合”应势而生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949万,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16658万,占总人口的11.9%。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我国政府对庞大的老龄人口给予重大关切。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生活问题、医疗和健康问题,让每位老年人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养老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家庭的养老承载功能更是日益弱化。老人的养老需求已从浅层次的“生存需求”过渡到“品质养老”阶段。未来随着50后、60后进入养老阶段,他们的消费观念会更前位,经济基础也更扎实,一定程度上对养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些健康养老需求。

医养结合主要是指面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医养结合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迫切需求,也能切实减轻年轻人的负担。

据Analysys易观预测,到2020年,医养结合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7万亿元,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高龄化、失能化趋势的继续发展,医养结合的市场还将伴随医疗保险、康复护理等刚性需求的增加而快速增长。

德勤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医养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要处理好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即让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不只依靠医院途径解决,而力求能在养老院甚至家中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政策层面也给出相应的支持。国务院多次提出要求,社区医疗、养老、家政等生活设施,都应该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国家将给予相应的财税支持。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4亿元,用于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体系化养老服务等119个项目建设,提升普惠养老供给能力。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曾表示,为了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更好地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未来国家将继续大力提倡发展医养结合。将其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同时医养结合已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和《“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到目前,全国已设立了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省级实施意见,22个省份设立了省级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近4000家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有25000多对。全国养老院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达90%以上。

医养结合,重点在“医”不在“养”

有专家提醒, “医养结合”难题的核心和实质来自于国内门诊机构的羸弱,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难以方便的获得门诊服务和上门服务。所以说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也表示,医养结合,不等于简单的养老院+医院,更多的要从医养结合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去理解,要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服务老年群体。

为此,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为进一步推动“医养融合”的发展,应该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在政策上,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在形式上,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以开办自营的医疗服务机构,还可以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针对近年来各方反映较多的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堵点和难点问题,由卫健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已于9月11日国务院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拟于近期由多个部门联合印发。

《意见》提出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保障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五方面的内容。面对医养机构供给不足,《意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办大型医养结合机构走集团化、连锁化发展道路。鼓励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主体举办医养结合机构。

同时,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普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健康档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整合资源,重点加强护理院、老年专科、临终关怀机构等,或派出分支机构进驻养老院。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行为的培养。要对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干预,通过专业、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帮助老年人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前召开的国家卫健委例行发布会上,王海东透露,为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国家卫健委即将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文件内容,各地区在发展医养结合时,应着重加强社区和农村医养结合的补短板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积极深化医养签约服务。这意味着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将成为促进“医养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