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酸菜缸的吉林缸窑土,如今烧出“古窑”之一的“建盏”了

宋代盛行斗茶,所用茶具为黑瓷茶具,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福建的建窑盏,即著名的“建盏”!

小伙伴们能想到吗?现在长春也能烧出“建盏”了,用的,就是烧酸菜缸的吉林缸窑土!

“经过两年实验,长春终于烧出了中国‘古窑’之一的建盏!”“是啊,关键用的还是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的缸窑土!”这次对话发生在近日,对话的两个人分别是来自福建建阳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李木贵和长春本土艺术家古尘。

烧酸菜缸的吉林缸窑土,如今烧出“古窑”之一的“建盏”了

小小建盏巴掌大,长春烧出第一窑有啥稀奇?

“2003年,我提出抢救‘缸窑文化’,加速‘南瓷北移’,如今长春再度攻克技术难关,烧出建盏中难度极高的兔毫盏和油滴盏,这是一大突破。”古尘说。

现实版“三顾茅庐”结硕果

“早出窑5分钟不行,晚5分钟也不行,甚至温度高或低5摄氏度,还原的建盏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古尘说,为了将1979年才复烧成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引入长春,他曾三度拜访福建建阳的建盏名家孙建兴。

因感动于古尘的“三顾茅庐”和“南瓷北移”的理念,孙建兴带着弟子李木贵等工作组四进长春……令他们惊喜的是,吉林缸窑土与福建红土的铁含量接近。通过研发,孙建兴为缸窑土注入活性铁,更好地满足于陶瓷烧制的需要。

综合季节、气压、风向、温度、湿度等各方面因素,两年时间里,历经30余次试验,才烧出长春建盏第一窑。

诸多“南瓷”北方放彩

“古尘木艺”被列入吉林省八大名品之一,但如今古尘的“木匠”身份却已被人淡忘。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第三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上。

彼时,古尘从中国陶瓷泰斗周国桢口中得知吉林缸窑土特别好,昔日在吉林省用作酸菜缸的“球磨黏土”,还大量输出各大制瓷地区,“吉林仅仅是原料供应地,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是莫大的遗憾。”从那之后,古尘撰写报告,首度提出“南瓷北移”。

在王锡良、周国桢等大师的助力下,他在景德镇建起“东北艺术家创作基地”,组织吉林艺术家赴景德镇学习,并在长春成立陶瓷创作基地,搭起交流平台。

16年来,景德镇陶瓷、德化白瓷、宜兴陶瓷、建阳建盏……诸多“南瓷”在北国春城与缸窑土融合,绽放别样光彩。

烧酸菜缸的吉林缸窑土,如今烧出“古窑”之一的“建盏”了

李木贵展示吉林缸窑土烧出的建盏。

火与土的艺术燃进校园

“目前,长春市和吉林市已经建起100多座窑,大批艺术家和高校积极参与,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陶瓷专业!”古尘说,几年来,他相继把窑“搬”进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5所高校,聘请李木贵等名家担任教师,以校企联合扩大“南瓷北移”成果。

在高新栖乐荟5楼文创中心,他还设立了体验区,让孩子们免费“玩泥巴”。

“很多人都知道‘China’既译为中国,又有‘陶瓷’之意,我希望能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意能力,触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古尘说,未来将探索陶瓷艺术商品化,让陶瓷艺术真正走进长春百姓生活,走进大众视野,为长春的创意产业发展助力。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