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拴了200年直至枯死?

用户61402240


崇祯死的时候,很不地道,逼死皇后、贵妃,砍断长平公主的胳膊,杀死小公主,还在衣服上乱刷标语,把大明灭亡的锅乱甩。顺治进京后,不当“背锅侠”,找了条铁链把崇祯上吊的槐树栓起来,告诉百姓李枣儿逼死了崇祯皇帝,大明是被闯贼搞跨的,大清替大明鸣不平。

崇祯把大明灭亡的锅甩给臣子

李自成攻到北京城下,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击鼓上朝,结果没有一个大臣前来,崇祯知道大势已去,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尔后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哭了:“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说完解衣带自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看难逃一死,只能哭着拜别,也上吊自杀。朱由检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咬着牙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啊!”说完拔出刀砍杀公主,公主吓得躲避,结果被砍断的胳膊,昏死了过去。崇祯此时几近疯狂,他再次将血淋淋的屠刀挥向年仅六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将其砍为两段。

崇祯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吓得四散逃命,只剩下太监王承德。朱由检脱去龙袍,换了一身蓝色袍服,失魂落魄地跑到煤山,看到京城火光冲天,知道大明江山毁在他手,他没脸逃跑,也逃不掉,于是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然后扔掉墨笔,吊死在一棵歪脖槐树上。崇祯皇帝临死前,还把明朝灭亡的锅甩给了众大臣。

顺治把锅甩给闯王

顺治率领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知道自己根基不稳,为了安定民心,他下旨重新安葬了崇祯皇帝,陵墓叫思陵。还让老百姓服丧三日,追谥朱由检为“庄烈愍皇帝”。更出人意料的是,还惩罚了吊死崇祯的歪脖槐树,给槐树戴上了铁链,起名为“罪槐”。其实顺治就是为了安抚百姓,他不想背灭明朝、杀皇帝的恶名,用行动告诉老百姓,杀死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是闯贼李枣儿,这个坏枣已经被清兵打掉了。吊死崇祯皇帝的树我们也要严厉处罚,让他戴刑具受罚。

铁链拴树有警示作用

顺治还下令,朝中皇亲、大臣,路过煤山歪脖槐树时,要下马观瞻静思。

这可不是让大家祭拜崇祯皇帝,而是以树为鉴,让在家记住,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朝是怎样从兴盛走向衰落,大明朝皇帝是怎么被流寇逼得走投无路,落得个上吊自杀的结果。这棵被铁链栓着的树,凝聚着一个强大朝代由盛到衰的历史,是大明王朝的耻辱柱。

清朝君臣看了它200年,直到八国联军打进皇宫,大清走向没落,这棵树也解除200年的惩罚。


聋王异史


古有替罪羊,今有替罪树,这歪脖槐树挺冤啊。本是一颗普普通通的树,但有个皇帝死乞白咧的要往上面挂,树能怎么着啊?不跟他要损失也就罢了,又有一个皇帝给它拴上大铁链,治了树的罪,这找谁说理去啊?

话又说回来,谁让你是树,你只是人的道具,有冤也得挺着。待我把这事说明白了,再来替树申冤。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位17年,还算是勤于朝政。平时生活也很朴素,还穿带补丁的衣服,也不是那种沉迷于美色而不能自拔的主。但明朝积弊已深,不是他所能拯救的。

1644年,李自成带兵攻至北京城下。太监曹化淳献门而降外城城破,此时的崇祯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含泪将太子送出宫去。

次日天明,他在前殿召集百官,却无一人来。他知大势已去。无奈跑到万岁山,赐死周皇后和袁贵妃,并手刃了自己的小女儿。他也知道自己无处可逃,然后在一棵歪脖槐树上自缢身亡。

于是这棵树也便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明末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自打闯王来了不纳粮,百姓还是拥护的。

可是没想满清入关了。百姓们怎么也不会愿意让异族来统治,那个时候反清复明的呼声很高,民间各种暴动不断。

顺治皇帝也是一个高人,他要甩锅了。他把那棵歪脖槐树套上大铁链,定为“罪槐”,这看似小儿科,实则不然。这对平复民间情绪是有很大作用的。

这么做的用意很深,是在告诉大家崇祯皇帝是吊死在歪脖槐树上,而这歪脖槐树我已经治罪了,而且逼死崇祯皇帝的是李自成并非大清,我是向着大家的。

如此一来,大多数老百姓就不会把矛头指向清朝了。这种诛心术确实厉害。

此后这戴着大链子的罪槐便有了警示作用。皇帝让臣子们路过时,都驻足观看,并不是为了祭奠崇祯,而是让他们时刻严于律己,勤于政务,不要重蹈覆辙。


这罪槐立在那里,警示了大清200多年,但大清还是亡了。

这槐树也不是枯死的。大清亡了后,有人把那大链子给取了,按说这树该自由了吧。

没有。上世纪60年代,一群激进青年给这个槐树扒了皮。最后这槐树也被铲除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那是后来移植的古槐。

树只是一颗普通的树,但他跟两个皇帝有关,所以不再普通,也成了划分两个时代的标志。


说史听涛


“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这句诗出自上世纪50年代,是某先哲在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下吟咏的诗句,此句大约是对这歪脖子槐树传奇一生的最完整概述了。

原本,这棵有点歪的槐树只是一棵普通的槐树,可1644年3月19日拂晓,一棵白绫被搭上其树干后,它的命运便倏忽急转。

伴随着崇祯皇帝的自缢,这棵槐树自此再也不再只是一棵槐树,它迎来了它的另一种“树生”。

如果树也能写自传,这棵槐树大约会将3月19日定为自己人生的转折期了。

这一天,农民起义军领袖带领农民军攻入了北京城,此时的明宫一片混乱。生性刚烈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击鼓上朝,可鼓声起、鼓声落,无一人相应。

此时的崇祯自知大势已去,在巨大的刺激下,他的精神几近崩溃。城楼下的战火照亮了崇祯苍白的脸也刺红了他的双目,他站在台阶上,耳边是不断涌入的各种人声、嘈杂声,他清楚地意识到:大明的江山就要就此断送在他的手里了。

上位的这些年,崇祯一直努力想要挽救大明的颓势,可他终究还是败了。这一败,失的是天下,失的是所有。

崇祯颤抖着走到宫内,他已经在心底做好了最后的盘算。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来到殿内后,他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便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做完这最后的安排后,崇祯接下来的行为大约可以用:残暴杀人狂魔来形容了。他先是命皇后、贵妃自尽殉国,随后便挥刀疯狂砍向了自己的几个亲生女儿,长平公主被他砍断了手臂昏死过去,6岁的小公主则被他砍成了两截。

从崇祯此时的疯狂行为来看,他的精神已经几近崩溃。人在精神完全崩溃时,只有一个结局:疯狂或者死亡。

崇祯毕竟不同于一般人,精神崩溃下的他并未疯,这与他见过的风浪有关,也与他心底的信念有关。与其他昏庸致国亡的君王不同的是,他的亡国更多的是大势所趋。

崇祯自出身开始便被赋予了保卫大明江山的使命,登上帝王位后,他更加将这一使命视为此生唯一使命。这一使命最终也促成他逼死皇后妃子、杀死女儿的疯狂行为:身为帝王家的女子,不能让农民军糟蹋,所以,死是更好的结局。

崇祯的绝望是空前绝后的,跌跌撞撞爬到后山后,崇祯望着烧得正旺的战火欲哭无泪。此时的他已经取下了官冕,他散落的发丝凌乱在风中。

良久,他脱下蓝色袍服在上面写下了一行绝笔信,写完扔掉墨笔后,他便吊死在了这棵歪脖槐树上。随后,他身边的太监王承恩也陪他一起自缢于此树。

伴随着崇祯的自缢身亡,持续统治中国276年大明王朝正式画上了句点。而作为崇祯自缢所在的这棵槐树也成了大明灭亡的象征,因为见证了一个朝代的衰落,自崇祯自缢那天起,它便也不再是一棵树,而是活成了一个象征。

歪脖槐树的象征意义之被强化是在顺治年间,顺治率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后。第一时间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下旨重新安葬崇祯帝,陵墓叫思陵。第二件事便是,给歪脖槐树上铁链以示惩戒,他还下旨从此以后此槐名为“罪槐”。

一根铁链,名前的一个“罪”字,自此,歪脖槐树便不再是凡尘里的自由树。这棵槐树被定罪后,它的树生便更加困苦了。

如果树有意识,此时的它大约是会喊冤的。没有科学可以证明大树有无意识,但日本科学家江本盛博士曾在书籍《水知道答案》里证实:水在听到褒贬词汇时,会结出完全不同的结晶。

还有人曾证实,树木甚至可以被骂死。有人曾做过实验,每天派人不停对着一棵大树咒骂,不久大树便会枯萎而死,而承受褒奖的大树则会越发茁壮。

如此,被拴上铁链并且不停承受参观者哀叹、唏嘘等各种负面情绪的槐树,难道不会因此而受影响吗?何况,从始至终,槐树都是躺着中的枪。说来,它的成为“罪槐”仅仅是因为顺治想借它背锅。

罪槐背的这锅,便是“使崇祯亡(吊死崇祯)”,这锅背得冤屈,冤屈得说不出话,即便它能说话。

被无辜安上罪名、拴上铁链后,罪槐成为了清朝皇亲、大臣定期瞻仰的对象。顺治在给槐树改名后,曾下令凡朝中皇亲、大臣,路过煤山歪脖槐树时,要下马观瞻静思。

静思,思什么?自然是思大明的由盛转衰,思进取思自强!这期间的古槐,成了大明王朝的耻辱柱,也成了大清的警示钟。《康熙王朝》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大帝,曾在大殿怒斥群臣时大喊:

“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在看着你们呢!忘啦?”

这之后200多年后,八国联军打进了清皇宫,大清自此走向没落。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八国联军在侵华期间顺便“侵”走了古槐上的这条铁链。

从这年开始,囚禁罪槐的锁链终于被解开,大清的气数也走到了最后。罪槐的锁链之锁、开之间,正是清朝的寿命。

1966年,在那特殊年代里,已脱锁的罪槐被前来游览的红卫兵扒了树皮、树枝做纪念。人要脸、树要皮,没皮后的老槐奄奄一息。1971年,这棵几近枯死的老槐被园林部门下令铲除。

自此,崇祯皇帝上吊的老槐树的树生便彻底画上了句点。

后来被当做旅游景点参观的老槐树并非吊死崇祯的“罪槐”,而仅仅是1996年景山公园工作人员找来移植的。

这棵槐树与先前的罪槐一样,都是歪脖子,且都是老树(新槐年约150岁)。只是,此树,早已不是彼树……


记者李满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您要说树这事,这其实就是个猫盖屎的事,树是没错,错的是人。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难道错的是崇祯?”

俺可没这么说,崇祯作为个末代皇帝,他本身的资质并不高,两眼珠子总是分别不出那个是好人,那个是歹人,把自己个架到了火山口上烤,一家伙就便宜了李自成这小子。

他这人勤勉是勤勉,但他的能力不足以驾驭快要散架了的大明王朝,这就是他的可悲之处。

开头的事

话说当年李自成,喊着号子:“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喝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这号子瓷实的厉害,多年的积攒,李自成捞了不少的民心,基本上也就是众望所归啊,一家伙就干到了崇祯的家门口。

但李自成他有一个致命的伤口,他是打下一城,就吃一城,吃光喝光继续下一城,用他自己个的话这叫追赃助响,他压根就不经营地方。

到了后期,开始尝试经营地方了,但他急切的都等不急禾苗长大,地方能给他提供必要的粮饷的时候,就大摇大摆的打到了崇祯的眼跟前。

咋说呢?崇祯是废了点,但好歹还是一条能守得住家业的龙,有他在三五年内那鞑子他是进不了中原,大家伙都能喘口气。

结果呢?李自成到了,崇祯手底下的兵部尚书张缙彦,这位打小就有着神童美誉的家伙,那脑瓜子除了贪赃枉法,啥也不会,眼瞅着李自成的势大,自己个就把北京城的城门给开了,把李自成迎进了北京城。

跪地下磕头,掘的屁股和当年的宋江有的一比,接着就牵着李自成的马头,那一路小跑,嗨,精神的像个玩闹的熊孩子,一点都抽不出来是半拉老头子了,那叫个不要脸透了。

崇祯的事

而这个时间点上的,崇祯蹲在紫禁城里边也发现了事情不对,这就召集大家伙来开会。

结果集合的哨子吹了老半天,愣是一个大臣都没有等到。

那么是大臣抛弃了崇祯吗?

是也不是,还是有一部分大臣愿意追随崇祯的,当年崇祯死后,很多大臣都自杀了,您不能说大明的官员都是吴三桂之流,有骨气的他也有。

好了,咱把话头拉回来接着聊,崇祯一看这场景,心里拔凉拔凉的,大势已定啊!

所以他就把周皇后,袁贵妃已经自己的三个儿子叫了进来。瞅着这三个大小子,大明的希望也就只能落到他们的身上了。

崇祯嘱托了一番,让太监带着这三人出走。

回头对这周皇后说道:“你啊是国母,应该殉国!”

其实走到今天这一步,周皇后她也知道这是她最好的归宿,所以啊这事走到今天,还能咋样呢?她哭了:“俺跟了你十八年,但这十八年来,你那次听过俺的,你哪怕听上一句,事也不止于此啊!”

说完自己个解下腰带,栓了一个扣自缢而亡。

崇祯能说啥呀,瞅着周皇后,回头对袁贵人说道:“你也和皇后一起吧!”

还能说啥呀!袁贵妃也随着周皇后自缢而亡。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崇祯也太过了吧,大明完了就完了,自己个死了也就算了,咋还把自己个老婆搭上,这也太不地道了吧!”

啥地道不地道的,您想想靖康二帝的皇后、妃子、女儿,活着比死了都痛苦,被金人凌辱的那叫个惨不忍睹啊!

所以啊,崇祯没有放过自己个最心爱的女儿,一个被砍断了胳膊,一个被当场砍死。

自己个带着太监王承恩,去了煤山,瞅着北京城的大火,逃?他感觉没这个脸面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社稷死!祖宗定下的规矩,能破吗?

于是崇祯在一件蓝色的袍服上留下了绝笔:“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随后就把自己个吊死在了一棵歪脖树上。

后边的事

话说大明王朝没了,崇祯就没有过错吗?有,当然有,但那帮子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够的大臣,更加推卸不了责任。

就说呢张缙彦,原想这李自成进了北京城,这就是新皇帝,自己个早早的投诚,也能弄个一官半职的,继续自己个捞钱的勾当。

事实上李自成也是想要好好的经营天下,要不进了北京城也不会安抚百姓。他当时的主意是打在了崇祯的身上,想过去一样来个追赃助响,但目标就放在崇祯一人身上就得了,薅羊毛的事暂且放过那些个有钱的大小官员,毕竟谁都认为,拥有天下的崇祯那钱应该是哗啦啦的有。

结果打进去之后,李自成才发现崇祯压根就是个穷鬼,穷的身上的衣服还有补丁呢?

李自成把国库外加皇宫搜了个底掉,就连那镀金的门环,金银碗筷都扒了划拉过来,林林总总加起来也就是十万两。

到这点上,李自成才明白过来,自己个为嘛被人干翻了,回头又能爬来的原因?不是自己厉害,是压根就没有钱。

可他一回头就瞅见那些个那些北京城的士卒们,他知道打下北京城这可是天大的功劳,虽然没怎么打,但有功劳就得赏,不赏结果就是他很有可能按压不住士兵的邪念。

这一幕幕的变化被那崇祯的兵部尚书小神童,半拉老头子张缙彦,瞅在眼睛里,咱就说了,他这不亏是神童,转脸就知道李自成要干嘛,麻溜的就滚蛋了,跑出了北京城。

而那些个准备换天不换地的家伙就倒了霉,一顿棍棒下去,这就收集了七千万两雪花银,那些个不愿意交钱的一家伙钱也没了,命也没了的不在少数。

后来的事,大家伙也知道李自成和吴三桂这脑壳长反骨的家伙,在一片石大战,结果吴三桂藏了一波八旗兵,李自成就败的稀里哗啦。

这家伙连个基地都没有,这一路躲躲藏藏的,也就完蛋了。

吴三桂顺手就把满清丢过来的黄金大链子套自己个脖子上,这顿领路啊,帮着满清打下了大半个中原啊。

那树的事

这不,顺治这就入驻了紫禁城,这就是满清的皇帝开始了他们小三百年的扯大腿的统治。

话说当时,满人入驻中原,天下老百姓那也是不服啊,那么为了安定民心,顺治就跑到煤山这地吊唁崇祯。

出人意料的是,这顺治感觉这树是颗有罪之树,所以一条大铁链子就锁在了这歪脖树的身上,还给整了个名,叫“罪槐”

其实这事,也好理解,他就是安抚民心,告诉大家伙这大明是李自成这不懂事的家伙给灭的,跟俺没有关系,你们要恨就恨他李自成就的了,别天天的没事整啥反清复明的。

而且这树的罪,俺也给判了,你们就别闹腾了!

后来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慈禧撒丫子跑路了,把个偌大的北京城留给了一帮子蛮夷大鼻子。

得咧,这帮人瞅着这树遭罪,就把铁链给取了。这一家伙也预示着满清的寿命也走到了头。

时间到了1966年的时候,这槐树就枯死了,到了1971年的时候,这树就被铲除了。

这罪槐也就走完了他的一生,后来这块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所以又移植了一颗一百五十岁的老树,当然同样是歪脖树,但这棵已经和原来的那颗不是一个物件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崇祯最为我们中国历史上相对的比较悲惨的一个皇帝,登上皇位的他并没有享受过什么皇帝的感觉就灭国了,崇祯最后也是在景山上的一棵槐树上上吊自杀,于是这个槐树便成了一个千古的罪人,但是这棵槐树也没有落下一个好的下场,那棵槐树已经被砍掉了,现在景山上的那颗槐树是上个世纪所栽种的。

崇祯的祖父也就是万历皇帝,自从万历皇帝开始明朝的政治已经是一发不可收的地步。他是十分的慵懒的,万历皇帝曾经创下了一项历史记录。他28年没有上过朝,执政期间在明朝的每一个部门都是缺少人手的,这个万历皇帝可以说打了一手的烂牌留给了自己的子孙。



后来崇祯的父亲继位之后,他十分的喜欢炼丹药和吃丹药,日日沉迷于此无法自拔,所以这些丹药也是要了他的性命,当上皇帝仅仅一个月就死掉了。后来崇祯的哥哥天启帝继位之后,本来心不在此,就更加无心管理朝政,每天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他们都将这么烂摊子给了崇祯。


崇祯继位之后,也许很多人觉得崇祯也是一个昏君,其实不然崇祯这个人已经算是很努力的在抢救自己的国家和皇位了。他励精图治,可是终究是明朝的窟窿太大已经无力回天。后来李自成进入京城之后逼得崇祯在槐树上上吊而死。

后来清朝接管政权之后为了俘获人心便将这棵槐树上挂上了铁链子以表其罪,并称之为“罪槐”,这根铁链足足在这棵树上挂了200年之久,直到后来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才将铁链拿走,这棵树也被破坏了。改革开放之后,为了铭记历史便又种了一棵槐树。


司徒历史


崇祯皇帝之死

崇祯十七年(1643年)三月,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崇祯帝苦撑明王朝十六载,奈何明朝气数已尽,此时他也知道再无回天之术。崇祯皇帝砍女儿、赐死嫔妃,命太监携皇子出逃,然后与贴身太监逃至煤山,自缢而死。

铁链锁树,以证其罪

清军入关,为安抚天下人心,顺治帝将那颗崇祯上吊自缢的老槐树加上锁链,取名为“罪槐”,这铁链一锁,就是200多年。

罪槐被栓至枯死?——错了,假的。

罪槐并没有被栓至枯死,200多年后的1900年,锁链被取了下来,取链之人是谁呢?目前只知道是被八国联军掠走了,具体去处抱歉没查到。

罪槐之死

罪槐并非枯死,那是死于何事呢?原来在60年代大串联期间,老树树皮和树枝被各地来旅游的红卫兵剥去做纪念品,老槐树因此死亡,其后当局决定将罪槐伐除(也有人说,罪槐伐除时实际并未死亡)。现在人们在原址看到的罪槐是80年代重新栽植的了。


歪脖罪槐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读史明鉴,欢迎关注、讨论。


石三叔


我觉得这棵树真的是很冤枉的,就是因为崇祯皇帝在这里上过吊,所以被铁链拴住二百年,这棵树到死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招谁惹谁了。


话说在1644年明军和清军还有李自成同时交战,最终因为明军寡不敌众,被打的节节败退,最后变得毫无还手之力,只有挨打的份,很快李自成围攻了北京城,当时又没有援军赶到,崇祯皇帝欲哭无泪,崇祯皇帝一个人跑到煤山上(今北京景山)大声的呼喊:苍天啊,我自上任以来,也算是勤勤恳恳,怎么就不能扭转局面呢?没有人能听到他的喊声,他的心都在颤抖,他强忍着悲痛一个人走下山。

公元1644年4月25日这一天,崇祯皇帝觉得真的已经到了垂死的边缘,安排好了自己三个儿子,让他们换上侍卫的衣服各自逃命去了,崇祯皇帝害怕最爱的妃子和女儿在他死后受到别人的侮辱,所以就挥刀将她们砍死之后,崇祯皇帝带着一名贴身侍卫,两个人浩浩荡荡的向煤山走去,崇祯皇帝从容不迫的走了一颗歪脖子树前,慢慢的解开自己的腰带,欲又上吊,贴身太监王承恩一看立马下跪求皇帝三思,崇祯皇帝一意孤行,觉得无颜面对大明列祖列宗,太监王承恩看到劝说无望陪着崇祯皇帝一起自溢身亡了,这一天就定格在1644年4月25日农历的3月28。



崇祯皇帝是一个好皇帝,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他是一个劳模皇帝,比他那个只会做木匠活的哥哥和28年不上朝的爷爷,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他从哥哥朱由校手里接过了一个烂摊子,当时的明朝真是内忧外患,崇祯皇帝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曾经幼稚的以为凭满腔热血能够扭转局面,但是到最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想凭一己之力而扭转明朝局面的想法被当时的局面一点点的蚕食掉,消磨掉,崇祯皇帝可以说是一个大英雄宁死不屈。 这么一位英雄劳模皇帝,最后上吊自杀身亡,



总结:这棵树虽然做了替罪树,但是也没办法,这就是它的命运,崇祯皇帝虽然是最后一位皇帝,但是大明朝的灭亡和他没有一点关系,他是冤枉的,被人捆住的那棵树,也和他一样,是冤枉的,以前的那棵树早已枯萎而死,现在在见到的这棵已经不是当年的那棵了。


佳宁姐姐说历史


不知道崇祯当时是怎么想的,非要跑到煤山这棵歪脖槐树下吊死,让大清只一把铁链就廉价的收了人心。

崇祯当皇帝当的确实不容易,自己省吃俭用勤务政务,只可惜一来小冰期天灾,二来腐朽的一杆子官员,最主要崇祯除了除去魏忠贤以外没什么真才实干,干出力不讨好,疑心重乱杀重臣,使得臣无可用,内忧外患,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

李自成马上要攻破北京了,眼看着外边火光映天,嘶喊声不断,崇祯召集大臣,没一个来的,知道大势已去,把周皇后、袁贵妃和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安排好太监把儿子送出去投奔亲戚家,然后对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哭着埋怨崇祯从未听过自己的劝告,悲愤的自缢了,轮到袁贵妃,她自知难逃一死,也绝望的自缢身亡,可是还不够,崇祯又叫来15岁的长平公主和6岁的昭仁公主,拔出刀说“你为什么生在帝王家!”说完砍向长平公主,长平公主吓得躲闪被砍断胳膊,昏死过去,疯狂的崇祯又接着砍向吓傻的昭仁公主,把她砍成两半!


宫女太监都吓跑了,只剩贴身太监王承德,他帮崇祯换下满是鲜血的龙袍,换上一身蓝色袍服,两人跌跌撞撞的来到煤山。崇祯拿笔墨在蓝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写完扔掉笔墨,吊死在面前的槐树上,王承德跟着上吊紧跟他去了。

后来清军入关,重新安葬了崇祯,追谥为“庄烈愍皇帝”,顺治命人把这棵槐树用锁链锁起,起名“罪槐”,并让官员路过此处均要下车下马驻足瞻望。当然不是为了凭吊崇祯,而是汲取大明亡朝的教训,反思自我。顺治的这一举动让宁愿迎接李自成进城也不愿受异族统治的老百姓渐渐平复了反清复明的念头,顺治通过这么一葬一锁,让崇祯吊死大明亡朝的罪魁祸首转移到李自成身上,大清只是和百姓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新政权。

所以,很多人为槐树叫屈,觉得一颗树没招谁没惹谁,只因一个亡国皇帝把吊绳往它上面一搭,自己就成罪槐被锁200多年。可是草木无情人有情啊!槐树戴着锁链依然活了200多年,那被崇祯亲手杀死的嫔妃和女儿又该找谁去诉苦呢?六岁的孩子懂什么?为什么哥哥们可以送走保命,而她却要惨烈的死在亲生父亲手上?!而作为亡国之君的崇祯,却到死都在怨天尤人。

歪脖槐树历经200多年风雨,顶着铁链见证了大明翻了大清也覆了,而它依然是一颗树,即便枯萎,即便锁链后来也去了。



墨梅逸清寒


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掌握统一全国政权的皇帝,算是一个较有能力、勤俭爱民的皇帝,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很不幸的皇帝。


他早年时候,生母被父亲所仗杀,自己就被其他庶母所收养,后来又因为这个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就被另一个庶母养大成人,后来他哥哥成为了皇帝,就把他册封为信王,但是他的哥哥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他就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成为了皇帝,之后开始了铲除奸臣的、自己掌握政权的道路。

在他清理障碍的道路上对他威胁最大的就是著名的大太监魏忠贤了,他虽然是个宦官,但由于之前就很受皇帝的重用,朝堂上有很多他的亲信,所以崇祯皇帝很难除掉他,因此崇祯隐藏自己的锋芒,暗地小心提防他,明面上则一直重用着他,让他掉以轻心,最后找准时机,悉数他十大条罪名,逼得他用生病的理由辞去爵位,削弱他的能力,打击到他自尽而死。之后,崇祯还顺势清算了他的党羽。

但也因为清算过多的大臣,导致朝廷可用之人急剧减少,而且就算清理了阉党,还有其他的党派的斗争让他十分的头疼,崇祯的政务可以说是繁忙到彻夜不眠。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国家又出现了大规模的旱灾饥荒鼠疫,不少百姓因此而死亡,农民阶层则顺势起兵反抗,而此时关外满人对明又是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

而这些问题带来的就是战争,常年的战争又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明朝最终面临着亡国的危机,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他逃无可逃,让皇后等妃嫔自缢殉国,接着自己吊死在景山的一棵槐树上,以保留自己的尊严。

而那棵吊死他的槐树也自此成为名树,但没过多久这颗树居然被铁链给束缚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就是自清朝建立后,满清皇帝为了安抚和笼络人心,对待死后的崇祯皇帝还是很尊敬的,追封他为庄烈帝,并要求经过崇祯殉难处的官员都要下马步行,以表示对崇祯的尊敬。这颗老槐树吊死了令人尊敬的崇祯皇帝,自然就是一棵“罪槐”了,是害死崇祯的直接凶手,用铁链锁住它,就是把它当做一个罪人来对待。

而在两百年之后这棵树枯死了,这又是为何呢?其实是因为当时这棵罪槐被当做是封建迷信守旧的物品,让人们给剥掉树皮,槐树失去了树皮保护,最后枯萎而死。或许人们会好奇那个地方的槐树不是还在吗,不是没有枯死吗?那其实是有人将一棵新的槐树移植到了那里,让它代替了原来的槐树,也算是给后世的人留一个纪念,让我们可以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


夏目历史君


很多人对崇祯皇帝的评价非常高,这些高评价来源于崇祯皇帝的勤政、节俭,在这些方面的影响下,很多人都忽略了崇祯皇帝身上的一些致命缺陷。

从正视历史的角度来说,崇祯并不是一个好皇帝。



这个不好的定义是指他不合适当皇帝。

当地位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勤劳、节俭已经无法起到多大的作用,在这些高位上,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能力。

就比如现如今工厂里勤劳的工人一样,虽然他们每天兢兢业业恪守在自己的流水线岗位上,但是他们勤劳的特质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他们想要的职务晋升。

因为在一些管理层面上,更在乎的是管理才华之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只懂得勤奋的话,不说把工作搞砸,那么也会在这些职务上举步维艰、难以胜任这些工作。

只有那些真正具有这方面能力或者天赋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工作职务上如鱼得水并且给自己公司带来飞速的发展。

崇祯皇帝其实就如同那突然被提拔为工厂最高管理层的勤劳工人一样,根本不懂得怎么管理国家,空有勤劳、没有足够的能力,以至于把明帝国推向了灭亡。




崇祯皇帝之死属于咎由自取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下崇祯皇帝在高位上的一些致命缺陷。

首先他这个人比较愚昧,在魏忠贤时期明帝国其实就已经初步解决了财政问题,但是在他解决掉魏忠贤后,他却为了体现自己的英明而导致明帝国陷入了财政危机中。

不仅无法给军队派发粮饷,反而因为缺钱撤掉了明朝的大量铁饭碗,导致李自成这样原本靠铁饭碗吃饭的人走上绝路、以至于最终起义杀到了北京城。

在李自成准备打到北京的时候,他也曾想过调山海关的关宁铁骑到北京救驾,但就是由于没钱,只能放弃了这个决定。

要是他真有如同魏忠贤那般的“理财”能力,他不至于最终缺钱到节俭生活物资、没钱发军饷的地步上。


另外,他这个人也比较反复无常。

明明在某些官员提出某些想法的时候已经得到了他的应允,但是在事后如果出什么事,他却又会以此为借口杀掉那些官员,使得很多官员对他产生了不信任感。

在李自成准备打到北京城的时候,官员们正是怕他反复无常才没有人敢提迁都到南京城的想法。

要不是这样,以南明在分裂情况下还能支撑几十年的情况来看,他跑到南方起码也能建立另一个“南宋”。

以此种种,我觉得明朝的灭亡、他自己的上吊自杀纯粹就是他咎由自取,根本怨不得别人。





崇祯歪脖子树

说到崇祯之死,有一棵树我们不得不提,这棵树就是崇祯皇帝上吊时的煤山歪脖子树。

在当年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后,崇祯皇帝来到了煤山,在这里挑选一颗歪脖子槐树上吊自杀了。

而崇祯皇帝的自杀,无疑极大改变了那棵树的命运以及给它带来了非凡历史意义。

这非凡历史意义对这棵树的影响非常大,使得这棵树成为了北京一大人文景点、吸引了很多人瞻仰。

不过这非凡意义给这棵树带来的并不总是好的改变,有时候,带来的也会是灾祸。


比如清朝初年的时候,这棵树的非凡历史意义就首度给它自己带来了灾祸。

那时候清朝统治者为了收获人心,他们开始对死去的崇祯皇帝表现出了极高敬意,作为协助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帮凶”,这棵树自然免不了被清朝统治者拿来作秀的下场,其曾一度被清朝统治者用铁链捆绑起来、被强行称之为了“罪槐”。

这一切,都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收买人心、演出地为崇祯皇帝复仇戏码。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这棵树的非凡历史意义则第二次给它自己带来了灾祸。


那时候,一大帮人在群情汹涌下,专门找到这棵树、把这棵树给毁了。

至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棵歪脖子树,其实是一棵1996年才从外地移植到歪脖子树原址的百年老树,虽说地点还是当年那个地点,但是树却已不是当年那棵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