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餘華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主角全都死去,他卻給取名“活著”

人是為著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

這是《活著》告訴我們的簡單而純粹的真理,也是我們終其一生,需要去參透和醒悟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經常帶著我的孩子讀書,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關於人生的書籍——《活著》。

希望其中的故事,溫暖你和孩子,也希望我們永遠善良、單純、溫柔。

作家餘華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主角全都死去,他卻給取名“活著”

活在當下,物質與現實的光怪陸離已耀花了人們的雙眼,慾望始終存在,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遺失的卻是心底的真誠。

其實,誰不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如此循環往復,或倒退或前行的生活著。

《活著》不僅只有殘酷,也存在著簡單的溫暖

第一次閱讀《活著》,我感受到的是“殘忍”,是“觸不及防”。

再次閱讀,我看到了餘華筆下的溫度,是人與人之間久違的溫暖。

01 溫暖是一個小孩的純真與善良。

作家餘華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主角全都死去,他卻給取名“活著”

書中,有慶是最讓人心疼的,感染我的不單是他的悲慘命運,更是他身上的溫柔善良。

有慶從小就養了兩隻羊,它們是他最好的夥伴。天矇矇亮的時候,有慶就搓著眼睛跌跌撞撞地去割草,鞋子壞了就光著腳丫在雪地裡吧嗒吧嗒地跑著。

兩隻羊被抓到公社裡,有慶也要一路護送,十分不捨地交給飼養員。他咬著嘴唇一動不動,末了可憐巴巴地問王喜:“我每天都能來抱抱它們嗎?”

之後的每一天,他都來割草餵羊。

我喜歡他身上的簡單,他的天真與可愛,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大人們不忍褻瀆與破壞的。

02 溫暖還是付出與原諒。

作家餘華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主角全都死去,他卻給取名“活著”

那些孩子一聽是給校長獻血,一個個高興得像是要過節。

有慶第一個跑到醫院,排在第一位,他還得意地對老師說:“我是第一個到的。”

驗到有慶的血型才對上,他高興得臉都漲紅了,他跑到門口對外面的人叫道:

“要抽我的血啦。”

在小朋友的世界中,付出是件多麼榮幸的事。他們沒有自私,沒有顧慮,有的是一顆心,一顆簡單的、為他人付出的心。

誰也沒有想到,一次簡單的獻血,就葬送了孩子的生命。

有慶,死在了醫院的病床上。在一群人的冷漠與無知中,一個小孩,失去了活著的資格。

醫生的冷漠與小孩的熾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醫生,一個救死扶傷的角色,面對自己的錯誤,竟然能泰然自若地說:

“你有幾個兒子?你為什麼只生一個兒子?你兒子死了。”

餘華筆下的溫暖,永遠是包涵在冷酷裡的,擁有了極致的冷漠,才凸顯出溫暖的不易。

作家餘華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主角全都死去,他卻給取名“活著”

後來,才得知這位校長就是福貴的舊相識。春生的妻子,面對春生的到來,夫妻倆選擇了原諒。

這是怎樣的包容心,願意去原諒,願意在他遇難時對他說:

“春生,你要答應我活著。”

忍著失去孩子痛苦,也希望活著的人能生活下去。因為歷經的世事讓他們明白:死很容易,活著很難。

在接連不斷的死亡面前,福貴的選擇

全書的基調,是極致的,是黑暗的,是讓人喘不過氣的。所有的人,以一種“出乎其外,情理之中”的形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家餘華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主角全都死去,他卻給取名“活著”

福貴的父親,在他最喜歡的糞坑上摔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福貴的母親,沒有醫治重病而死;

有慶,獻血過度而死亡;

鳳霞,生孩子後失血過多而死;

家珍,半輩子都在生病,看著子女的離去,也去世了;

苦根,嚼豆子時被噎著而死。

有些死亡的方式,是讓人們想不到的,甚至放在現今會覺得荒誕。

雖然作者一直在說死,但是我們認真去讀那些文字的時候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著”。

作家餘華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主角全都死去,他卻給取名“活著”

福貴面對接踵而至的死亡,除了悲痛以外,更多表現的是堅強的意志。

他把家人一一安葬,盡力守護著活著的人。

用作者的說法就是: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是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福貴的不同,想用羅曼羅蘭的話概括,那就是: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作家餘華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主角全都死去,他卻給取名“活著”

故事的結尾和開頭,都是福貴和牛。

最後相伴一生的,是兩個福貴,還有那些在田野上出現的人們:家珍、鳳霞、有慶、苦根……

這些名字,迴盪在耳邊,久久不能散去。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無關其他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好,一定要好好活著。

和平年代的我們,吃喝不愁,家人健康,環境安定。其實,這些就夠了。

在與現實的對抗中,我們會受傷,會失敗。

甚至,還有些人一味抱怨生活多麼多麼不如意,甚至做起了網絡上的憤青。越來越複雜的表象,逐漸障蔽了人們的內心。

無論如何,有一件事情我們不得不感謝,那就是“我們還活著”。

願我們仍舊能夠努力尋找,心中的一方淨土,也就是活著的意義。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從餘華的文字中感受活著的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內心的憤怒漸漸平息。

我開始意識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

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