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遥望着从课本里走到眼前的宝塔山,心潮起伏,热泪滚滚


我遥望着从课本里走到眼前的宝塔山,心潮起伏,热泪滚滚


在伟大而神圣的事物面前,人往往失语,不敢落一个字,不敢说一句话,生怕亵渎了心中的神。陕北于我,就是这样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存在。

而我,却不能不写下一些话。我要把我的衷肠,说给她听。

陕北,最初,我是在诗歌里认识的。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是怎样的一片土地,让诗人贺敬之重逢之时如此激动?在那片土地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诗人这般情难自已一往情深?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还小。我的世界是崇山峻岭之间的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和由它连接起来的家和学校。此外,我一无所往,也一无所知。除了手中薄薄的语文课本,也没有途径得到更多的书籍,来帮我了解身外的这个大千世界。

但是为什么,读到这首诗,一股热血在我小小的胸膛里澎湃,一种激情在我细细的血管里燃烧?仿佛是有谁在提醒着我,有一段历史,值得去追寻;有一个远方,在日日将我召唤。


我遥望着从课本里走到眼前的宝塔山,心潮起伏,热泪滚滚


我慢慢长大,我听清了召唤我的,是《沁园春·雪》。

1936年冬天,一个浓云密布的天气,寒风凛冽,白雪飘飘。此时,陕北高原的旷野愈发静穆而辽阔,愈发安详而深沉。毛主席站在清涧一个窑洞前,望着远处的莽莽雪山,回想起革命的峥嵘岁月,一股豪情在胸中激荡。转身回屋,一首来自黄土地的千古绝唱从笔尖喷涌而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今天,我来了!终于有这么一个机缘,让我从榆林出发,来回应那一声久远的呼唤,来赴一场神圣的约会。


我遥望着从课本里走到眼前的宝塔山,心潮起伏,热泪滚滚


登上镇北台,履行杨家沟。眼前广袤的黄土高原,处处绿水青山,植被丰茂。镇北台极目北望,早已不见边关大漠的影子,匈奴的铁骑,也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一碧千里的原野,偶尔看到一片裸露的黄色土地,一孔扎进黄土山的窑洞。脑海里,却盘桓着这样的情景:所有的山山茆峁,沟沟坎坎,一样的赤黄颜色,一样的陡峭如削,一样的固若金汤。藏身于任何一座窑洞,千万座窑洞都是掩体;行走在任何一处山沟,千万道山梁都是屏障。路上遇到的每一位老乡,也都一样黝黑的皮肤,一样可亲的笑容。

老乡们递给我们杏子和桃子,让我们解渴。还一直说,尝尝,不买不要紧,本地产的。陕北的土地盛产朴素的情感和高贵的厚道,难怪吃进嘴里,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我终于明白,转战陕北的毛主席,哪怕与敌人擦身而过,却不会被察觉;哪怕能看清对面山上敌人点燃的烟头,听清敌人的对话,也不会被发现。无数次遇险,都能化险为夷。革命战争,也从陕北战场的胜利,最终走向了全国解放。

一座毫不起眼的土窑,却是千军万马进攻退守号令的发出之地,是全国战场的指挥中心,是党和国家的命脉所在。耳畔,有人讲述:几十万敌军向陕北扑来,毛主席却举重若轻,闲庭信步。从容地从延安的窑洞,转到榆林的窑洞,又从榆林的窑洞,回到延安的窑洞。他们在窑洞里制定作战方案、起草电报;在窑洞里分析全国的战争形势,调兵遣将;在窑洞里为新华社写社论文章,接待外国记者,及时地向全世界传达中国革命胜利的讯息。


我遥望着从课本里走到眼前的宝塔山,心潮起伏,热泪滚滚


最艰苦的时候,他们吃的是黑豆粥。最大的愿望,是吃上一碗小米饭。从陕北回来,我带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把黑豆砸扁,如他们当年一般,煮了一碗白水豆粥来吃。我不矫情,感觉一口都难以下咽。这群肩负着解放全中国的伟人们,却因为找不到别的食物而连吃数月!一位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后来在回忆这段生活的时候说,炊事员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点小米,给毛主席做了一碗小米饭,毛主席却把这碗饭,倒进了大家吃的黑豆粥锅里。大家盛到碗里的黑豆粥,能看到一粒粒黄澄澄的小米粒。

我嚼着浓厚豆腥味的黑豆粥,眼前出现一个个伟大人物的鲜活面容: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眼里布满血丝,但精神奕奕,偶尔还诗兴大发的毛主席;时刻为毛主席的安全和战争全局操心、隐隐可见几丝白发的周总理;目光坚定思想敏锐、时不时问毛主席和周总理:“你看这样好不好?”的任弼时;横刀立马,连得转战陕北至关重要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大捷、力挫胡宗南锐气,粉碎蒋介石“消灭共产党、活捉毛泽东”美梦的彭德怀……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怎样的一个风流人物的群体啊!

我在挽救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里找到了答案;在改变党和国家命运的解放战争里找到了答案;在厚厚的《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诗词选》里找到了答案;也在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里、在法国戴高乐和美国尼克松、福特总统的传记里,找到了答案。


我遥望着从课本里走到眼前的宝塔山,心潮起伏,热泪滚滚


来到延安城,搂定宝塔山。七彩夺目的灯光,投射出一幕幕特殊的场景和一个个历史的画面:滚滚向前的延河水,高高飘扬在杨家岭的红旗,彻夜不灭的枣园灯光;抗日战争,重庆谈判,中共七大……彩灯展示结束,宝塔便放射出金色的光芒。山上的树木,被笼罩在一片红云之中,一霎时,树林变作了深秋红枫,呈现层林尽染的景象。

我在夜里遥望着从课本里走到眼前的宝塔山,一时心潮起伏,热泪滚滚。

何处无山?何处无塔?唯有宝塔山是我心中的圣山;唯有此山之塔,是我心中的圣塔。

此番前来,我是赴约,亦是朝圣。

相聚总是太短,离别总是太长。刚刚离开,又在想念。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我遥望着从课本里走到眼前的宝塔山,心潮起伏,热泪滚滚


作者简介:邓贵环,湖北秭归屈原故里人,高级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文章发表,有散文随笔集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