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重慶南山林壑的古老寺廟,居然是傳說中大禹與塗山氏定情之地

深藏重慶南山林壑的古老寺廟,居然是傳說中大禹與塗山氏定情之地

很多人知道華巖寺,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南山深處,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寺廟,曲徑通幽,雖然香火併不旺盛,卻多了幾分清靜。

塗山寺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山的頂部,佔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是現存最古老的寺院,因為寺內在古代供奉著尊武祖師,因此又稱為尊武寺。在2000年的時候,塗山寺被重慶政府劃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塗山寺具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大禹的妻子塗山氏便是這裡的人。在西漢這裡是禹王廟,是為紀念大禹而修建的,主要供奉著大禹和塗後的雕像。 在唐朝時,任忠州刺史的詩人白居易曾寫過《塗山寺獨遊》一詩:“野徑行無伴,僧房宿有期。塗山來去熟,唯是馬蹄知。”,從這首詩中可以知道當時這裡便叫做塗山寺了。

深藏重慶南山林壑的古老寺廟,居然是傳說中大禹與塗山氏定情之地

塗山寺中有8重殿宇,房間100間。它與一般的佛寺不一樣,雖然是佛教寺廟,但還供奉著道教的真武祖師,可以說是道佛兩教和睦的典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明朝時,有兩個外地來的和尚來到塗山寺插業,之後將塗山寺與老君洞對調了,但道教真武祖師的廟宇保存了下來,就形成了佛道同廟的情況。

塗山寺設有真武祖師殿、玉皇殿、觀音殿、藥師殿、大雄寶殿、財神殿、地藏殿、毗盧殿、韋陀殿等廟宇,其中玉皇殿、大雄寶殿、韋陀殿建是在同一軸線上,在大雄寶殿與韋馱殿之間的南北方向分別設有廂房,北廂房後邊就是藥師殿。早年,每逢正月初一到十五,城裡的百姓便到廟內祈福進香,可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深藏重慶南山林壑的古老寺廟,居然是傳說中大禹與塗山氏定情之地

塗山山勢較高,古樹參天,林壑幽深,廟院飛簷翹角,雄偉壯觀。到了塗山之上,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塗山寺黃色的山門,門頭上有兩條蜿蜒起伏的龍,門上有“百千眾一任禱祈福從善禍從惡風行雷厲群瞻北極為尊,億萬年不遭墊溺害盡除利盡興地平天成豈獨三巴是控”的一幅對聯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大禹的感激之情。在山門的石壁上,還有著一個石刻,石刻上所雕內容與宗教、大禹治水、民間信仰有關。

深藏重慶南山林壑的古老寺廟,居然是傳說中大禹與塗山氏定情之地

塗山寺內的廟宇各有特色,其中大雄寶殿是由正房和廊道組成,正房是懸山式屋頂,抬梁式和穿鬥式混合的木結構建築,面闊5間17.2米,進深4間14.3米,通高約13米,廊道寬4.5米,有階梯式踏道3級。韋馱殿是單簷歇山頂,抬梁木結構建築,面闊3間11米,進深2間7米,通高10米,與大雄寶殿正好相對著。玉皇殿在韋馱殿的旁邊,是一個二層建築,懸山式的屋頂,抬梁式、穿鬥式混合的木結建築構,面闊3間16米,進深2間7米,通高15米。藥師殿坐東朝西,在北廂房的後邊,建築面積約110平方米,是單簷歇式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面闊3間10.5米,進深3間10.5米,通高9米,設有如意踏道7級。

深藏重慶南山林壑的古老寺廟,居然是傳說中大禹與塗山氏定情之地

除此之外,廟中還有一塊“禹王治水碑”,關於大禹治水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這也是百姓尊敬並建造寺廟紀念大禹的原因吧。

深藏重慶南山林壑的古老寺廟,居然是傳說中大禹與塗山氏定情之地

塗山寺還是觀賞夜景的好地方,其低處塗山山頂,到了晚上,從上往下看,可以將美麗的夜景盡收眼底,雖說不如南山一棵樹的觀景臺看闊,但視野比較好。

在空閒的時候去塗山遊覽,來塗山寺,看佛道並存是怎樣的狀態,瞻仰“禹王治水碑”,想象遠古時期大禹治水的畫面,再喝一杯茶,感受遠離喧囂的城市後,這種清靜的感覺,彷彿置身於世外,還可以要一份齋飯,聽說這裡的齋飯很好吃,觀賞完寺廟,還可以去南山一棵樹、文峰塔、梅園等地方遊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