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工傷事故死亡處理辦法

在現實生活中,員工在上班時間發生工傷的事情越來越多,其中也難免會出現工傷事故死亡的現象。為此,用人單位就要依法承擔員工的工傷死亡賠償。那麼,在發生工傷死亡事故上,用人單位要怎麼處理?怎麼賠償才算合法呢?

一、工傷事故死亡處理辦法

1、立即向當地工傷保險管理機構填報工傷死亡報告,提請工傷認定。發生死亡事故,勞動監察、安全管理、公安監察會介入調查,確定責任,待工傷認定後進行後續事務流程。

2、用人單位必須是為員工購買了工傷保險的,勞動部門才會受理工傷認定,符合條件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費用。如果沒有購買工傷保險,所有費用由用工單位承擔。

3、用人單位如果沒有為員工購買工傷保險,用人單位可以同死亡者家屬進行協商,可以參照人身損害賠償規定進行處理。一般情況下人身損害賠償高於工傷死亡一次性補助。

4、2019年工亡補助金按照2018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倍進行補償。


勞動法:工傷事故死亡處理辦法


二、工傷事故死亡賠償標準

先申請工亡,要求支付喪葬費、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

喪葬費標準為6個月的單位所在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1、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工亡職工配偶男年滿60週歲、女年滿55週歲的;工亡職工父母男年滿60週歲、女年滿55週歲的;工亡職工子女未滿18週歲的;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週歲,祖母、外祖母年滿55週歲的;工亡職工子女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8週歲的;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8週歲的。

勞動法:工傷事故死亡處理辦法

2、供養親屬撫卹金標準為:配偶,每月按工亡職工本人月工資的40%;其他親屬,每月按工亡職工本人月工資的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勞動法:工傷事故死亡處理辦法

三、工傷事故處理的時間限制

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工傷事故的處理不允許拖延時間,必須在一定時間(一般在3個月)內結案。如果遇到特殊情況,調查有困難的,最長也不得超過半年時間。而且對工傷事故的結案和處理,一律應予以公佈。

綜上可知,發生工傷死亡事故,首先就要向當地工傷保險管理機構提請工傷認定,確定責任之後,就走賠償流程。其中工傷死亡賠償標準是可要求支付喪葬費、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這三方面的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