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處亂塗亂畫不是故意!塗鴉敏感期到來,父母只需做到這4條

前幾天孩子突然在牆上畫了一個愛心,他說是送給我的禮物,結果在我很開心的時候,孩子爸爸看到了愛心,第一反應就是衝著孩子喊,誰讓你畫牆上了,這樣不就把牆弄髒了,孩子一下子懵了,我當時一愣,不過我勸阻了孩子爸爸接下來可能的行為,沒有讓他繼續說下去,我依然感謝孩子。

後來,我專門找孩子爸爸說這個事情,確實畫到牆上不美觀,但是孩子突然靈光一閃,我認為這種思路還是需要進行把握的,再說了牆比起孩子的想象來說不算什麼,平時孩子也沒有亂塗亂畫的情況,他一直都是在紙上畫畫,偶然行為不代表是一種故意行為。

塗鴉是孩子在差不多一歲半左右就學會的一項技能,等孩子長到大約三、四歲左右就會到一個很多人認為的塗鴉敏感期,孩子開始用各種的塗畫表達自己的內心或者想法。記得當時朱莉結婚的婚紗就是孩子們塗鴉的作品,還有孫儷也同樣保留著孩子的各種“手作”並認為孩子的塗鴉要大於任何物品的價值,所以家中才有各種的孩子塗鴉作品,同樣也有了那首《感知成長的神奇》。

孩子到處亂塗亂畫不是故意!塗鴉敏感期到來,父母只需做到這4條

家長認為的孩子信手“亂畫”,其實是孩子身心發展的一種需要,孩子們通過這種塗塗畫畫來認知世界、表達自我,這是一種對新鮮事物展現的一種特有方式,父母要做的是保護孩子這種最自然的最原始的表達。

孩子最初的“塗鴉”都是無意識的,沒有任何的理論與知識的干涉,更沒有繪畫構思和目的,只是想到哪裡畫到哪裡,充滿了趣味和無序。孩子慢慢隨著年齡的發展,他們會自我調整手部力度,創作出更多表達自我情緒的作品。

孩子可能語言還沒有完全發育完善,但是用塗鴉表達內心世界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孩子的塗鴉看到孩子內心的情緒,看到孩子的喜怒哀樂,看到孩子的各種小願望,等等,當孩子塗鴉敏感期到來的時候,父母需要做些什麼呢?

1. 讓塗鴉成為孩子的同伴

畫畫具有鍛鍊想象力的功效,孩子的塗鴉表達的是最直接的內心,父母不妨在孩子擁有這種能力的時候,一起陪著孩子進行小塗鴉,既可以增進孩子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也可以讓孩子對塗鴉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孩子的塗鴉不存在邏輯性,但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其他的要素,或者引導著孩子慢慢的加入一些情節,甚至將這種塗鴉變成一種小遊戲,都是很好地讓孩子提高畫畫熱情的方式,當然這種塗鴉的目的並不是一定孩子畫成什麼樣子,而是讓孩子愛上畫筆,增加樂趣。

孩子到處亂塗亂畫不是故意!塗鴉敏感期到來,父母只需做到這4條

2. 為孩子塗鴉做好準備

孩子塗鴉期到來之前,會有一些徵兆,比如突然的喜歡拿筆,比如突然的喜歡大色塊的繪本或者圖案等等,爸爸媽媽也在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給孩子準備好一些相關的工具,比如各種彩筆、油畫棒、彩鉛等等,孩子都可以進行一下嘗試。

其實孩子在牆壁上“亂塗亂畫”一般都出現在2-4歲,大概會持續半年左右,父母提前為孩子準備一些可以塗鴉的可擦洗的牆壁或者工具,甚至之前有朋友是家裡面貼上很多白紙,畫滿了取下來,再貼上新的一層,既可以保護孩子的塗鴉慾望,也不會將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孩子內心很好地得到滿足。

3. 給孩子自由創作空間

塗鴉不一定非要在牆上,更不一定是被單床單甚至地上,如果父母在孩子塗鴉一開始建立一種很友好的引導規矩,孩子畫畫的時候也就不會特別的去別的地方進行創作自己的大作。

孩子到處亂塗亂畫不是故意!塗鴉敏感期到來,父母只需做到這4條

父母提前給孩子規劃一片畫畫的地方,因為畫畫中存在水粉、顏料等的一些材料,選擇的地方一定要稍微大一些,或者單獨一間房子,或者一個大的區角,甚至整個陽臺都可以,讓孩子可以伸展開腿腳。

父母設定的區域最好與孩子進行溝通,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 和限制選擇權,孩子在塗鴉這件事上也就不會很糾結和排斥地點的選擇,當然家長也不要掉以輕心,孩子塗鴉時候一開始還需要盯一下,畢竟孩子的思路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到的。

4. 孩子塗鴉多嘗試

塗鴉形式並非一定是用筆,還有手或者其他的物品,甚至是身體都可以,如果家裡條件允許,如果家長能夠給予孩子這種很寬的自由,不妨讓孩子多一些嘗試的方式,激發孩子的想象空間。

孩子因為這種父母的支持,以及給孩子的靈感指引,更加願意去嘗試這些塗鴉,當然也就不會發生那種故意“對著幹”的情況,反而變得比較規矩,比較和諧。

孩子到處亂塗亂畫不是故意!塗鴉敏感期到來,父母只需做到這4條

塗鴉有很多的好處,不僅僅是孩子思維活躍的一種引導,同樣也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一種滿足,更有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發育。

孩子願意動手塗鴉,父母就給予孩子限定的選擇權,讓他們更好的將這種塗鴉方式進行下來,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一種很好地促進。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