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不應擴大數字鴻溝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28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等機構聯合舉辦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推進數字化轉型與發展不能僅憑一腔熱情,必須做到有方向、有章法、有邊界。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與發展應該收窄而不是擴大數字鴻溝,應將更多經濟主體合理納入金融體系。

李東榮認為,一國金融數字化轉型與發展要適合國情,形成實效,應圍繞四方面入手。一是要緊扣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充分發揮現代數字技術在資源配置精準化、服務渠道全時化、業務流程自動化、風險管理智能化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探索場景金融、電商金融、供應鏈金融等創新模式,破解當前金融業在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包括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增強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多層次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二是要緊扣專注主業的改革要求。金融機構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必須結合自身資源稟賦、主營業務和市場定位,依託金融科技手段來培育核心競爭能力,建立和鞏固具有獨特信息優勢的業務護城河和風險防火牆。

三是要緊扣防控金融風險的根本任務。隨著當前全社會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開放合作的日益增多,金融賬戶和數據的關聯性不斷增強,金融活動的實時性和不間斷性越發明顯,金融風險的交叉性和複雜程度大幅度上升。應未雨綢繆,重視和關注數字化轉型在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聲譽風險等各方面可能帶來的新變化,並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覆蓋業務、網絡、技術、數據等各個環節、各個領域且更加適應數字化時代要求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開展業務合作時,應該把合作業務納入全面風險管理的框架之內,堅持依法合規、自主風控、責任清晰的原則,切實做好對合作方的盡職調查、名單管理、風險監測,也包括退出管理。

四是要緊扣保護金融消費者的主體責任。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與發展應該收窄而不是擴大數字鴻溝,應該將更多的經濟主體合理納入金融體系而不是精準地排斥在金融服務範圍之外。因此在推進數字化轉型與發展過程當中,應倡導和樹立負責任金融的理念,切實履行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將金融消費者保護納入數字化轉型戰略和公司治理之中,研究設計適應不同金融消費者操作習慣和能力素養的數字金融產品,制定實施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風險提示、信息披露、信息共享、先行賠付、保險補償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從源頭上合理保護好金融消費者的財產、隱私和數據安全,並通過各種方式手段提高金融服務的透明度和消費者保護水平。避免將數字化轉型和金融創新的風險成本向金融消費者不合理轉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