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八大“損招”購房要睜大眼睛避免上當

樓市八大“損招”購房要睜大眼睛避免上當

虛假宣傳、設置陷阱、霸王條款……儘管與數年前相比,房地產市場的品牌房企和品質樓盤越來越多,但是樓市仍然有不少雜音。對於購房者而言,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中招”,無奈踏上漫漫維權路。

開發商究竟有哪些“損招”?購房者又該如何避免上套?本報特地遴選近期發生在杭州樓市中的熱點維權事件,希望讀者能從中吸取一點經驗教訓,在自己的購房之路中少走彎路。

“假學區”房大忽悠

下沙某樓盤銷售時一直宣稱,其屬於下沙最好的學區——文海小學。不過去年底臨近交付時,業主從政府主管部門得知,該樓盤並不屬於文海學區。一些衝著學區買房的業主,被開發商的這種行為徹底激怒了,拒絕收房,要求開發商對此事給個說法。

無獨有偶,去年底橋西某樓盤也因為“學區門”,引發了與業主之間的一番爭執。該樓盤銷售時一直宣稱其屬於賣漁橋文瀾小學學區,不過臨近交付時,業主瞭解到的情況卻並非如此,從而引發業主集體維權。

也有一些樓盤,宣稱引進某知名學校的分校,但事實上該分校與本校的師資力量相差懸殊,有的僅僅是掛靠關係,隸屬於同一教育集團但並不共享師資力量。這樣的一些樓盤,也被稱之為“偽學區”樓盤。

點評:杭州樓市近年來類似於這一類“假學區”事件,可以說是屢見不鮮。由於人們對學區的普遍重視,學區房自然也就成了開發商宣傳過程中的賣點。理論上說樓盤只有交付之後,教育主管部門才會劃定學區,因此開發商的宣傳也只是一面之詞。教育主管部門還會根據生源情況,對學區範圍進行調整,根據以往的學區範圍想當然地以為自己的樓盤屬於這個學區,一旦出現變數就會引發糾紛。也有一些開發商甚至明知自己的樓盤不太可能劃入優質學區,但是銷售過程中故意誘導購房者,如果是這一種情況就屬於欺詐。開發商在銷售過程中應將學區劃定規則如實告知購房者,如果在宣傳資料中鐵板釘釘地說自己的樓盤是學區房,屆時又不能兌現的話,那麼就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私屬空間”名不副實

銷售時,開發商宣稱每戶可獲贈4-6.5平方米的“私屬前廳”,然而開發商所謂的“私屬前廳”,在業主看來顯然已經是名不副實。按照業主的理解,既然是“私屬前廳”,當然可以合理利用起來打造成一個入戶前廳。不過交付後開發商卻改變了原先的說詞,告訴業主“私屬前廳”不能隨意改造,因為這是消防通道,屬於公用面積。最近,城東某新交付樓盤,攤上了這件事。

既然是消防通道,為何銷售時卻宣稱是“私屬前廳”?使用“私屬前廳”這樣的宣傳語,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有不少購房者當初正是衝著這個“私屬前廳”而下單的,如今私屬卻成了公用,餡餅也就成了陷阱。因為銷售過程中有意隱瞞,開發商的誠信遭到業主質疑。

點評:贈送空間餡餅成陷阱,這也是樓市中屢見不鮮的事情。一些開發商在銷售過程中,為了增加產品賣點,會有意無意誇大贈送空間的使用功能,就比如這一事件中把消防通道說成是“私屬前廳”,讓購房者相當然地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自由支配和使用的空間,可以說是有意誤導。消防通道是有嚴格管理規定的,任何人都不能隨意佔用,顯然與“私屬前廳”的使用功能大相徑庭。遇到類似情況,購房者可要求開發商明確贈送空間的性質以及今後的使用功能,並保留相關的宣傳資料以備日後維權之需。

“移花接木”頓生爭執

近日城東某樓盤,因為“門”變成了“窗”,遭到業主集體維權。原來,該樓盤在銷售過程中曾向購房者宣稱,部分戶型擁有雙陽臺。同時樓書上的戶型圖也顯示,陽臺和臥室之間是一扇移門。不過臨近交付時,業主卻發現這扇門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窗戶。稍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陽臺和臥室之間設置了一個一米多高的窗戶,那麼這個陽臺實際上就失去了應有的使用功能,“雙陽臺”就此成為泡影。

為什麼當初銷售的時候沒有把這個說清楚?為此業主找到開發商要求給說法。開發商給出了一個令他們感到鬱悶無比的解釋,房子的陽臺並沒有少,只不過帶窗的這個陽臺成了設備陽臺。業主駁斥稱,樓書上明明顯示的是移門,開發商的解釋令人大跌眼鏡:樓書只是作為參考,最終以實際交付為準。並且,這一爭執發生之後,開發商重新印製了先前的樓書,而這也說明開發商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點評:當交付實景與樓書等宣傳資料有出入,開發商往往會以“樓書不具備法律效力,以合同約定或實際交付為準”為由,拒絕業主的合理訴求。事實上作為合同要約的一部分,樓書、沙盤等自然具備一定的法律效力,否則開發商就可以不負責任地隨意宣傳。這一事件中,表面看上去是“門”變成“窗”,但事實上是涉及規劃的較大調整——有門的陽臺要計算一半面積,成了設備陽臺後卻不計算面積。購房者可根據樓書等宣傳資料,要求開發商兌現銷售時的承諾,追究相應的違約責任。這一類事件,保留樓書等文字資料,或者銷售員的錄音,對日後維權至關重要。

銷售隱瞞“不利因素”

近期城北多個樓盤,因為銷售過程中向購房者隱瞞“不利因素”,而陷入了業主集體維權的漩渦之中。

如果樓盤周邊有垃圾焚燒廠、汙染企業等,這些顯然都會降低樓盤品質。近期困擾城北樓盤的不利因素,主要是變電站、高壓線等。基於對高壓線和變電站輻射危害的認識,大多數購房者顯然是頗為忌諱。雖然有些樓盤的銷售在前,高壓線和變電站的施工在後,但是業主認為開發商已經提早知道相關的規劃,卻在銷售時向他們刻意隱瞞,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此外,也有一些個別樓盤,會隱瞞地塊的一些歷史情況(比如之前市化工廠,土壤具有一定的毒性)或者土地使用年限等。

點評:按照目前的相關規定,開發商必須如實告知樓盤周邊的一些不利因素,並在售樓處的顯著位置張榜公佈,這是開發商應盡的告知義務。目前杭州大多數開發商對這一規定的執行情況還算不錯,從而避免了日後的一些糾紛。購房者下單之前,一定要注意查看公佈在售樓處的不利因素清單,對這些不利因素有一個正確理性的認識。但現實中由於一些不可控的原因,致使不利因素在開盤之後出現,成了難以化解的矛盾。當然,有一些施工規劃,開發商是完全有條件提早獲知的,如果有意隱瞞的話,顯然是沒有盡到告知義務,購房者可要求開發商承擔相應責任,彌補相關損失。

降了價品質也大降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杭州不少樓盤,交付過程中都出現了較多的質量問題,引發多起業主集體拒絕收房事件。這其中,不乏有一些2012年的降價樓盤,因為大幅降價而嚴重影響到了樓盤品質,遭到業主強烈不滿。

由於地價以及稅費是房地產開發的剛性成本,部分開發商在降價之後為了控制成本,就不得不在建築材料上做文章。一些慣常的做法是,換用中低端材料,就比如把石材幹掛改為真石漆,無疑降低了樓盤品質。此外在一些樓盤配套上,比如原先承諾的泳池、網球場等,也往往因為要控制成本而一筆勾銷。城西某樓盤甚至被業主發現鋼筋保護層厚度不達標,不再是品質問題而是安全問題。之江某樓盤則因為出現嚴重滲水現象,遭致業主詬病。

點評:開發商因為市場形勢變化而進行降價,這是一種正常合理的市場行為,本無可厚非。但是,即便是降價,也應該保證樓盤應有的建築質量和品質。向購房者承諾的一些建築材料以及一些配套設施,不能因為降價了而隨意進行調整,否則就是違約,尤其是嚴重損害到了降價之前的購房者的利益。購房者完全可以根據開發商先前的銷售承諾,要求開發商履行承諾,如果沒有履約則可要求承擔相應責任或者相應賠償。當然,對於一些品牌口碑不太好的開發商,購房者切忌貪小便宜或者從眾心理,不能因為樓盤降價了而一哄而上。事實證明,小品牌開發商大幅降價的樓盤,出現質量問題的概率頗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