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1894年,佐藤富子出生在日本仙台。

佐藤富子的家族算是當地望族,她的祖父是北海道大學的創始人,父親曾是工程師。佐藤富子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20歲畢業於日本仙台女校。後來來到聖路加醫院,做了一名女護士。

兩年後,佐藤富子遇到了赴日本留學的郭沫若。當時郭沫若去聖路加醫院探望病重的友人,見到了身為護士的佐藤富子,對她一見鍾情。

郭沫若迅速開始了瘋狂的追求,他在給安娜的第一封信中寫,“我在醫院大門口看見您的時候,我立刻產生了就好像是看到聖母瑪利亞那樣的心情,您的臉放出聖光,您的眼睛會說話,您的口好像櫻桃一樣,我愛上了您!”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在一封接一封情書的攻勢下,佐藤富子逐漸被其熱情所打動,陷入了情網。

佐藤富子的父母對女兒的戀情持激烈反對態度,他們希望佐藤富子回到家中,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一個門當戶對的日本青年。為了郭沫若,佐藤富子與父母鬧得非常僵,基本斷絕了來往。

佐藤富子認為嫁夫隨夫,從此就是中國人了,她請郭沫若為她娶一箇中國名字。郭沫若為她取名“郭安娜”,佐藤富子感到非常開心,在後來近八十年的歲月裡一直用著這個名字。

郭安娜在戀愛的第二年,考取了東京市谷女子醫學校,但入學不久,就發現自己懷孕,只得輟學返回岡山。在隨後的十年裡,她為郭沫若生下了五個孩子,四男一女。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婚後的日子始終在貧窮中掙扎,郭安娜隨著郭沫若在上海與日本之間,來回奔波。在上海的時候,窮的連坐電車的錢都沒有。回到日本之後,郭沫若開始翻譯《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一書,當時家裡連一張桌子都沒有,就用一隻中國式皮箱來代替桌子;窮的買不起硯臺,就撿塊磚頭,磨成硯臺的樣子,結果這本二十萬字的書籍只換回了五角錢。

郭安娜又要撫養照看五個孩子,又要做家務,又要擠時間打零工,生活可以說是非常艱辛。為了生存,全家緊衣縮食,經常煮幾個紅薯就當一頓飯,有時候過不下去,就將棉被、棉衣等送進當鋪來維持生活。

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郭沫若潛心學術,先後出版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著作,取得了學術上的傑出成就。

1937年,中日開戰,郭沫若不辭而別,離開了郭安娜和五個孩子,獨自乘輪船回到中國。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日本當局發現後,以“間諜”的名義逮捕了郭安娜,將她在牢房裡關了近一個月。經過拷打、審訊,未能得出任何有價值的內容,只得將其釋放。

但這並不意味著日子就此迴歸安穩,日方強令讓幾個孩子都加入日本國籍,聲稱只有這樣,才能受到政府的保護,郭安娜認為孩子是中國血統,不能入日本國籍,對此堅決拒絕。

為挑起生活重擔,撫養五個孩子長大,郭安娜拼命工作賺錢。原來是日本富家小姐,現在成了五個孩子事實上的單親媽媽,迫於生活只好什麼都幹,租土地種菜、農忙時候幫別人打短工、替人洗衣裳、到農村收購山貨、醃製販賣蘿蔔乾……什麼辛苦都嚐盡了。

後來也曾經有中國的記者前去日本,見到郭安娜,發現她“家徒四壁,全家僅靠一點山芋充飢”。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但在她的拼命努力下,五個孩子不僅平安長大,還都繼續了自己的學業,沒有一個孩子輟學。幾個孩子也都比較爭氣,抗戰勝利前,長子已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讀化學專業,次子也畢業於京都大學,讀建築學專業,三子考進了東京水產講習所,女兒考進東京女子大學,最小的兒子在讀中學。

郭安娜對此也非常欣慰,認為自己可以向老郭家交待了。戰爭結束後,郭安娜感覺終於看到了希望,想盡一切辦法要回中國。

然而等到她多番輾轉,帶著最小的兒子和女兒萬里尋夫,來到郭沫若面前的時候,發現郭沫若已經再次結婚,並且又有了五個孩子。

其實就在郭沫若回國的第二年,就已經和曾做過女明星的於立群同居了,第三年補辦了婚禮。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總之,當郭安娜十年艱辛,萬里尋夫,見到郭沫若後,兩人面面相覷,氣氛尷尬。面對這樣一個熱鬧的大家庭,十年時光裡積攢了千言萬語,到現在全都沒必要再說了。

郭沫若找來老朋友馮乃超做郭安娜的“思想工作”,馮乃超向郭安娜指出,這種不幸是戰爭造成的,希望郭安娜能夠儘快結束這種令人尷尬的局面。最終,郭安娜帶著孩子,再度離開。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在周總理的盛情邀請下,郭安娜再度回國,加入了中國國籍。

雖然不再是郭家婦,但郭安娜認為自己始終是中國人。五個子女當然更是中國人,畢竟他們身上確確實實流著中國的血液。在郭安娜的安排下,幾個子女也陸續回國,郭安娜說:“中國的建設缺人,我叫他們回來,就都回來了。”

五個孩子都非常優秀。長子郭和夫,後來成了中國有名的有機化學家、石油化學家,主持創建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並擔任第一任所長。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次子郭博是建築師,回到中國後,進入上海建工局工作,參與設計了上海希爾頓酒店等建築。他還熱衷攝影,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三子郭復生,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工程師。

四子郭志鴻,中國著名鋼琴音樂家,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

女兒郭淑瑀,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

後來的郭安娜隨子女居住,極少與人來往,也不參加社會活動。她每年回日本探親一次,但是每次只待短短几天。她向親人表示,她已是風燭殘年,一旦生病,恐有不便。她表示要死在中國,埋骨在中國。

1978年,郭沫若病危,85歲的郭安娜得知後,趕來探望,但只在醫院呆了片刻就走了。朋友驚訝地詢問為何這麼匆忙,郭安娜回答,“他不願意談”。

1994年,郭安娜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死前將全部存款捐獻。這是一位曾經的日本妻子,後來的中國女性,為中國做的最後一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