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摘要)

檢察日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摘要)

——2019年10月23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張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本次會議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檢察院報告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也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黨中央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專門對建立這一制度作了說明,突出強調“由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有利於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行政訴訟制度,也有利於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在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年會暨會員代表大會的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深刻指出:“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負著重要責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強公益訴訟檢察立法保障,2015年7月作出決定,授權在13個省區市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2016年11月審議試點工作中期報告;2017年6月修改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正式建立這一制度;2018年10月、2019年4月又將公益訴訟檢察職權寫進修訂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檢察官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從頂層設計到實踐落地,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健康發展,形成了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受到廣泛關注。

一、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推開以來的主要情況

2017年7月1日,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正式施行,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推開。全國檢察機關牢記黨和人民囑託,把公益訴訟檢察作為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方面,與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並列為“四大檢察”統籌推進,依法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的神聖職責。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214740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187565件、提起訴訟6353件。其中,2017年7月至12月立案9170件;2018年立案113160件;今年1月至9月立案92410件,同比上升68.98%。

(一)服務大局,立足辦案發揮公益保護職能作用。全國檢察機關深刻領會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立法精神,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緊盯損害公共利益的突出問題,依法履職、狠抓辦案,著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突出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認真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專門對公益訴訟檢察參與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作出部署。2017年7月以來,共立案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18012件,佔立案總數的54.96%。通過辦案督促治理被汙染、損毀的耕地、溼地、林地、草原321萬畝,督促清理固體廢物、生活垃圾3104萬噸,追償修復生態、治理環境費用34.5億元。

合力推進長江大保護。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10項檢察舉措”,重點辦理涉及違法排汙、跨省傾倒固體廢物、非法碼頭、非法採砂等公益訴訟案件,推動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對38起破壞長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掛牌督辦。組織長江流域11省市檢察機關探索區域協作,建立“上管一段”等流域治理檢察機制,促進“一條長江、共同保護”。湖北省武漢市某公司將大量尾渣直接堆放在距離長江岸線不到200米的堤外灘地,佔地60餘畝,嚴重破壞岸線環境。該市青山區檢察院向區水務局、環境保護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履行監管職責。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統一部署,檢察機關協調推進,相關行政機關將約5萬噸尾渣迅速清除,並對涉事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該院還聯合相關部門對臨近岸線區域深入摸排,接續發現19個尾渣堆放現場,清除固體廢物17萬餘噸。

針對亂佔亂採亂堆亂建損害黃河生態環境、威脅河道行洪安全等問題,會同水利部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自2018年12月起,黃河流域9省區檢察機關與河長制辦公室協作,共受理水利部門移交“四亂”問題線索2339件,立案公益訴訟案件1097件,督促清理汙染水域1707畝、清理生活和建築垃圾138.7萬噸、拆除違法建築80.8萬平方米。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兩公司違法佔地660餘畝經營養殖場10餘年,嚴重破壞溼地生態環境。中央環保督察通報後,檢察機關查清事實,向河南省靈寶市政府發出檢察建議,並與市政府和涉案公司反覆溝通、協調,推動完善整治方案。經共同努力,違法養殖場1.8萬餘頭牲畜得到妥善處理,違法建築全部拆除,被侵佔溼地恢復寧靜。

為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2019年2月部署沿海11省區市檢察機關開展“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重點圍繞入海排汙口設置、陸源汙染防治、海上汙染防控等,督促有關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資源。已立案相關公益訴訟案件873件。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檢察院針對轄區內違法使用海域、非法捕撈、海岸帶違法建設等問題,向區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履行監管職責。相關部門認真整改,組織海上專項執法,督促拆除違章建築192處、完成退漁還海477畝。

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列舉了部分黑臭水體整治滯後、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短板明顯等6類問題57件線索。最高人民檢察院認真反思檢察職能履行嚴重缺位問題,迅速跟進,集中掛牌督辦,檢察長、副檢察長帶隊實地調研,督導相關地方檢察機關認真履職,促進問題整改到位。現已立案公益訴訟案件28件。其他地區檢察機關正在同步排查,推進類似問題妥善解決。

二是突出辦理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各級檢察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在依法懲治製售假藥劣藥、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的同時,立案相關公益訴訟案件71464件,佔立案總數的33.28%。2018年8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還專門部署“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堅決捍衛食品藥品安全底線。針對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問題,緊盯學校、校外託管培訓機構食堂及周邊商店、“小飯桌”、“流動餐車”等食品安全監管問題,加大線索排查和檢察辦案力度,促進做到學生吃得放心、家長安心。湖南省檢察院與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9部門聯合開展“中小學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護苗行動”。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檢察院針對履職中發現的校園周邊商店售賣“三無”食品等問題發出檢察建議,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專項整治。針對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農貿市場、超市食品安全問題,排查監管部門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線索,依法予以監督,共同守護“菜籃子”安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檢察院針對轄區數十家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抽樣檢測不到位等問題,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該局組織專項整改,對全區農貿市場進行摸底排查,設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或檢測箱,全面加強入場農產品抽樣檢測。針對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飲水安全問題,部署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公益保護專項行動。江西省檢察院組織開展“五河一湖一江”水環境及飲用水水源保護集中監督,鷹潭市檢察機關向市、區兩級政府提交農村集中式供水安全調查報告,並針對部分自來水廠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問題,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一些地方檢察機關探索開展二次供水、現場製售飲用水、自來水供水管質量安全等專項監督。針對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保健食品藥品虛假宣傳問題,部署開展專項監督,立案相關公益訴訟案件1139件。針對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網絡餐飲無證經營、超範圍經營、配送餐品保管不善等問題,督促市場監管部門嚴格監管,督促網絡平臺加強行業自律,近6萬家不合格網絡餐飲店鋪得到整改。

三是認真辦理國有財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加強對人防工程易地建設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性獎勵、補貼,社保金、養老金等專項資金的監督,防止國有財產流失。立案相關公益訴訟案件20363件,督促職能部門追償受損國有財產84.84億元。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兩家民營醫院騙取國家醫療保險基金3115萬餘元,相關責任人被追究刑事責任,但所騙醫保金未及時追繳。區檢察院發出檢察建議,督促監管部門全部追回。

四是認真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公益訴訟案件。針對非法佔用國有土地、拖欠土地出讓金、違法儲備土地“炒地皮”等問題,立案相關公益訴訟案件4826件。通過辦案督促追繳國有土地出讓金290.2億元,督促行政機關收回被非法佔用國有土地3.79萬畝、沒收地上建築物66.22萬平方米。青海省茫崖市21戶居民在公路兩側非法佔地修建違章建築7萬餘平方米,檢察機關向國土、城建等部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依法履行監管職責。有關部門僅對4處新增院落進行拆除,其他違章建築未予處理。檢察機關遂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法院當庭作出判決,支持檢察機關起訴意見。

五是認真辦理英烈權益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01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英雄烈士保護法,賦予檢察機關對侵害英烈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法院提起訴訟的職權。各級檢察機關堅決貫徹落實,立案該領域公益訴訟案件75件。對符合起訴條件的53件,徵詢英烈近親屬意見;英烈近親屬不能起訴的,檢察機關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25件。江蘇省淮安市檢察院對在微信群侮辱消防烈士名譽的行為提起全國首例英烈權益保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被告通過媒體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得到裁判支持。最高人民檢察院將該案作為指導性案例公開發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3月,四川涼山森林火災中30名撲火人員不幸壯烈犧牲,舉國同悲。有網民卻公開發表侮辱烈士言論,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浙江、福建等地檢察機關依法提起7起公益訴訟,用法律捍衛英烈尊嚴。各地檢察機關還圍繞英烈紀念設施保護不力等問題,向有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581件,均獲糾正。

六是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探索拓展公益訴訟辦案範圍。今年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指出,損害公益問題涉及面廣、危害大,希望檢察機關拓展工作範圍、加大工作力度。最高人民檢察院認真研究,提出“穩妥、積極”的原則,要求首先把法律明確賦權領域的案件辦好、辦紮實,在此基礎上努力嘗試辦理問題突出的其他領域案件,但立案前需層報省級檢察院審核,必要時向最高人民檢察院請示。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安全生產、互聯網、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扶貧以及國防、軍事等領域公益損害問題,積極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慎重履職、擔當作為。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針對部分商戶違法向未成年人售煙問題,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菸草專賣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履行監管職責。相關單位迅即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治,對違規經營者立案查處。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檢察院針對一段時期騷擾電話氾濫甚至影響“120”等特種電話服務的問題,向市民發放調查問卷,對騷擾電話背後利益鏈進行調查取證,並聽取專家學者意見,負責地向通信管理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行監管職責。通信管理部門集中整治,效果明顯。上海檢察機關從守衛城市公共安全出發,開展電梯運行、消防安全、危險品運輸、網約車運營等專項監督,深受群眾歡迎。

(二)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引領,創新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理念。公益訴訟檢察作為一項全新職能,檢察機關從零起步,摸著石頭過河。各級檢察機關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理念變革引領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拓創新。至2018年11月,全國基層檢察院辦理公益訴訟案件已實現全覆蓋。

一是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公益訴訟特別是行政公益訴訟涉及政府履職,因有阻力、有擔心,有畏難觀望情緒,不少檢察機關不僅不會,也不敢、不願辦案。最高人民檢察院充分調研、換位思考,明確提出檢察機關與政府部門雖分工不同,但工作目標、追求效果完全一致,並非“零和博弈”。公益訴訟檢察的本質是助力依法行政,共同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各級檢察機關充分運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監督智慧開展公益訴訟檢察,當好黨委的法治參謀,一定會得到理解、信任和支持。具體工作中,要求各級檢察機關把與行政機關磋商作為提出檢察建議的必經程序,不單純追求辦案數量,更注重辦理政府及其部門遇到阻力或者需要幾家單位協同解決的難案。湖北省黃石市磁湖風景區內,一居民擅自搭建房屋,生活汙水直排湖中,並在湖中圍欄投肥養殖,破壞磁湖生態環境,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管理權責不清,持續14年未能解決。市國土資源局主動上門請求監督。黃石市西塞山區檢察院向5家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督促聯合執法,攜手破解了這個難題。該案成功辦理後,區政府主動將另一湖泊投肥養殖汙染案線索轉至檢察機關,邀請介入監督、助推整改。區檢察院向環境保護、水利水產、行政綜合執法等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同時與養殖戶溝通、釋法說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困擾區政府多年的頑症得到解決。

二是樹立“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理念。公益訴訟推開之初,不少同志認為公益訴訟就是要訴諸法庭。辦案實踐表明,檢察機關依法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後,絕大多數行政機關積極行動、依法履職。特別是對於一些容易出現“九龍治水”疏漏,或者必須齊抓共管的“老大難”問題,訴前程序具有統籌協調、督促多個職能部門綜合治理的獨特優勢,保護公益效果十分明顯,以最小司法投入獲得最佳社會效果,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越性。解決違法行為不必訴至法庭,這是公益訴訟與普通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重要不同之處。實踐中,檢察機關對獲得的案件線索,主動與政府主管領導溝通,聽取政府部門意見。檢察建議發出後接續協調促進落實,推動行政機關自我糾錯、依法行政,絕大多數問題在這個環節得以解決。檢察機關不僅審慎提起訴訟,即使案件起訴後,行政機關在判決前整改落實的,還主動撤訴。兩年多來,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82802件,行政機關回復整改率達97.37%。極少數檢察建議不能落實,必須提起訴訟的,則努力將案件辦成法治教育樣本,達到辦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社會面的效果。共提起行政公益訴訟995件。呼和浩特市一違法堆放建築垃圾場所佔地120餘畝,渣土堆高近10米,存續近10年。2015年,涉案地塊劃入城區範圍。市檢察院向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行職責。該局回覆稱,渣土堆形成時該地塊尚未劃入城區,因此不屬於其監管職責。檢察機關認為“新官也要理舊賬”。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後,法院判決支持檢察機關起訴意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開展專項整治。此案開庭時,40餘名分管行政執法的縣處級領導幹部旁聽了這堂生動的法治公開課。

三是樹立“持續跟進監督”理念。公益訴訟問題複雜、牽涉面廣,有的曠日持久,有的是發展中的問題,有效解決往往沒那麼簡單,持續跟進監督是必要的。今年4月起,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公益訴訟“回頭看”專項活動,對2018年辦理的10萬餘件訴前檢察建議持續落實情況進行評查,重點排查是否存在虛假整改、事後反彈回潮及檢察建議制發不規範等問題,切實做好“後半篇文章”。最高人民檢察院派出6個督查組,並組織省級檢察院分片區交叉檢查,各地檢察機關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共同參與,通過查閱案卷、現場勘驗、聽取相關單位意見等方式,發現行政機關逾期未回覆的1973件、實際未整改的909件、整改不徹底的5403件、事後反彈回潮的466件。目前已督促行政機關履職整改4138件,依法提起訴訟59件,跟進監督、督促整改工作還在推進中。

(三)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建設,確保檢察監督規範運行。公益訴訟檢察作為一項全新法律制度,必須從一開始就做到有章可循、規範推進。一是會同最高人民法院發佈《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案件類型、辦案程序等作出規定。2018年3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還印發檢察機關民事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辦案指南,規範線索受理、立案條件和辦理程序等。二是會同生態環境部等9部委制定《關於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完善行政執法與公益訴訟檢察銜接機制,對信息共享、線索移送、立案管轄、調查取證、聯合督辦等予以規範,著力解決涉案管轄、法律適用及履職盡責具體標準等問題。三是為解決鑑定難、費用高的問題,商司法部給予大力支持,增加了專業鑑定機構。今年5月,司法部發出通知,部署推出一批檢察公益訴訟中不預收鑑定費的鑑定機構,目前已有58家鑑定機構承諾先鑑定後收費。最高人民檢察院還與中國科學院成立生態環境鑑定聯合實驗室,部分地方檢察機關與本地環境檢測中心合作建立檢測或鑑定機構。四是探索建立區域協作、內部協同工作機制。針對破壞生態環境案件往往跨區域的特點,最高人民檢察院跨省交辦或移送案件線索,著力破解“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治理難題。重慶、四川、雲南、貴州4省市檢察機關建立赤水河、烏江流域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四川省古藺縣某酒廠向赤水河違法排汙,鄰近的貴州省習水縣檢察院向古藺縣檢察院移送案件線索,古藺縣檢察院向縣生態環境局提出檢察建議,共同保護兩省界河生態安全。一些地方檢察機關探索建立內部縱向聯動、橫向配合的協同辦案機制。廣西檢察機關建立統一管理案件線索、統一研判監督策略、統一指定案件管轄、統一調配辦案力量等一體化公益訴訟辦案機制。

(四)加強機構和能力建設,以過硬本領迎接新的挑戰。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的方案》。最高人民檢察院認真貫徹,成立第八檢察廳專門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責。地方檢察機關結合內設機構改革同步落實,截至今年9月,已有25個省級檢察院單設了公益訴訟檢察機構,市、縣兩級檢察院組建了專門機構或專門辦案組。

公益訴訟檢察涉及線索發現、調查取證、訴前程序、起訴審查、出席庭審、裁判和執行監督等環節,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需運用的法律法規、掌握的專業知識點多面廣,對檢察人員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能要求極高。為此,我們注重政治性極強的公益訴訟檢察業務培訓,最高人民檢察院直接舉辦專題培訓班13期,要求各地在檢察官培訓中增加公益訴訟課程和班次。通過貫通四級檢察機關的“檢答網”及時答疑解惑。發佈8批65個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一線辦案提供參考。最高人民檢察院與生態環境部互派幹部掛職交流,黑龍江、江蘇、山東、重慶、寧夏、新疆等省級檢察院與行政機關建立幹部交流長效機制,通過借力借智,攜手推進公益保護。上海、河南、湖南等地檢察機關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發起成立公益訴訟研究中心。不少地方檢察機關還將衛星遙感、大數據分析、無人機取證等科技手段運用到辦案實踐中,提升公益訴訟線索發現和調查取證能力。

(五)主動爭取重視和支持,為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營造良好環境。各級檢察機關主動向黨委、人大常委會報告公益訴訟職能作用發揮情況,24個省區市黨委、人大常委會主要負責同志作出批示,26個省區市黨委、政府發文支持、促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20個省級人大常委會聽取專項報告,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雲南等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專項決定。一些市州和縣級黨委、政府出臺文件,將公益訴訟工作納入地方目標督查和績效考核。這項工作特別得到全國人大代表熱情關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二次會議期間,435位全國人大代表對加強和改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其中137位代表提出46件書面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18件。最高人民檢察院邀請268位全國人大代表對11個省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進行專題視察,認真聽取意見建議、接受監督。

二、存在的問題

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推開以來,整體發展態勢良好,但由於尚處起步階段,工作中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

一是工作發展不平衡。各省區市檢察機關以及省區市內檢察機關之間,公益訴訟職能發揮作用不平衡。一些地方檢察機關擔當不夠、創新不足。不少基層檢察院辦案類型單一,工作還未完全打開局面。

二是案件結構不合理。起訴案件中,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佔77.82%,民事公益訴訟佔6.52%,行政公益訴訟佔15.66%。起訴案件“搭順風車”多、“啃硬骨頭”少,更多借助刑事追訴已鎖定的對象、固定的證據拓展公益訴訟效果,行政公益訴訟起訴案件偏少。支持社會組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僅87件。

三是辦案質效待提升。有的檢察機關片面追求辦案數量,存在濫發訴前檢察建議、辦湊數案問題。比如“類案群發”,針對一個行政執法機關涉及同類多個行政違法行為,在同一時期發出多份檢察建議,影響監督實效與公信。有的檢察建議質量不高,對違法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闡述不嚴謹、不充分,說理性不足、操作性不強。有的檢察建議一發了之,或僅看是否回覆,不關注實際整改成效。

四是素質能力不適應。一些檢察人員司法理念跟不上,線索發現、調查取證、庭審應對能力欠缺,尚不適應公益訴訟業務帶來的新挑戰。辦案力量總體薄弱,有的基層檢察院專門辦案組不“專”,適應不同領域案件特點的專業化人才儲備不足。最高人民檢察院、省級檢察院直接辦案少,對下指導還跟不上。對公益訴訟檢察基礎理論、運行規律研究不夠。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有內涵更豐富、水平更高的要求。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既有廣闊舞臺,也面臨更大挑戰。各級檢察機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努力提供更精準、優質的公益訴訟檢察產品,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更好發揮檢察職能作用。

(一)堅持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和落實到公益訴訟辦案全過程。堅持講政治與抓業務有機統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落實好這一制度的重大意義。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重大部署、重大問題及時向黨委、人大常委會請示報告,爭取更多省級人大常委會出臺促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專項決定並有效貫徹落實。更加主動接受監督,從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中汲取加強和改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智慧與力量。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司法辦案風險防控,絕不允許以維護公益為名謀取私利,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二)主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打好解決重點領域損害公益問題持久戰。緊緊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探索全流域、跨區劃環境治理公益訴訟檢察模式。深入貫徹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聚焦黑臭水體、固體廢物和尾礦汙染,突出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對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發現的問題線索持續跟進監督。深化“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加大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保護力度,重點深化保健食品、校園周邊、農貿市場三個專項監督,持續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積極參與鄉村治理,細化公益訴訟檢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具體舉措。

(三)提升公益訴訟檢察辦案整體質效。總結公益訴訟檢察“回頭看”經驗,把針對訴前程序、提起訴訟及判決執行全流程“回頭看”作為“規定動作”,找準問題、精準施策、及時糾偏,把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做得更實更規範。研究制定訴前檢察建議指導性意見,提升精準性、規範性和實效性。加大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完善交辦、督辦、參辦、提辦制度,探索異地管轄制度,破除干擾和阻力,著力解決基層檢察院“起訴難”問題。注重分領域分類型總結、篩選案例,及時發佈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完善案例解讀、參照適用制度。探索建立公益訴訟辦案一體化機制,整合辦案力量、技術裝備等檢察資源。儘快完善公益訴訟檢察辦案規則,加強、優化對下指導。建立符合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特點和規律的質量評價體系,嚴把立案關、證據關、檢察建議關、整改落實關和起訴關,不搞粗放式辦案,絕不允許辦湊數案。

(四)協同推進配套制度機制建設。

主動與監察機關銜接,及時移送相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違法線索。與最高人民法院會商,完善有關訴訟程序規定,優化案件級別管轄。通過制髮指導性案例和司法解釋,探索拓展公益訴訟辦案範圍。主動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健全重點領域公益訴訟檢察與行政執法銜接機制,完善信息資源共享、案件線索移送、配合調查取證等工作機制。加強公益訴訟檢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的協同。加快建立公益訴訟損害賠償金管理使用制度。深化保護國防和軍事利益軍地協作,推進軍事檢察公益訴訟實踐。

(五)下大氣力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專業化建設。充分發揮公益訴訟研究中心作用,加強對公益訴訟檢察基礎理論、司法規律及辦案實務的研究,為完善制度提供理論支撐。進一步優化專業化辦案組織,配齊配強一線辦案力量。探索建立行政機關專業人員兼任檢察官助理制度。加強專業培訓,通過檢察官教檢察官、與行政機關雙向幹部交流等舉措,不斷提升業務能力。深化智慧藉助,籌建公益訴訟檢察專家諮詢委員會,充實公益訴訟技術專家庫,為辦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提供專業指導。

(六)凝聚公益保護共識,打造社會治理共同體。加強與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協作聯動,支持社會組織有序有效發揮公益保護作用。探索建立公益律師諮詢服務機制,為檢察辦案提供專業參考。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用鮮活案例講好法治故事,擴大公眾對公益訴訟檢察的知曉度、參與度。開展公益訴訟檢察進校園活動,培育熱愛公益事業、熱心公益保護的新時代小公民。加強國際司法交流合作,既借鑑國外公益訴訟成功經驗,又大力宣傳中國樣本、中國智慧。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列席會議的各位代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人民對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國檢察機關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態度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擔當,奮力開創新時代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