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藩:最后一位写“真历史”的中国人


蔡东藩:最后一位写“真历史”的中国人


1、

毛泽东的枕边,

放着他的《历朝通俗演义》

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日理万机之时不忘读书,特电报李克农同志:“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所谓“整个中国历史演义”,指的就是《历朝通俗演义》这部巨著。

后来毛泽东同志从延安到北京,特意将这套书带走,其中的《清朝通俗演义》还被放置在他的枕边,以供随时翻阅品读。

这本《历朝通俗演义》从两汉写到民国,是中国最长的历史著作,在当时一出版就风靡全国,出版社为了进度,特意派人住在作者家隔壁,只要一完稿,立即送交上海刊印出版,以解读者焦急等待之苦。

这部书的作者,便是被称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的浙江才子——蔡东藩。

蔡东藩:最后一位写“真历史”的中国人


说起蔡东藩这个人,尽管他写了那么有名的一部书,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本人的名气却无法和自己的作品相比,以至于今天说其他,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有人说他又是“写尽了中国历史,自己的历史却成了谜”。

为什么会有这种落差呢?当我看完蔡东藩一生的事迹,我发现他的身上有两个特质,一个是“最后一位有家国天下情怀的知识分子”,一个是“最后一位写真历史的中国人”。

正是这两种特质,使得他成就了作品,却被遗忘了个人,他尴尬地处于新旧两个时代之间,旧时代抛弃了他,新时代又不认同他,幸好,还有一部名著可以流传后世。

《历朝通俗演义》一版再版,成为《二十四史》之外最为畅销的中国历史书籍,九泉之下,蔡先生也当含笑。


2、

最后一位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天下”

1877年,光绪三年,蔡东藩出生于浙江萧山。

江浙一带本是才子之乡,蔡东藩虽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但父亲也是耕读传家,还是小镇上有名的“文化人士”,谁家要写个碑文,过年要写副对子,都会找到蔡家。

蔡东藩是家中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两位哥哥从小就展现出来聪慧的才华,尤其是大哥,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被父亲寄予厚望。谁知命运多蹇,两个哥哥相继夭折,蔡家悲痛之余,所有的希望只能寄托于蔡东藩。

尽管家中穷困,蔡家还是想尽办法让蔡东藩读书,蔡东藩不负所望,14岁考中了秀才,成为乡里闻名的“神童”。

关于这位“神童”的故事,至今还流传在他的家乡。

一日,蔡东藩跟亲戚去看社戏,一位老者得知眼前的孩子便是“神童”,便出了一道题:“听闻你是神童,我们这台社戏还缺一副对子,请你来写一对可好?”

蔡东藩略加思索,当场写下:

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

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此对一出,满座叫好。

圣人云:“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又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先不说他们皓首穷经,读那些上千年的古书,能不能真的培养治国的能力,但除了他们,没有哪个群体会把这样重大的责任理所当然地扛在自己身上。

当然,古代知识分子中也有许多虚伪奸诈、贪赃枉法、变节屈膝的小人,但也有像蔡东藩这样刚正不阿、心怀家国天下的人。

本来蔡东藩所生的时代,是已经废除了科举考试的,但宣统皇帝即位后,又开了一次恩科,蔡东藩抓住了这最后的机会,考中了功名,被分配到福建候补知县。

天真的他拿着皇帝的任命书去上任,结果没人搭理他,叫他回家等消息。实在看不过去的一位同僚,悄悄提醒他,要给上司贿赂才有官做,不然永远都是候补。

蔡东藩愤然离去 ,彻底看清了满清王朝腐朽不堪的真面目,他与之决裂,从此归家著书教学谋生,而选择写中国历史演义,也正是他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另一种表现。

蔡东藩:最后一位写“真历史”的中国人


3、

最后一位写“真历史”的中国人

1912年,当蔡东藩在报纸上看到清帝逊位诏书时,他明白,两千多年的帝制专权社会结束了,可中国的前途依然很迷茫。

作为曾经清朝的臣民,蔡东藩决定写一部清朝历史,“以史为鉴”。为了让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国民们都能读懂,蔡东藩采用了通俗小说的写法,所以命名为《清朝通俗演义》。

但他的演义,又和之前那些为了情节好看而虚构历史的演义小说不同,他坚持“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也就是说,尽管是演义小说的形式,但他还是参照真实历史为标准,宁肯去掉那些吸引人的野史传说,也不能虚构历史。

他的《清朝通俗演义》一出版,读者争相购买,一时洛阳纸贵。有了第一部的成功,他更是坚定了些历史演义的决心。于是,他又从两汉开始,一直写到民国,花费十年时间,写下650多万字,铸就一部中国跨度最长的历史演义。

中国的史学,是有着悠久的渊源。而史学中最难写的,就是当代史。多少史官,史学家在触及当代史的时候,因为坚持写“真历史”被排挤,甚至丢掉了性命,蔡东藩也遇到了这样的威胁。

在写《民国通俗演义》的时候,一些军阀憎恨蔡东藩将自己的丑行写成历史书,派人大闹他所在的书局,并留下两颗子弹,威胁说如果再乱写,下次就不是这样简单。

面对威胁,蔡东藩没有停笔,为了避免连累他人,他留下一张字条,离开了书局,回到老家继续写。那张字条上是一句话:“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这是文天祥《正气歌》里的话,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太史坚持写“真历史”被杀,继任者继续写,又被杀,继任者继续写,这次当权者终于妥协,任由史官将他的罪行记录,晋国董狐也是一样,写“真历史”受到死亡威胁无所畏惧,正是他们开启了中国历史秉笔直书的传统。

蔡东藩继承了这种传统,也继承了孔子的“春秋笔法”,更开启了通俗历史演义的顶峰。

正是这种传统,让文天祥可以坦然赴死,因为他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就是历史。正是这种继承,让中国历史可以绵延不断,让史书成为“乱臣贼子俱”的铁证。正是这种开拓,让普通的中国人可以读懂历史,读懂礼义廉耻。

蔡东藩的两大贡献,一是继承了秉笔直书的传统,不容青史尽成灰,一是开拓了历史通俗的文体,让大众能够读懂历史。

这就是《历朝通俗演义》为什么经久不衰的原因,它是中国人了解自家历史最为简单的途径。

凭这一点,蔡东藩“一代史家,千秋神笔”的名号,不虚也。

蔡东藩:最后一位写“真历史”的中国人

蔡东藩:最后一位写“真历史”的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