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府兵制為何會被募兵制代替?時代背景不能忽視

引言:

我國封建歷史,究其根源就是一部政治史。而構成這部政治史的重要因子便是那些種類多樣的上層制度。如果說經濟制度是一個政權的基礎根基,政治制度是一個政權的運轉機器,那麼毫無疑問,兵役制度則是維護這兩項制度的有力臂膀。

唐朝府兵制為何會被募兵制代替?時代背景不能忽視

由於時代背景因素的影響,每個朝代的兵役制度都存著在一定的差異,比如說在漢朝時,所謂的兵役制度就是全農皆兵,即“寓兵於農”。顧名思義,所有種地的農民,在打仗的時候都可以成為士兵,將國防武裝力量寄託於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之中,生產集團同時又是武裝集團。而在唐朝之前,其他朝代的兵役制度一般是以這種全民皆兵的方式為主,也就是指沒有規範化的統治,只是在發動戰爭時,招集所有的人一起來對抗外敵罷了。

唐朝建立之後,當時最典型的兵役制度則變成了府兵制,所謂府兵制,其實就是兵農合一。與漢朝時期的全農皆兵有所相似,但不同的就是,這些打仗的將士在平靜的日子裡,也以務農作為最重要的事情,而在務農閒暇時間便會不斷訓練。這樣一來,等到有戰事突發時,府兵便可以自帶馬匹和武器衝上戰場殺敵。但是,也不非所有的農民都是可以衝鋒陷陣,因為接受訓練的這些人,是經過折衝府專門選拔而來(折衝府分為三等,下府八百人,中府一千人,上府一千二百人

)只有經過重重選拔之後,才能出現在戰場之上英勇殺敵。

唐朝府兵制為何會被募兵制代替?時代背景不能忽視

據史料記載,府兵制建立於大統年間(公元535-551年)隨後經歷了北周隋朝以及唐朝初期,這才慢慢的得到完善。要說該制度適用達到鼎盛狀態,是在唐太宗時期。可誰也沒能料到,僅僅到了唐玄宗時期,便將該制度停止利用了,總共歷時大約200年。其實根據歷史資料記載來看,府兵制的創始人是北周時期的蘇綽,他是西魏有名的臣子,宇文泰對其多加信任,更是與其一同參加了許多制度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府兵制。

雖然府兵制是兵農合一的制度,但其實這是一種從士兵身份轉向為農民身份的制度,就像上文所說,並不是每一個種地之人都可以去戰場殺敵,但在戰場上拼命的人,一定是需要種地的。相當於將當時的武裝集團,直接轉變為了可以生產的集團。

而國家也憑此節省了一部分費用,既能夠憑藉著數十萬大軍殺敵保衛國家,也可以憑藉這數十萬人耕地。但有人表示,這樣對於那些士兵來說,是否有點不太公平?並不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因為府兵不需要再交納賦稅便可以種地,不過相應的是,他們沒有統一的軍服,也沒有軍餉可以拿,需要自己準備才能上戰場。

所以這也是該制度存在的一個弊端,因為它只能夠在較為和平的時期存在,若真到了戰爭時期的話,府兵是很難繼續進行下去的,畢竟面對大規模的戰爭,沒有統一的軍隊制度管理,怎能讓這數十萬人齊心協力在戰場上殺敵呢?而真正導致這項盛行上百年的制度退出歷史舞臺無非以下幾點因素。

唐朝府兵制為何會被募兵制代替?時代背景不能忽視

禁衛軍的出現,府兵職權被架空

所謂禁衛軍,就是保護在皇帝身邊的人,他們也是皇帝的貼身護衛。這些人在到皇帝身邊之前,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軍事技能必須過硬,政治身份也要可靠才行。

大多這樣的侍衛都是來源於各個精銳部隊,經過細心挑選之後,才能夠成為皇帝身邊的警衛人員,是為了在皇帝受難時給予保護和防護的。而當時正是因為有了禁衛軍,才是府兵的職責慢慢消退,隨後府兵失去了自己的責任,也就沒有相應的身份與權力,因此,他們最終成為了權貴所使喚的僕役,地位的變化也是極大的。

經濟基礎促使上層建築分崩離析

無論哪個朝代,經濟基礎都是一個政權所能夠維繫下去的根本所在。經濟基礎的建立和崩塌必將影響上層政治制度的走向。

唐朝在建立初期,它的經濟基礎是均田制度,而均田制度實施的宗旨便是“平均佔田,抑制兼併”。如此一來,這項制度的實施又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進而為府兵制的運轉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持。

然而,到了唐朝中期以後,隨著商品經濟和農業生產的蓬勃發展,士族階層和地主階級也就隨之壯大。地方豪強和封建該貴族在這種環境之下共同促使了土地兼併現象層出不止。而這所帶來的最為直接的影響便是傳統的均田制度遭受破壞。

均田制度遭受破壞之後,作為上層建築的府兵制也因此逐漸瓦解,導致府兵人數越來越少,隨後更是直接終止了府兵制度。

唐朝府兵制為何會被募兵制代替?時代背景不能忽視

如上文所說,府兵雖然能夠在和平時期起到作用,但每逢戰爭來臨時,也會讓這些人感覺壓力劇增,尤其是到了中期的時候,那時邊境形勢變得日益緊張起來,導致府兵不得不經常外出征戰,甚至還會有一些府兵被安排在外守邊疆,這些人在外時間是比較長的,一般在3~5年左右,很多人都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

因此,有一些府兵選擇了逃跑,也有一些人為了不成為府兵,甚至是自殘。由於當時軍隊有制度,殘疾人是不需要服兵役的,所以那些人冒著殘廢的風險,也不願意去當府兵,這足以見得這種制度的弊端對府兵的影響是有多大了。

所以,府兵制度的停止使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要實施的一項抉擇。到了開元25年的時候,唐玄宗正式宣佈要將府兵制廢除,但國家仍然是需要士兵來保護的,所以唐玄宗決定要實行募兵制。

與府兵制度不同,募兵制之下徵調而來的士兵是需要永遠在邊境之地停留的,他們雖然無法回到自己的家鄉,但卻可以得到國家政的田地,也能將自己的家人帶去邊境之地一同生活。

針對士兵的招募,大部分來源於以前的府兵,也有一些是流民。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士兵的,根據軍區管理制度和區域面積的不同,也有固定的名額。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流民都深受吸引,努力讓自己慢慢的成為了士兵。而這個決定既有利於社會的穩定,也讓募兵制度執行的更加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