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秋色畫卷慶豐收 產業花開別樣紅

麻江縣緊扣“八要素”,打造產業航母,推動產業發展“六個轉變”——

麻江:秋色画卷庆丰收 产业花开别样红

麻江壩芒鄉蔬菜基地,累累果實掛枝頭。汪朝倫 攝

秋意漸濃,醉人的藍莓果香縈繞在麻江城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躍然眼前。

縣城西南方向36公里處,宣威鎮卡烏藥谷江村儼然成了花的海洋,黃、白、紫、紅……各色菊花爭奇鬥豔。花海中間,一幅紅、黃兩色菊花組成的五星紅旗圖案十分矚目,引遊人前往領略蔚為壯觀的秋色畫卷。

這個2016年開園的菊花園,僅去年秋季就累計吸引遊客60萬餘人次,門票收入320多萬元,旅遊綜合產值達1.8億多元。

它與相隔僅幾公里遠的“藍夢谷”景區,是麻江縣近年來重點打造的兩個農文旅融合景點,引領麻江藍莓和花卉產業的發展。

“農工一體、農文旅融合、提一接二連三”的現代產業發展思路是麻江縣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從單一種植養殖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轉變的一步關鍵棋,經過時光的淬鍊,這步棋正在彰顯成效。

緊扣“八要素” “1+7”產業航母起航

高位“謀局”、細處“落子”。

今年6月,麻江再落關鍵一子,變產業“各自為政”為“集團作戰”,建造能抗風逐浪的產業航母。

“我們建立起了‘1+7’產業集團。”麻江縣委書記王鎮義說,通過國有企業實體化運作引領產業發展,推動龍頭企業發展與農業產業、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同步向前;通過產業集團化運行,緊扣“八要素”這一科學方法,不斷推動產業發展“六個轉變”在麻江縣成為現實圖景,實現農村產業結構“脫胎換骨”、轉型升級。

今年6月,麻江縣將國有企業麻江縣農文旅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為麻江縣農文旅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擁有貴州省藍之靈山地特色農業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麻江縣綠之源農業有限公司、貴州同創文化旅遊管理服務有限公司、麻江縣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麻江縣花之韻花卉產業有限公司、麻江縣金之稻米業有限公司、貴州省藍莓印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7家子公司。

“以前發展產業都是各自為政,存在市場競爭力不強、品牌不顯、效益低下、量小質差等問題。”麻江縣農文旅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硃紅勇說,如今以市場為導向,搭建產業集團化發展平臺,打造涵蓋育苗、種植、倉儲、物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並通過利益聯結,讓企業帶動貧困戶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產業航母組建4個多月,運轉有條不紊。“由集團公司統一指揮,推動各家子公司各司其職、齊頭並進。”硃紅勇說。

激活“一盤棋” 集團作戰轉型升級

這艘產業航母出世,標誌著麻江農業產業項目全面步入“一盤棋”發展。

麻江縣以“強龍頭、提質量、擴規模、促加工、拓市場、帶農戶、促增收”為目標,強化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籌措資金、組織方式、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重點發展藍莓、菊花、水稻、蔬菜4大主導產業。

四大主導產業相對應的藍之靈、花之韻、金之稻、綠之源四家公司發起組建了四個產業發展聯盟,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發展新合作組織,搭建從生產、加工、科研研發、冷鏈倉儲、電商到銷售的多行業的產業發展平臺,構建“產業+企業+團隊+聯盟”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同時,大力運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這一組織方式,明確產業發展各方分工,激活產業發展要素,形成有機結合。

“以前發展產業基本是通過行政手段推,種植推廣搞完了,再去找市場,現在我們是先摸清市場,再製定產業發展規劃。精準到一塊土地這一季種什麼,種多大規模,下一季再種什麼,都已確定好,農民只要照單種就可以了,這樣就極大提升了農民的積極性。”硃紅勇說。

在資金籌措上,麻江縣農文旅產業集團公司結合藍莓、蔬菜(紅蒜)、菊花、鋅硒米的生產、加工、貯藏、物流、銷售等全產業鏈發展規劃佈局和資金需求,積極通過申報脫貧攻堅產業子基金、杭州市的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綠色產業基金、土地抵押貸款等方式融資,補足產業發展資金短板,為全產業鏈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除此之外,麻江縣還在基層黨建上下功夫。在產業發展所在村培養建成“村企共建”聯合體,企業黨員到產業所在村兩委任職。由黨支部帶領專業大戶、黨員戶和部分群眾領辦合作社(公司),通過村幹帶頭、能人帶富,企業進行全產業鏈設計,利益聯結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戶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產業的信心和決心,以村企共建助力農文旅產業發展。

多年來奠定的產業基礎,加之“一盤棋”的謀篇佈局,使麻江縣的農業發展呈現出從種植低效作物向種植高效經濟作物轉變、從自給自足向參與現代市場經濟轉變、從粗放量小向集約規模轉變的良好局面。

攜手闖市場產銷對接推動產業升級

“產業航母”揚帆試航,劈波斬浪的底氣十足。

以藍莓為例,眾所周知,麻江深耕藍莓產業已20餘年,種植面積達到6.23萬畝,佔全國種植面積的7.49%,佔全省種植面積的27.75%,已是全國藍莓主產區。

作為麻江的優勢特色產業,麻江藍莓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彰顯了麻江縣在技術服務、產銷對接、利益聯結等方面的實踐。

麻江藍莓先後邁過了引種、技術、規模推廣等“關卡”,近年來轉向重點謀求品牌、品質等方面的突破。

2017年8月,麻江組建了貴州省藍之靈山地特色農業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這個國有企業,肩負起麻江藍莓品種改良、品質立市、品牌闖市的重任。

“我們在生產、種植、管理、銷售等方面均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標準制度。對農戶的技術服務、種植產品的銷售都由公司負責。”藍之靈公司總經理胡月軍說,短短一兩年間,公司建立標準化藍莓基地1.78萬畝,聯接貧困戶1218戶4676人。

從合作社負責人轉身成為麻江龍山惠民勞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的楊勝洪深有體會,自從承接了藍之靈公司一個片區4000多畝藍莓種植、管護、採摘工作後,“我們公司管理更加精細化、規範化。”楊勝洪說,公司雖然從成立之初的幾十個人增加到現在的幾百人,管理上卻變輕鬆了。“我們照做藍之靈公司的模式去管理、培訓員工,慢慢就規範起來了,每個工序都成立了相應班組,每一個流程都有考核辦法。”

有了品質保證,產銷對接勇闖市場就更有底氣。

“麻江藍莓已成功打入廣州、杭州等地的商超市場。”胡月軍介紹說,今年公司統購統銷藍莓鮮果600噸,加工果1200多噸。

作為麻江產業“集團軍”中的一員,藍之靈公司攜手麻江縣的一批藍莓產業合作社,步入了市場化的產業發展道路,實現從“提籃小賣”向現代商貿物流轉變、從村民“戶自為戰”向形成緊密相連的產業發展共同體轉變。

“高峰期一天能走10多噸。”藍之靈公司的合作對象之一,麻江縣藍豐種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王慶說,最近兩年藍莓銷售大多是通過合作社與公司收購大批量進入市場。路邊看到的藍莓售賣小攤,更多地不在“賣”而重在展示,傳遞麻江藍莓成熟入市的信號。

在物流建設方面,麻江縣已有小型簡易冷庫31個,庫容1100噸,專業冷庫2個,庫容300噸。今年新建完成一個庫容5000噸的大型冷庫以及一個400噸的專業冷庫。

不僅是農業得到提質升級、農文旅實現融合發展,農工一體發展也在這裡初具規模。入駐麻江的藍莓加工企業已達4家。目前麻江縣正在積極推動藍莓交易中心、藍莓創意工坊等項目建設,實現藍莓精品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科技化加工。

隨著產業步入集團化運作,麻江花卉、鋅硒米、蔬菜等主導產業以及其它產業都在轉型升級,開始“脫胎換骨”般的轉變。“麻江藍莓”“苗嶺農夫”等區域公共品牌和“又綠”“菊純”“珍鋅”“藍後”等企業品牌已在市場上嶄露頭角。(記者 陳丹 見習記者 何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