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跑步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攀比

一週一馬,獎牌堆成山,月跑量過500公里、破800公里、拼1000公里,成為業餘跑步大神炫耀的資本,讓更多跑步小白躍躍欲試,沒有任何跑步基礎,就把第一個跑步目標設定在“全馬”,更有甚者,把自己沒跑過全馬當做一件很丟人的事。

明明跑步沒多長時間,比如,還不到半年,一年等,就開始狂刷“全馬、越野”,甚至一週一馬,兩週一越野。跑完發朋友圈,讓大家點贊!讓許多專業選手也感到“懼怕”和“震驚”。

正是因為這些不理智的吹捧,影響了大家正確的認知,每個人都發了瘋地去比賽,去挑戰。其實,這樣頻繁參加“全馬”,“拼命”衝擊“半馬”真應該批評,而不應該鼓勵!

完成全馬,並不簡單!健康完賽難度高!

全馬的距離是42.195公里,這可不是一點點的距離,對於運動基礎薄弱的人,即使走完42.195,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況且是全程奔跑。

在專業運動員隊,馬拉松運動員是用來仰視的,這足以看出專業運動員對馬拉松這個項目的艱難程度的認可和敬畏。

而且30公里左右是人體承受運動總量的一個極限點,如果是剛開始跑步的初級跑友(包括訓練水平不夠的跑友),到達這個點時,無論是比賽強度帶來的消耗,還是生理、心理帶來的刺激都會出現一系列消極的反應,讓你難以健康完賽。所以,要想健健康康跑完全馬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

我們跑步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攀比

更純粹的耐力的項目

馬拉松運動是一項超長距離耐力項目,限制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因素主要是運動員能源物質的儲備、氧化脂肪酸供能能力、調節體溫的能力、肌肉及承受脫水的能力等。

無論跑全馬還是半馬、10000米、5000米,都是類似的運動形式和能量代謝方式(有氧代謝為主)。5000米、10000米、半馬要求更多的速度能力、耐乳酸能力、力量和爆發力等。

但全馬因為距離超長,更考驗純粹的體能儲備、抗折騰能力,以及訓練和比賽經驗,對運動員的綜合運動能力和素質要求非常高,某一個細節處理不好,都有可能影響比賽的最終結果。

我們跑步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攀比

對身體刺激比較大

當運動員進行到超過30公里以上的距離時,會出現運動極限點,極限點或多或少對身體會產生一定的危害,包括肌肉、神經、內分泌、呼吸和循環系統都會受到一定損傷。

比如產生大量自由基,對心血管和肌肉都有一定的弊端。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專業馬拉松運動員一年最多也就跑1~2場全馬比賽,訓練課的最長距離不過只有30-35公里(不輕易觸摸極限點)。

我們跑步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攀比

為何能力越強的運動員參賽越少?

比賽強度大

高水平馬拉松運動員不像很多業餘跑友抱著完賽的心態,他們對成績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專業運動員的全馬不僅是一場長距離比賽,也是一場高強度比賽。

以世界最高水平之一的柏林馬拉松為例,每年的比賽,男子第一集團的配速大多在2:50-2:55/km之間,後程發力階段還能跑出每公里2:46左右的配速(相當於男子1500米國家二級運動員的速度)。而他們的乳酸閾速度也在2:44/km左右。

只有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和訓練非常系統的高水平業餘跑友,才能做到以這樣的高強度跑完全馬。高水平同時也意味著身體潛能被髮揮到極致。

從這個角度講,高水平馬拉松運動員跑一個全馬比普通業餘跑友更累。他們寧可不跑、退賽,也不要為了完賽而參賽。

我們跑步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攀比

需要足夠長的備賽週期

正因為全馬的高負荷特點,導致它的準備和恢復週期很長。較長的準備週期,有時候可能與其它賽事衝突,必須做出取捨;

也意味著如果頻繁參賽,就沒有足夠時間靜下心來訓練,甚至沒有時間來恢復。這也是為什麼在國內馬拉松比賽中很少看到國內專業選手參賽的主要原因。

我們跑步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攀比

人類首位馬拉松破二選手、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喬格,自2013年轉戰路跑後,每年只跑兩個全馬。2017年為了準備第一次破二行動,毅然放棄下半年的柏林馬拉松。雖未能成功打破2小時,但2小時00分25秒的佳績仍具有歷史意義。

我們跑步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攀比

2019年基普喬格再次挑戰破二,同樣放棄了2019年柏林馬拉松,這次他成功突破人類極限,創造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成為歷史最快。

如此大牌的選手依然在高質量的控制著自己的參賽數量,其中原因大家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為何不提倡業餘跑友頻繁參加全馬?

首先,容易出現過度疲勞、過度訓練。衝擊30公里的運動量極限點,造成的身體損傷恢復更慢。

如果頻繁衝擊這個極限,沒有足夠的餘地來恢復、調整,那麼疲勞就會積累,長期下去就可能引起身體狀況變差、運動能力反而不斷下降。還有可能出現消極、厭跑情緒,不再對跑步有長久的熱情。

第二,訓練不繫統。上面已經提到,全馬的準備和恢復週期很長如果頻繁參賽,一年整個十幾場全馬,那麼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比賽階段,很難保證一段沒有比賽、能靜下心來訓練的準備階段。

而恰恰是這樣的準備階段,才是對水平提高最重要的。無論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運動員,每年必須要有7~9個月相對系統、連貫的準備週期訓練,才能最大程度收到訓練效果。

我們跑步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攀比

馬拉松不是讓人盲目地去挑戰的,馬拉松的存在不是用來證明人類意志力和身體有多強大,她其實是給了你完美自己的機會。頻繁參賽特別是頻繁跑全馬,不僅不利於健康,而且不利於水平提高和PB夢想實現。

當你完賽之時,你要想到你的完賽、你的成績是馬拉松溫柔的接納了你,是你的虔誠、執著、嚴謹、努力感動了她!

人生路漫漫,何止馬拉松!安全第一,理智參賽!希望大家能夠“多訓練、少比賽”,厚積薄發,切莫抱著“無知者無畏”的態度,去搏一場又一場所謂馬拉松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