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江采蘋,這個自幼就在南方長大的江南女子,外柔內剛,骨子裡面,透著一股孤傲。因為對冰清玉潔的梅花有著非常狂熱的喜愛,而被玄宗賜號為“梅妃”。她從江南的水邊,走進長安城的深宮,也從一個青春可愛的少女,成長為皇帝的寵妃。這樣的經歷,本來就是一段傳奇。然而,在正史裡找不到她的痕跡,野史中卻有不少關於她的傳說。那麼,唐玄宗的梅妃是否確有其人?

當唐玄宗還是臨淄王的時候,他娶了山西望族王仁皎的女兒王氏為妻。王氏是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之後,當時李唐皇室在武則天的打壓下,過得非常窘迫,甚至時常有生命危險。王氏嫁進李家的大門,其實也被捲入朝廷政治鬥爭的風暴之中。後來,王氏家族在誅滅韋后的鬥爭中,出了不少力。李隆基登基以後,王氏便被立為皇后。

然而,結婚多年,王皇后一直沒有生子這讓玄宗很煩悶。當時,唐玄宗還有一個妃子武惠妃很得寵,她對皇后的地位覬覦已久。自然對王皇后深為不滿,常常教唆下人說王皇后壞話。但王皇后一直對下人很溫和,因此沒人願意說她壞話。於是,武惠妃便想盡辦法在玄宗面前詆譭她。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就算曾經同甘共苦,但是,愛情就像一杯水,給一個人的多了,給另外一個人的自然就少了。更何況,玄宗的後宮還有三千佳麗。漸漸的,玄宗起了廢除王皇后的心,便把這件事情告訴姜皎。姜皎精通卜筮神算,曾多次預言相王李旦將重登帝位,隆基必為皇儲。玄宗因此對他非常信任。玄宗即位後,姜皎出任殿中少監,還不時在寢殿召見他。姜皎知道皇上想廢后的秘密以後,卻沒有守住皇上的心事。在一次同僚舉行的酒宴上,他被人灌醉,竟然洩漏了與皇上密議廢后之事,使得玄宗很被動,後來,姜皎被玄宗流放,並在路上被人殺死。而姜皎酒醉後透露出來的秘密,讓王皇后處於被廢的恐懼中。她常常哭泣,有一次,哭著問玄宗:“陛下難道不掛念當年我爹拿衣服換一斗麵粉,給您做生日湯餅的事嗎?”玄宗聽了,想起當年過生日,堂堂大唐藩王,竟然家境艱難,無以為賀。最後還是王氏的父親王仁皎脫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去換了一斗面,做了一頓湯餅,才勉強為李隆基過了個寒酸的生日。想到這裡,玄宗也不禁淚流滿面,暫時放下廢后的打算。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因為皇后無子,地位受損,再加上姜皎事件,讓皇后之兄王守一很害怕,於是發生了“符厭事件”。王守一請來僧道,求來一個被雷劈過的焦黑木頭,在上面寫上天地二字及玄宗的名字,讓皇后帶在身邊。據僧道說,這樣不但能生兒子,而且以後還可以像武則天一樣權傾天下。此事在宮中是犯禁之舉,很快被人揭發。玄宗藉此事無情地將王皇后廢為庶人,“移別室安置”。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可憐的王皇后,為了保住皇后的地位,卻落得這樣的下場。這個失去愛情、失去後位的女子,不到三個月就死在無人過問的冷宮裡。而武惠妃卻越來越得到玄宗的寵愛。王皇后被廢以後,玄宗想把她立為皇后。但因為她是武則天一族的人,大臣們竭力反對。御史潘好禮上疏皇帝說:“父母仇,不共天……子不復仇,不子也。陛下欲以武氏為後,何以見天下士!妃從叔三思也,從父延秀也,皆千紀亂常,天下共疾。夫惡木垂蔭,志士不息;盜泉飛溢,廉夫不飲匹夫匹婦尚相擇,況天子乎?”潘好禮這番話,玄宗聽了以後,雖有些不悅,想想卻也是道理。

當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為了奪取皇太子的地位,千方百計想害死李旦。他指使武后身邊的一個名叫團兒的寵誣告李旦的太子妃劉氏和德妃竇氏詛咒武則天。

長壽二年(693年)正月,劉氏和竇氏一起進宮,向武則天賀年。武則天簡單地問了兩句話,就命她倆退了出去。但是,侍從們在宮外等了好久,卻一直不見兩位妃子出來。詢問武則天左右的宮人,也沒有人知道。李旦的兩個妃子自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李隆基的生母就是德妃竇氏。當年母親慘死武家手中,現在又立武氏女子為後,這確實有點於理不合。無奈之下,立武惠妃為皇后之事,只好作罷。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其實,那個時候,武惠妃在宮中的待遇和皇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時的太子是李瑛,武惠妃想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楊玉環的前夫)當太子。但是,按照規定,在李瑁前面還有不少哥哥,按資格他當不了太子。但是,武惠妃誣告太子結黨謀反,要玄宗廢太子。這件事情被大臣張九齡抵制,武惠妃暗地裡派小太監去遊說張九齡,並許下很多好處。武惠妃希望張九齡能裡應外合,讓壽王當上太子哪知張九齡怒斥了武惠妃派來的人,還將此事彙報給玄宗。

但是,從此以後,張九齡在朝廷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了。在武惠妃的授意下,李林甫排擠走了張九齡。武惠妃不斷在唐玄宗面前講太子李瑛的壞話,玄宗終於決定下旨廢掉太子李瑛,並將他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一起賜死。

三個兒子死了,這個時候,玄宗開始後悔新太子的人選也讓他心煩。大臣們反對立壽王李為太子。武惠妃本來以為太子非壽王莫屬,最後卻空歡喜一場,忠王李亭當上了太子,就是後來的唐肅宗。幾個皇子死後,武惠妃心裡很害怕,經常夢見三人的冤魂在自己的寢宮遊蕩,她根本就不敢一個人待著。吃不下,睡不著,因此成疾,大病不起。甚至請巫師在夜裡作法、為死去的皇子改葬,甚至用處死的人來陪葬,都沒有用。不久,武惠妃就死了,年僅38歲。她過世後,鬼魂作祟的事也自然消失了。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失去了寵愛的妃子,52歲的玄宗終日悶悶不樂,後宮佳麗三千也不能讓他展開笑顏。

見此情況,一直對玄宗很貼心的太監高力士,便到民間為玄宗選美。高力士在福建莆田見到清秀嬌媚的江采蘋,只是一瞥,便讓他感覺,這個女子一定能夠讓玄宗滿意。於是,高力士將她選入宮中。果然,梅妃的超凡脫俗,讓她不同於宮廷內的其他佳麗,玄宗對她一見傾心。

野史裡傳說的這個女子,讓人心疼。

梅妃江采蘋,父親江遜世代為醫。採蘋自幼聰明過人,九歲時就能誦讀《詩經》中《周南》、《召南》等詩篇,並對父親雲:“我雖女子,當以此詩為志。”江遜便以《詩經·召南》裡《採蘋》一詩的題目為女兒名字,表示對女兒的期望。

江采蘋自小喜愛梅花,進宮以後,玄宗在她的寢宮四周種了很多梅樹。每年梅花盛開的時候,她總喜歡在花海之中流連忘返。玄宗時常看到這個女子從花叢中鑽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一身的落英,經常戲謔地稱呼她為“梅精”。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梅妃不僅容貌清秀淡雅,而且還是個才女,能詩善賦,曾有蕭蘭、梨園、梅亭、從、風笛、玻杯、剪刀、綺窗八賦,寫得流暢清妙。

每次處理政務勞累了,玄宗總喜歡到梅妃的梅亭來聽她彈奏一曲有一次,他對梅妃說:“朕日為朝政所困,今見梅花盛開,清芬拂面玉宇生涼,襟期頓覺開爽;色花容,令人顧戀,縱世外佳人,怎如你淡妝飛燕乎?”梅妃道:“只恐落梅殘月,他時冷落悽惶。”玄宗誓語道:“朕有此心,花神鑑之。”那個時候的誓言,也許確實是真的。

這個女子總是對很多事情看得太清楚,反而導致她的悲哀。玄宗對她的寵幸讓她深感不安。她平常也看一些詩書,總覺得天子應該把時間更多地花在處理國家政事上,而不是和後宮的妃嬪們花前月下於是,在玄宗對她情深義重之時,她直言相諫,大潑冷水:“昔太宗貞觀之治,百姓安樂。願陛下也有開元之治”聽罷此言,唐玄宗頓時清醒,自此更加盡心於朝政。

愛到濃時,卻能說出這樣的話語,這個女子真是世間少有!若玄宗能夠明白梅妃的一片苦心,倒是一件幸事。然而,時過境遷,時間真的會改變很多東西。

風流的玄宗在梅妃溫柔地提醒下,確實也對政事認真了一段時間然而,不久,他看上了當時還是壽王妃的楊玉環,並且千方百計把楊玉環納為貴妃。從此以後,楊玉環漸漸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梅妃受到了玄宗的冷落。梅妃被迫遷往上陽宮。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上陽宮的青苔已經長滿了臺階,陳舊的珠簾也一動不動。寂寞如影隨形。再也沒有宦官奔走傳訊,再也沒有宮娥把盞侍宴,梅妃終於體會到了深宮的孤寂。和窗前的梅花一樣,日漸消瘦。

某日,梅妃忽然聽到有急急的馬蹄聲響,她還以為像當年一樣,當御花園的梅花開盡以後,玄宗派驛使從其他地方送梅花給她,心裡暗暗高興起來,以為玄宗仍然沒有忘記她。然而,宮門一直沒有叩響。她詢問宮人,才知是從嶺南進貢鮮荔枝給楊貴妃。越發難過,淚水默默流過,只是玄宗再也看不到了。

她想起漢朝陳阿嬌千金買賦的故事。陳阿嬌是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的女兒。她母親原想把她許給當時的太子,也就是漢景帝寵妃慄姬的兒子。但是慄姬太愚蠢,不明白館陶公主的地位,拒絕了。館陶公主於是轉向王美人、劉徹母子。一次,她抱著劉徹說:“徹兒長大了要討媳婦,這些宮女你要哪一個?”劉徹便答:“如果能娶到阿嬌,願蓋金屋以貯之。”這給後代留下一個金屋藏嬌的傳奇故事。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後來,劉徹果然當了皇帝,立阿嬌為皇后,也實現了諾言。阿嬌嬌生慣養,開始的時候,有劉徹的寵愛,也相安無事。但後來,劉徹身邊的女人漸漸多了起來,尤其是有了衛子夫之後,阿嬌漸漸失寵。阿嬌為人驕傲、善妒,又沒有兒子,後又因為巫蠱之禍,終於完全失寵。

為了挽回漢武帝的心,阿嬌用重金請司馬相如寫了一篇《長門賦》,但是漢武帝雖然欣賞這篇賦,卻始終沒有回頭。

梅妃也拿出千金,找來高力士,想請高力士找人寫賦獻於皇上。高力士深知楊貴妃的厲害,不敢應承,藉口無人寫賦,加以推諉。於是,梅妃自己寫了一篇《樓東賦》,請高力士呈獻給玄宗:

玉鑑塵生,鳳奩香珍。懶蟬鬢之巧梳,閒縷衣之輕練。苦寂寞於蕙官,但凝思乎蘭殿。信標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況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風習習,春鳥啾。樓上黃昏兮,聽風吹而回首;碧雲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遊;長門深閉,嗟青鸞之信修。憶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宴,陪從宸旒。奏舞鸞之妙曲,乘畫之仙舟。君情,深敘綢繆。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亡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乎幽宮。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隴。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平春風。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屬愁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鍾。空長嘆而掩袂,躊躇步於樓東。

玄宗展開高力士送來的絹布,一看,題目是樓東賦》。賦寫得悽婉無比,令人讀之黯然神傷。

玄宗反覆看了,不禁想起梅妃的種種好處,那個有些哀怨的女子,在梅林中盡情弄舞的身姿,確實讓他難以忘懷。他的心裡很是悵然,但又不敢去見梅妃,便賜梅妃珍珠一解。梅妃拒絕了珍珠,又寫了七絕一首《謝一解珠》,託高力士帶回,再呈玄宗。玄宗只見上面寫著:

柳葉雙眉久不描,

殘妝和淚汙紅綃

長門盡日無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寥。

唐玄宗似乎可以看到其上有的淚痕,讀後良久不語,令樂府為詩譜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春末,梅已開盡,玄宗見到御花園的梅枝上已無繁花,不禁有些傷感。忽地想起梅妃,便命高力土從上陽宮宜召梅妃。梅妃已經獨居上陽宮很久,玄宗見她面龐清瘦,腰圍減損,早已心生憐意。梅妃也沒有想到,今日居然還能再見到玄宗,也不禁潸然淚下。玄宗看著她清瘦的臉龐,不禁說到:“妃子花容,太消瘦了些。”梅妃道:“如此情懷,怎能不瘦?”玄宗道:“不過,越覺清淡高雅了。”梅妃苦笑道:“只怕還是肥的好哩!”這句話極具諷刺意味,玄宗尷尬地說道:“各有好處。”隨後命宮女進酒,與梅妃同飲。兩人重敘舊情,不覺之間,已經天亮。正在酣寢的時候,忽然聽到外面有聲響,有飛報傳楊貴妃已經到了閣前。原來,楊貴妃獲知玄宗與梅妃敘舊的消息,怒不可遏,前來質問玄宗。玄宗雖然生氣,卻只是不理睬楊貴妃。楊貴妃施出看家本領,裝痴賣嬌哭鬧一場,便回孃家去了。從此,玄宗便再也不敢和梅妃接近了。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然而,就是這樣爭風吃醋的日子也是不長久的。“漁陽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後,楊貴妃被六軍逼迫,自縊馬嵬坡,而來不及被玄宗從上陽宮帶走避難的梅妃也是消息全無。叛亂平定後,玄宗回到長安,四下打聽梅妃的下落。有人報告說:“賊人曾於宮中獲一女屍,疑是梅妃之屍。”玄宗聽說後,不禁傷心落淚。

高力士輾轉求得一幅梅妃畫像,進呈玄宗。玄宗睹物思人,在上面題了一首詩:“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還把她的模樣刻在石頭上,留作紀念。

失去楊貴妃和梅妃的玄宗,在長安城的宮殿裡,悽清地過著太上皇的生活。有一天晚上,玄宗夢見梅妃面容憔悴地含淚對他說:“昔下蒙塵,妾死亂軍中,有人哀妾慘死,埋骨池東梅株旁。”醒來後,玄宗便派人到梅亭尋找。這個時候的梅林,早已沒有當年的繁茂,只剩下十餘棵梅樹。玄宗派人挖開土,果然得到梅妃的屍首,其上裹有錦。可憐的梅妃,在她屍骨的肋下,刀痕尚在。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晚年的玄宗,終於明白過來,很多時候,很多人,很多事,一轉身,就是一輩子。這在轉身之前是無法料到的。

擁有時不珍惜,失去時才懷念。唐玄宗的暮年,在悔恨和思念中度過,輝煌一時的大唐盛世也在他的手中結束,他思念當時被他貶斥的賢相張九齡,思念靈秀過人的梅妃江採萍,思念嫵媚如牡丹的楊玉環,更思念那曾經光芒四射的“開元盛世”。然而,這一切都彷彿是昨天的一場夢。“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這是他自釀的苦酒,但並非他一人在品嚐,隨他品嚐的還有千千萬萬的大唐百姓。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她有一縷脆弱而又精緻的靈魂。她本該是個被好好愛惜的女子,卻又一次被帝王無情的傷害。其實,男人,永遠都不懂得珍惜。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長安城的繁華,江南的清幽,青春的歲月在兩個她曾最熟悉的空間裡輪迴轉換。這個溫婉多才的江南女子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有著怎樣的感嘆。落寞者的歌聲,水遠發出的都是悲聲。

這個被君王冷落的女子,當玄宗倉皇出逃,當她看著偌大的宮廷裡只剩下孤單的自己時,她是否有一種徹骨的絕望。愛情沒有了,君王的憐愛沒有了,一切的希望沒有了。長安城的宮殿,已不再是她可以留戀的居所。我們更希望的是,在混亂不堪的安史之亂中,她在歷盡千辛萬苦之後,流落到一個少有人知的鄉下,那裡有著滿山遍野的梅花,連空氣中,也流淌著梅花的香味,但願那梅香,能夠卻她對玄宗所有的愛恨情仇。

隔絕於世的生活中,她看到天寶年的榮華美麗頃刻結束,她看到曾經的情敵被扼死馬嵬坡,她似乎看到衰老的唐玄宗在一日一日的悔恨中慢慢消磨著時光和生命。她可以在世界的另一處,冷眼看著長安的凋零。

世人都只記住了楊貴妃,卻忘記了,曾經還有一個梅妃

其實,一切都已經與她無關。時光轉身之後,愛情轉身之後,更加珍愛自己!長安又恢復了它往日的繁華。醇酒、美人、愛情,一切又重新熱烈地燃燒。有了權勢的男人,這些東西從來都不缺少。

繁華灰飛煙滅以後,歷史的餘音在久久繞樑!

也許,後世的人們無法忘記的,並不是那段曾經海誓山盟、海枯石爛的愛情。而是,那個比花朵還要嬌豔、比女神還要令人矚目的女子,曾經真實存在於世的痕跡。這也是為什麼梅妃沒有存在於正史,卻在野史中被後世一再地歌唱和懷念的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