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成村民致富果

這兩天,在米東區柏楊河哈薩克民族鄉柏楊河村,隨著百香果開始成熟,烏魯木齊“南果北種”多了一個試種成功的新品種,農民多了一條增收渠道。

10月30日一早,在百香果大棚裡,村民張運華正忙著修剪枝葉,並備好採摘袋、剪刀等,迎接預約前來採摘的顧客。

大棚裡,青綠色的藤蔓上掛滿了一個個雞蛋般大的百香果。

“百香果生吃、泡水當飲料喝都行。”張運華掰開一個熟透的百香果,裡面橘黃色的果實飽含汁液。

百香果屬熱帶植物,適應生長溫度為20℃-30℃,在南方分佈較廣。

近年來,米東區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積極發展特色種植促農增收。柏楊河村是冬暖夏涼的逆溫帶氣候,米東區農業農村局在村裡建起了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基地,並積極開展“南果北種”工作,從2015年開始已先後成功引進火龍果、人參果、木瓜等水果。

在農技人員幫助下,張運華先後試種火龍果、人參果成功,目前已種植了3.5畝。

2018年10月底,張運華在農技人員幫助下從福建引進了60棵百香果苗,試種了1畝地。從栽培到病蟲害預防、再到日常管理,農技人員都對張運華進行了指導。

“百香果最適宜的溫度是20℃,夏天要蓋遮陽網,還要用噴灌保持溼度,開花季需要人拿毛筆蘸花粉授粉……”張運華摸索出了種植經驗。

6月初,頭茬花開放,但百香果苗卻死了好多,張運華趕緊請來技術人員檢查,結果是土壤消毒沒做好,根部得了黴菌病。經過緊急處理,保住了一半苗。

7月份,頭茬果成熟,產量不多。張運華細心照料剩下的苗,8月底,第二茬花開,看著結出一個個鵪鶉蛋大的果實,張運華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二茬果保住,這個新品種就算成了。”

果香也怕巷子深,自從百香果成熟以來,米東區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就利用各種渠道幫助張運華推銷水果。

如今,百香果、火龍果、人參果,每天都有顧客來張運華家的特色採摘大棚。張運華算了一筆賬:4.5畝地水果大棚,年收入20多萬,是種傳統大棚蔬菜的四五倍。

目前,米東區以農旅結合思路發展“南果北種”面積十餘畝,建成了熱帶水果採摘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