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院士43年奮戰,破譯錢學森密碼,製成慣性導航系統強心臟

2017年12月6日,中國激光陀螺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高伯龍永遠的離開了祖國,享年89歲。然而,高院士甘願為國防事業鞠躬盡瘁的精神之光,仍將繼續指引著無數祖國科研新力軍勇往直前。

中國院士43年奮戰,破譯錢學森密碼,製成慣性導航系統強心臟

激光陀螺,被喻為慣性導航系統的心臟,是導彈,飛機和海上艦船等裝備實現精準制導定位的核心部件,而最早提出相關技術理念的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率先研製出全球首臺激光陀螺試驗裝置。當時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擔任物理教員的高伯龍已過而立之年。

中國院士43年奮戰,破譯錢學森密碼,製成慣性導航系統強心臟

七十年代,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遷址長沙,並更名為國防科技大學。就在哈工學院南遷的第二年,因糟糕的身體狀況無法再支撐自己繼續科研事業的錢學森院士找到高伯龍,鄭重其事的將兩張寫有激光陀螺相關技術原理的小紙片交到了他手上。自此,高伯龍的後半生就和激光陀螺緊密相連。

中國院士43年奮戰,破譯錢學森密碼,製成慣性導航系統強心臟

研究初期,沒有實驗室,高伯龍團隊就把廢棄的食堂用作科研場地。沒有足夠的資金,團隊就自己湊錢來買器材原料。大家這一干就是四十三年,也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艱辛。實驗室就是高伯龍的第二個家,幾乎每天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讓高伯龍的哮喘,糖尿病越加嚴重,實驗室有張桌子,擺滿了高伯龍大大小小的藥瓶。

中國院士43年奮戰,破譯錢學森密碼,製成慣性導航系統強心臟

功夫不負有心人,高伯龍院士團隊歷經四十三年漫長攻堅,中國首款激光陀螺-全內腔綠色氦氖激光器震撼問世,一舉補齊了中國在該領域同美近二十年的差距。也向全世界宣告:繼美、法、俄之後,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能夠獨立研製激光陀螺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