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一口气造了155艘航母,为何现在造一艘航母都费力?

Camilld


在广袤的太平洋战场上,真正执行舰队决战的是美国的大型航母和轻型航母,他们的数量加起来并没有155艘,还有不少护航航母。虽然同样被称为航空母舰,但这些航母并不是按照同一种标准建造的,而是根据美国海军的需要重新设计或改装而来。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建造的航空母舰大致有三类:

护航航母:保护运输船队安全,执行侦察、反潜、对地攻击等作战任务的轻型航母,有时会充当运输舰用来运送舰载机、车辆等军用物资,是海军中的多面手。

轻型航母:大型航母批量服役前,填补海军舰队航母空缺的小型快速航母,应急性质较强。

大型航母:伴随海军舰队一同行动,进行海空决战的大型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核心。

这几类航母间战斗力迥异,所需要的工艺技术和难度水平也各不相同,建造起来差异巨大,有的两三个月内就能下水形成战斗力,有的则超过了一年以上。



护航航空母舰(CVE)

护航航母是由万吨民用商船的船体改造而来。因为当时的舰载机重量轻,对跑道的要求不高,所以改造起来也相当容易。早期的护航航母就是在削平民船的上层建筑后铺设一条飞行甲板,有时候连甲板都是木质的。护航航母也没有标志性舰岛,不具备指挥和引导舰载机空战的能力。后期的护航航母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增加了舰岛设计,但仍比较简单。最主要的是护航航母的船体内部按照民船的标准生产,没有类似军舰的隔舱化设计,整体水平十分简单。

早期的护航航母直接加装飞行跑道即可

按照这种设计下建造的航空母舰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可言,只要当时有能力建造大型舰艇的国家都可以批量改造护航航母。得益于强大的工业基础,美国在建造的速度非常快,一艘护航航母从上船台到建造完成仅用两个多月即可。整个二战期间从美国船厂下水了117艘护航航母,平均不到3个星期就有一艘下水服役,成为了美国建造最多的一类航母。

因为护航航母由民船改装而来,航速偏低,抗损能力差,因此不仅很难伴随美国海军主力舰队的行动,而且生存力低下。在实际应用中,美军就将护航航母被注册为护航舰艇而非作战舰艇。使用上护航航母往往会被分派执行保护运输船队的任务,去欺负毫无还手之力的潜艇和没有防空能力的地面部队,很少直接参与正面的海空战斗,否则损失惨重。1944年菲律宾莱特湾海战中,美军6艘护航航母及伴随驱逐舰遭遇日军战列舰编队突袭,经过殊死血战逃离险境,但也付出了2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沉没的惨重代价

卡萨布兰卡级是美国建造最多的一型护航航母,其同样是在民船基础上改装而来,在一年的时间内就有多达50艘建成下水。

轻型航空母舰(CVL)

美国的轻型航母主要由轻型巡洋舰改造而来,其设计思路基本遵循护航航母的改造方案。拆除原有主炮,在上层建筑顶部加装飞行甲板,更改烟囱位置,增加机库和升降机,设计安装一个全新的舰岛用以引导和指挥舰载机。

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

对轻型航母的改装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计水平,但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将一艘巡洋舰改造为轻型航母大致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二战时期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均具备改装轻型航母的技术和水平,真正的差距则是各国间工业基础的强弱,以及对轻型航母的定位和需求。美国利用克利夫兰级级轻型巡洋舰改装了9艘独立级轻型航母,日本也利用军舰改装了多艘轻型航母。

由军舰改装而来的轻型航母虽然在排水量和载机数量上和护航航母不相上下,但在航速和防护上都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伴随海军舰队高速航行,美国建造的轻型航母是大型航母服役前弥补舰队空中力量的应急产品。

独立级轻型航母

大型航空母舰(CVB)

最难建造的当属大型航空母舰。

大型航空母舰要么由大型战列/战列巡洋舰改装,要么是全新设计。这些航母不仅排水量、载机量巨大,航速还要跟得上舰队作战,而且拥有完善的防空火力和厚重的装甲,舰体内部完全隔舱化,损坏管制能力一流,抗沉性极强。巨大的舰岛内部安装了大量的通讯器材和各种电子设备,既能指挥引导飞机起降作战,又可以作为整个编队的指挥作战中心使用。另外,大型航母还安装了弹射器和拦阻系统,可快速起飞和回收舰载机,整体作战效率远高于轻型航母。总体来说,建造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的难度不亚于建造同吨位的战列舰,需要投入海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美国列克星敦级航母由列克星敦级战巡改装而来

大型航母的建造时间很长,即使战时的美国投入全部精力,一艘大型航母从开工到下水也至少也要一年的时间,如果再加上舾装和人员的训练,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正式服役。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总共建造了大型航母24艘,而难度很低的护航航母则建造了113艘,差距可见一般。

即使是资金雄厚、工业发达的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也只建造了17艘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用于作战,同吨位的航母日本则仅有6艘。


最后总结一下,可以说在二战时期建造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也颇为不易。美国名义上拥有155艘各型航母,实际上除去117艘护航航母外,真正用于正面决战的也只有38艘航空母舰(27艘大型+11艘轻型)。也就是说在整个战争时期美国人举全国之力,才建造了27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还觉得造一艘航母容易吗?


水井土城


二战后期美军战舰设备高度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当时基本还是工业机械化时代,武器系统只是各种机械零件的生产装配即可。那时一家大型海军工厂基本不需要外包即可完成全套设备的生产。就像“埃塞克斯”级航母,有大量的订单,就像流水线上生产轿车一样。从船台开工到交船服役最快仅用14个月,更大的“中途岛”号也只用了22个月便建成服役。而现代武器装备的系统化集成化远高于二战,涉及的学科门类广。一家船厂除了船壳,几乎所有设备都得外包生产,甚至是全球化采购。即使采用分段模块焊接法等现代造船工艺,进度还是比不了二战。尽管分段模块的预舾装程度高,但是繁多的管线很难保证不出差错,一次性就能精确连接,假组后出现问题再返工修整是家常便饭。这不,国产某大船前不久上第一块外飘时就卸下来返工了……在二战时期美军航母建造速度快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美国经济转入战时轨道,生产能力得到了加强并充分的发挥!其次是二战时期的航母和今天的航母不可同日而语。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前,美国共生产了各种航母161艘,其中舰队航母38艘、护航航母123艘,看着数量很吓人但总吨位却只有300万吨而已。

(同时建造四艘航母的美国船厂)

埃塞克斯级 24艘X33000=792000

克利夫兰级 9艘X15000=135000

赛班岛级 2艘X19000=38000

中途岛级 3艘X60000=180000

长岛级 1艘X14937=14937

复仇者级 4艘X15000=60000

艘博格级 45艘X15390=692550

桑加蒙级 4艘X24275=582600

卡萨布兰卡级 50艘X10200=510000

(产能过剩的航母其实都是将就量产的,真正的精品只有三艘中途岛级)

以上计算之和是3005087吨,也就是300万吨的样子,请记住这是在1942~1945年之间的3年又8个月内完成的,也就是大概44个月的时间,平均每个月建造6.8万吨的水平。而尼米兹级最后一艘布什号排水量10.4万吨,在2003年9月6日~2006年10月9日之间的37个月完成船体建造,到2009年1月10日交付使用时耗时大约64个月,平均每月完成了1625吨。这建造速度慢的不是一拍那么简单啊!(布什号航母)

这是因为布什号的建造就是各种新技术在尼米兹级航母上实验的过程,就相当于重新设计建造一级新的航母了!而且现代化核动力航母的零件数量远超二战时代的航母,光是2个核反应堆的制造周期都能建造一艘33000多吨满载排水量的埃塞克斯号了!更复杂、更庞大、更精密是现代化航母建造周期较长的主要原因。

(福特级航母)

而排水量11.2万吨的福特号建造从2009年11月到2017年7月,经历了足足92个月的时间才建成服役,严格加上动工前的准备工作这个时间会更长,这是因为福特级航母与尼米兹级最后一艘布什号又大不一样了,美军公开称福特级使用了60%以上的新技术,新型弹射器已经是实验了1967次、新型雷达采用双波段还要集成到史上最小的舰岛里、新型A1B核反应堆比尼米兹级使用的产品提高了四分之一的功率,发电量是尼米兹级的3倍……,所有的这些新技术导致它至今都没有真正服役。技术复杂真要命啊!

(埃塞克斯级航母)

反观二战时期的美军航母就简单的不得了了,除了17艘埃塞克斯级之外,其它123艘护航航母都是用民用商船改装的,许多船体都是现成的。2艘塞班岛级使用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的舰体,连部分上层建筑和上层甲板都懒得动,直接铺上甲板和机库就下水了!(塞班岛级航母)

克里夫兰级也是用一样的生产手段,为了给右侧的舰岛配平直接向左侧灌入水泥;为了解决中心过高、巡洋舰舰体细长的问题直接在两侧加装防鱼雷网和储备重油的油箱。就连埃塞克斯级也没少这样将就,严格来讲只有3艘中途岛级算得上高精密的现代化航母,它们排水有60000多吨!舰载机可超过140架。


下午世界


美国在二战的时候确实造了155艘航空母舰,但实际上很多都是护航航空母舰,也就是从商船或者是一些军舰直接改过来的这一些运载飞机能力特别小,真正作为主力的是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二战时期的航母与现在的航母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在设计、建造难度上更是天壤之别。现在,一艘现代化的驱逐舰,就能打掉几艘、十几艘、甚至更多二战时期的航母:雷达系统更复杂、先进,建造难度、周期更长,武器系统更先进、种类更多样、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功能更多——反潜、反舰、反导、防空、对地攻击等。如果单论建造难度、复杂程度,二战时期轻型航母、护航航母、巡洋舰,在这方面还不如现在一艘先进的护卫舰建造难度大。

在那个年代,只要能让飞机从甲板上起飞,基本就能算是航母了。所以那个时候美国不少航母都是用民用船只改的。当时的舰载机是以螺旋桨为动力,整体质量也比较轻,所以对航母的要求不是那么高,这导致了当时美军的航母如同下饺子一般建造起来。

二战打完以后,不管是海军还是空军都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喷气式飞机取代了螺旋桨飞机成为战斗机的主流。这使得飞机起飞需要更好的平台,传统的木质甲板的航母再也无法满足需求。同时随着飞弹技术的发展,需要航母自身具备更好的作战能力。这使得二战后的航母与二战时的航母技术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发展到现在,航母的技术已经被二战时候复杂不知道多少。不管是防御体系还是雷达系统亦或者是弹射技术,都不可与二战时的航母放在一起比较。航母经过不断的技术升级,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独立体了,而是一个系统化的战斗单位,具有战略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航母在建造的时候,必须用上本国最先进的技术才可以。美国目前的福特航母,上面运用了大量的领先技术,这些技术有些还在不断的改进当中。所以现在建造一艘航母的工程远比二战时建造一艘航母的过程要复杂千百倍。

除了以上原因,航母的体积比二战时候变大了很多。 美国的国宝级航母排水量都达到10万吨以上,高度近120米。而在二战时期,美国最大的航母排水量也仅仅只有它的三分之一多点。现在航母的体积不断的变大,是因为其要承载更多的武器和人员。还是举美国国宝级航母的例子,其上面共有近70架不同作用的飞机,这些飞机起飞时候的重量基本都在20吨左右,而二战时候的舰载机只有现在的五分之一。

要知道,这些武器的后勤补给,可都是带在航母上的,这需要多大的储备量,相信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最后就是现在的航母普遍以核变化为动力,而二战时期的航母都是常规动力。光光是这一点,建造难度就远远超过二战时期。综合以上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建造一艘航母都难,而二战时期能建造那么多航母了。


航神爱分享


主要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的航母与现在的航母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当时美国建造的航母大多都是排水量低、攻击力弱,只是为了战斗需要而建造。现在不同了,美国现在建造航母大多是为了维持军事地位以及震慑他国,所以在成本、排水量、体积和内部的科技上,已经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并且内部还有各种电磁设备、高科技武器、核反应堆等,建造成本远远高于二战水平。比如美国的福特级航母 ,造价高达120亿美元,这也是为何当今世界上可以自主生产航母的国家非常少的原因。






阿瑞koi


问题混淆了不同时间不同要求不同地点,是故意制造的“矛盾”。

二战那时,供螺旋桨飞机起降的航母,各方面的要求与现在的航母不能相比。而且那时必须尽快造出足够多的航母补充战场,各方面的指标不能与现在相比。“都费力”是春秋笔法,用时多不一定就“费力”。

既然不是急赶着要补充一线,自然可以从容从事。

以为“下饺子”就是力量的体现吗?


ZBLiu


战时属于特殊时期,所以特殊对待,加大政策与资源倾斜力度,以达到战时的需要,所以能年生产155艘航母,同时也看出美国的强大无比。和平年代,没了战争,工作重点侧向民生,政策和资源配置遂转变。所以年生产一艘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