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相机拍照有多时髦?景区卖胶卷有人玩出租


1986年的北京故宫里,几位游客低着头摆弄着手里的珍惜物件儿?什么呢?照相机。现如今习惯了手机拍照,单反专业相机也不再稀奇,不少老年游客经常挂在脖子上走南闯北。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对于很多人来说,拍照还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时髦事儿。

镜头下,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当年手持相机,来国内旅游的老外不少,不少80年代的国内影像照片多是出自他们之手。自行车缝纫机流行的三大件时代,照相机还是一件价值不菲的时髦商品。

对于那个年代的照相机,不少中老年人肯定记忆犹新。技术不够先进,像素也不高,胶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走在全国前列,当年北京玩相机的游客还是不少的。定陵景区内,一个售卖胶卷的小商亭,快冲,出售各种胶卷。

据老一辈说,当年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几十块钱,一台质量过硬的相机动辄几百块钱。两相比较,负担得起的人可不多。一些有生意头脑的人也打起了出租相机的主意,镜头下就是一张出租广告。现在出租汽车的常见,出租相机的广告可不多了。

可以说,80年代拥有一台相机,不亚于几年前买一部最时髦最贵的智能手机。同时为了适应这种潮流,国内不少相机生产厂家也日益增多。先后诞生了红梅、华山、东方等几个国产品牌,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至于进口相机,更是价格上千。现在生活好了,相机进入千家万户,这些老照片也成为了不少人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