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劍川縣石鐘山石窟簡介

雲南劍川縣石鐘山石窟簡介

石鐘山石窟,又名劍川石窟、劍川石寶山石窟,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境內,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石寶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距縣城西南25公里。石鐘山石窟分佈在方圓3平方公里左右的石鍾寺、獅子關、沙登箐三個區域的巖壁上,是唐宋南詔、大理國時期(公元738—1253年)的藝術瑰寶。根據雲南大學、北京大學聯合考古隊1999年的考古調查,石鐘山石窟共17窟,233軀造像。石窟內有南詔天啟十一年(公元850年)和大理國盛德四年(公元1179年)題記,可知石鐘山石窟開鑿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整個石窟開鑿前後相續320多年時間。石窟造像不僅生動地展現了流傳於大理白族地區的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的佛、菩薩、明王、力士等造像,而且大膽地開鑿了“阿姎白”女性生殖崇拜雕刻,南詔王室的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圖像等內容,這在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是極為罕見的。石窟造像,造型生動、形象逼真,雕刻技巧純熟,線條細膩流暢,且題材內容豐富,構思獨特,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為此,石鐘山石窟於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南劍川縣石鐘山石窟簡介

雲南劍川縣石鐘山石窟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